分享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二)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1-07-14

高唐老县城(二)

/张堂玉

总编:慢半拍

主编:高山流水

执行主编:咖啡的味道

书接上回,请君继续往下看

中篇纪实文学:高唐老县城

   南关也有一位高唐名人即高唐县建国后第一任中共县委书记董诚。董诚,一九三六年高唐县简易师范肆业,后在营坊小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活动,一九四零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一年任中共唐南县委委员兼第五区区委书记,一九四三年任高唐县委宣传部长,一九四八年任高唐县委副书记。一九四九年任高唐县委书记,是高唐建国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

菜市街往南一百米左右路东有一条东西短街叫新市场,往东和果木市街相通。大概是一九五五年前后修建的,街两旁都是二层小楼。基础墙体都是青砖白灰条砌成,楼梯楼板都是厚木板,楼顶挂瓦。一楼商铺二楼居住,是当时最时尚的商住民居。这条街虽然很短(二百米左右)当时却是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两边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有药店,有百货商店,有照像馆,有裁缝铺,有杂货铺,有修理钟表的,有卖小家具的,有星秤的(制做杆枰),有理发的等等。平常闲逛的,顾客就不少,逢到城里三六九赶集人更多,挤掉鞋子,挤没孩子的事时有发生。到了八十年代集市迁到东关以后,这里才慢慢冷落了下来。
路北偏西有我朋友杨希江的一间,一楼是自己的缝纫门市部,二楼居住。杨希江大哥是西街人,一九五三年当兵入伍,去过朝鲜(没有参战)参加过西藏平叛,最后在排长任上转业到四川地方供销社工作,一九六五年回高唐被安置到县被服社工作。文革中不知什么原因被辞退,后屡次上访未果,就在这里开了一个缝纫门市部维持生计。他高高的个子,笔挺的腰板,一看就是军人出身。说话带笑,忠厚义气,着急时说话有点结巴。每逢中秋节、春节他都邀我和陈明光老师、朋友林修正到楼上小酌,畅叙友情。另外,城关医院解金玺、基社白仲三、电厂张善举也都在那里有一间楼。

新市场路北正中是剧院的后小门,我小时候时常在门西“爬戏园子”看戏。门东有我记忆中最早的照像馆,我和弟弟妹妹曾在那里照过第一张照片。那时菜市街从北到南除路东有一处信用社、南头有一处生产资料部外都是民房。菜市街中段还和一条东西街(当时没有街名)相交,东通果木市街、大觉寺(当地人叫大寺)广场,往西通到三清观遗址、西南湖东岸。

三清观在明清时期是高唐县城唯一的一处道观,历史上也曾四方闻名、香火旺盛,不知什么原因,解放前已消失的干干净净,遗址上已无片瓦块砖可寻。解放前南街著名爱国人士杜友棻曾在这里开办学校。解放后在这里建起了城关粮所,六十年代我经常揣着国家发的购粮证,拿着布口袋到这里挨号(排队)买救济粮。购粮证上供应的粮食都是国家牌价(低于市价约一倍),每人每月二十一斤,百分之六十的是地瓜干,其余的是玉米或高梁。但也有例外能每人每月供应五斤小麦,只不过必须有县医院的照顾证明。一九六九年我在县医院内科门诊实习。我也给病号开过这类证明,具体格式如下:

兹证明ⅩⅩⅩ同志:

经医院检查患严重肝、胃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粮油照顾叁个月。

门诊医师XXX   高唐县人民医院  公章

            

我老邻居有一位冉氏爷爷有胃溃疡病,我给他开了好几次,他非常感激的对我母亲说,多亏了堂玉,在这年头我还能每月喝上五六回白面面条!

