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腹部肌肉的构造与功能,赶紧收藏起来吧!!

 运动与解剖 2021-07-14

 腹部肌肉 

   腹部肌肉有四块,分别是: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肌可不仅仅只分布在身体的前侧,它向上延伸到了胸部,向下延伸到了耻骨,向后则经过腰部延伸到了背部。这些肌肉共同构成了腹壁,像一个束腰带一样维持了腹腔的压力,也保证了脊柱和躯干的稳定。

附着位置和功能分析

 腹直肌   我们常说的六块或八块腹肌就是指的腹直肌。它是脊柱躯干部份强有力的屈肌,比如我们从仰卧位抬起上半身时,就需要它发挥重要的功能。

附着位置

起点第5~7肋软骨前面,胸骨剑突

止点耻骨嵴,耻骨联合

功能分析

  • 可以使脊柱前屈

  • 维持和增加腹压

腹外斜肌  为宽阔的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位呈锯齿状。两侧腹外斜肌的纤维呈“V”型走向,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附着位置

起点第5~12肋骨的外面以及下边缘

止点白线,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

        髂嵴外侧唇

功能分析

  • 单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对侧旋转,向同侧侧屈。

  • 双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维持和增加腹压。

  • 与腹横肌、腹内斜肌一起参与吸腹运动。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其肌纤维与腹外斜肌的纤维方向垂直,至腹直肌的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分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的鞘前层和鞘后层,最后止于白线。

附着位置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中间线,腹股沟韧带

止点 第9~12肋软骨,经腹直肌鞘到白线,耻骨嵴

功能分析

  • 单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旋转,向同侧侧屈。

  • 双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维持和增加腹压。

  • 与腹横肌、腹外斜肌一起参与吸腹运动。

腹横肌是腹壁最内层的阔肌,它的肌纤维向内横行移行于腱膜止于腹白线,参与腹直肌鞘后层及腹白线的构成。腹横肌是增加腹压的主要肌肉,能协助分娩、排尿、排便、吸腹等。

附着位置

起点第6~12肋软骨内面,腰椎横突

止点  白线

功能分析

  • 主要功能是维持和增加腹压。

  • 与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一起参与吸腹运动。

  • 单侧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向同侧旋转。

 为什么练出来的腹肌形状各异,还会有不对称的情况呢?

 腹直肌前面有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腱划,腱划决定了每个人腹肌的数量和形状。所以有的人可以练出六块腹肌,有的人则可以练出八块腹肌;有的人腹肌形状大,有的人腹肌形状小;有的人是对称的,有的人是不对称的。这个都是由先天的基因所决定的。

 了解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这种情况多见于孕期和产后的女性,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腹直肌分离,比如一些体形肥胖的人,还有一些腹肌发达的人,他们都有可能出现腹直肌分离。而导致腹直肌分离的主要原因就是深层的腹横肌及其筋膜过于紧张,使得两侧的腹直肌从白线处彼此分离的一种现象。

 了解“弓状线”

   在腹横肌的下方,可以看到两个像口袋一样的弧形结构,就叫做弓状线。腹横肌在弓状线之上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而在弓状线之下,腹直肌则插入腹横肌的深面,其它腹部肌肉及其腱膜都只参与构成腹直肌的鞘前层。从这个构造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下腹是整个腹部区域比较薄弱的部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产后的女性经常会有小腹凸出的重要原因。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知识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