东西街路北有一处小工厂叫城关区修配社,七十年代因出产不锈钢锯弓到比利时而声名鹊起,之后改名为高唐工具厂,再后来由此迁出改产农用三轮车进入发展快车道。三轮车开始叫“鸿雁”后改名“时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委书记路广业主政高唐期间,工厂经数度扩张成了全国农业机械的龙头企业一一时风集团。

新市场西端往南路东还有一条东西短街(无名),往东和果木市街交汇后通向大寺广场。赶集时这里是故衣市,人们都叫穷逛市。(意为穷人逛的市面)买卖一些旧衣服、旧鞋帽、旧被褥、旧古董、旧家什等。
     
果木市街是城内第二条南北丁字街。它北端起于钟鼓楼东约二十米,南至南湖边西通菜市街。北段两边都是门头房,店门大多是板搭门(后面东关诊所部分有详述)北段南端路东的拐角处曾是我同学宋学成的故居。中段也是故衣市,南段是木料市,南段北端路西是一家洪炉门市部,一街吕加禾弟兄曾在此打铁(锻造各种铁件)。

出果木市街过了鼓楼路是北湖路。北湖路南端高地在民国以前叫山楂市,现在八十五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路西是城关高小(高级小学)后改为县委住地,一九六一年我曾在此上学一年。县委迁走后是县委招待所,最后改建为泉林大酒店。学校中间有县城现存唯一的古建筑一一文庙。人们都叫它文庙,其实它是文庙的一部分一一大成殿。

据高唐州志记载曾经的文庙是一个建筑群,始修于元朝,原有大成殿、照壁、月宫门、厨房、东门、西门等。历经明清两代战乱兵灾,毁了修、修了毁到民国时期就只有大成殿硕果仅存”了。大成殿东西五间长约十八米,进深四间宽约十二米,为歇山式建筑。青砖砌墙,灰瓦(高唐人叫棉瓦)复顶。山脊南侧用绿琉璃瓦砌成三个菱形,山脊两端有两个云卷高高翘起,山脊墙由二龙戏珠和云卷陶瓷构件砌成,中间是个类似葫芦的小白塔造型,垂脊上有狗狮虎等十个小动物和两个龙头造型,檩樑椽柱门窗全是木料。大门正中上方悬挂着“李苦禅先生少年读书处”的匾额,九十年代初期是高唐著名书画家苏同海先生所写,后改为全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的墨宝。大成殿现在是山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出东门北行下了高崖子路东是古北小学,继续北行是北湖桥。过了桥出残存的北城墙路东是县药材公司,路西是高唐县文化馆。再往北与新城路相交。

果木市街东边约二百米是糠市街。顾名思义,这里曾是买卖米糠、麸皮等粮食下脚料的市面。糠市街最短,它北起于鼓楼路终于大寺广场。南端路西是县广播站,它的前身是县医院。鼓楼拆除后没了安放高音喇叭的最高点,广播站就在院内竖起了一根高约三十米的木杆子。上面安了两只高音喇叭、一笺高压汞灯。七十年代初县里借聊禹公路铺沥青路面之机,把鼓楼路与菜市街路口以东到聊禹路的路面铺上了沥青,但没铺到西关,所以又有了一段关于高唐的顺口溜:

 高唐县真稀松,

 半条马路一箋灯。

 两个喇叭全城听。

出广播站下了一个高崖子就是大寺广场,东边紧靠崖子是高唐县曲艺厅,曲艺厅是高唐县曲艺界艺人排练演出的场所。有说评书大鼓书的,有唱柳琴、河南坠子的、有演双簧说山东快书的等等,县公安局政委窦芳茂年轻时就在这里工作过。

大寺广场是一片空旷的低地,湖里水大时经常被淹没。据记载大觉寺始修于唐朝开国初期,为大将尉迟恭督建。在一个县城修一个佛教寺院竟劳他的大驾,我感觉有点蹊跷。寺内有玲珑塔、大雄宝殿、观音阁、山门和东西厢房等一大片建筑。据记载宋朝仁宗皇帝、明朝永乐皇帝、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曾到过这里。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解放前已片瓦无存,没留下一点痕迹,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大广场!广场的南边是百货公司。它的前身是花纱部(经营棉花棉纱的部门)。西边是比广场高两三米的主席台,文革中经常在这里召开所谓的“万人大会”。主席台后是县水利加工厂,广场北面东面都是居民。

广场共有五个出入口,东南与商会街相通,过了商会街有条路在湖里没水时能通到东街。西南、西北都与果木市街、菜市街相通。广播站前有糠市街与鼓楼路相通。正北边还有一个出口通到一个死水湾,湾里的水清澈见底,但水中没有任何生物,因水太咸太苦。那时城里的居民饮食用水都要到城墙以外打水,所以有人说高唐县嘴甜心苦就是这个意思。湾东边有胡同东通商会街,我高小时同学乔福成就住在这个胡同里,湾西崖上有小胡同北通鼓楼路。

糠市街东边的丁字街是商会街,商会街、糠市街、果木市街及大觉寺周围都属于中街大队。
中街大队解放前有一位闻名高唐的中医针灸先生崔凤鸣,绰号“崔三邪”。他在果木市街路东(正对新市场)居住,是原高唐县百货公司王立成经理北邻。他针法奇特,医德高尚,相传皇殿一病人患病后手脚不能动好几天,把他请来后只在脑后轻轻一针,立即下床行动如初。曲庄一病人疯癫多日,自称玉皇大帝下凡,他只给扎了人中(穴位名)一针,那人即恢复常态,对以前所为一概不知。还有一人不吃不喝、人事不醒六天,都说病人已不行了,准备后事吧。把他请来后,不用针只用艾灸竟也起死回生!他出诊常以穷人优先,如穷人富人一块来请出诊,他必先去穷人家。一九三二年国民党县长姚公磬母亲有病,派警卫员去请他,他说不敢见官、怕进衙门,姚只好派人穿便衣来请。

抗日战争时期,伪县长李彩题有病派跟班的(警卫员)请崔先生出诊。先生不愿为汉奸服务,就说腿痛不能走路。来人说请他骑马,他说不会骑,骑马头晕。警卫员说那我们就背着你吧,先生只好让他们背着前去应付。因先生排行第三,所以得了个绰号:崔三邪”。

解放后,政府组织民间医生和私人药店组成联合诊所集体行医。先生自由放任惯了,不愿受约束仍个体行医。一九六一年逝世,因没有子女,先生的夫人由大队列为"五保户”赡养,后九十多岁无疾而终。先生虽逝去已六十年,但一提崔三邪,城里关外的中老年人没有不知道的。
     
中街还有一近代名人,就是原山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赵长风。他一九三五年出生,一九五二年参加工作,一九五九年入党,曾在枣庄地区企业、党政部门任职。一九八八年调省任省检察长、党组副书记,一九九一年任潍坊市委书记,一九九三年回济任省检察长、党组书记(副部级)。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六、七届省委委员。二OO七年十二月四日病逝于济南。赵长风同志是我所知道的高唐县级别最高的国家干部。

商会街南端有路西通大寺广场,拐角处是城关区区部。(解放前可能是高唐县商会住地)撤区后改为城关公社,公社东迁后是县检察院。当时的区委书记焦景章是解放前的老干部,解放前在城里开自行车修理铺为掩护干革命工作,一九四五年高唐解放他立即参加了新政府工作。城里关外的人都感到十分惊奇,这小焦昨天还修洋车子,怎么今天就挎上盒子枪(驳克枪)成了共产党的干部了?焦景章工作大胆泼辣、雷厉风行,既亲民又能准确掌握政策,是六十年代高唐县干部三杰之一。这三杰是张金箱、焦景章、白若芳,分别是十六级、十七级、十八级干部。焦书记对于我是有大恩的人,他在我处于穷途末路时曾拉过我一把,可惜几年后见面和他交谈时他竞完全忘记了。那是一九六九年的十月份,我八月份报考县卫校九月份被录取,十月份入学。临到入学二十天,父亲因家庭纠纷酿成命案,开学时我去报到被告知录取资格已被取消,我当时如五雷轰顶,万念俱灰,简直不想再活下去。多亏了焦书记,他当时在北关大队蹲点劳动天天在我表姐家吃饭,他听了我表姐关于我的遭遇后说:“既然是录取后的事就不应再改变,何况他父亲的事虽案情严重但不属敌我矛盾,我去找王部长(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士华,主管教育卫生)反映一下吧!三天后卫生局来人通知即日入学,终于圆了我当一个好医生的梦。那时区委区部的干部不过三十人,区长韩洪友(后调任县工业局副局长),副区长郭士华,武装部长靳明楼,区委宣传委员张克生,区委秘书商庆平,民政助理李长合,分管教育卫生的张次芳,其他人我就不认识了。(未完待续)

特邀作家简介:张堂玉,笔名:草根诗人、游郎油郎。1950年5月生。中医执业医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一生喜爱文学,尤喜古体诗词,其诗作曾多次为《高唐州报》所刋用。并多次参加全国性诗词大赛荣获金奖,同时被授予“爱国诗人”称号。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40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