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化阴、滋阴化阳之法——关于网友幽忧子问题的探讨

 新用户9314DcLd 2021-07-14
本帖最后由 江浪如雪 于 2013-1-11 11:07 编辑

幽忧子(285654377) 15:19:06

张锡纯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幽忧子(285654377) 15:19:17

刚好和郑钦安的观点相反

幽忧子(285654377) 15:20:00

两人用药差别很大

幽忧子(285654377) 15:20:08

但都能治病

幽忧子(285654377) 15:20:13

真是怪哉


我的理解: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奇怪

感觉这个问题很奇怪,个人认为是大家根本没有搞清楚内经的一句话:阴平阳秘。
没有搞清楚中医是讲整体将平衡的。只看两个**的理论了而没有看人家药方的玄机。喜欢局部看他们的一些药方。而没有注意他们别的叙述。

是大家对中药药性不熟悉,对药方的不理解造成的。


中医本来就没有什么派别之说,只讲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们在这方面的水平和经验绝对一流。所以**们行医时,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然后一些人就把他们的方拿来分析总结,然后模仿和给他们分类了,什么寒凉派、什么滋阴派、什么火神派、什么扶阳派、什么祛邪派、什么中气派、什么滋补派。。。。。。。。。。
而且中国人都喜欢开宗立派,所以就山头林立,中医江湖就开始精彩内斗了,各说各家头头是道,好像就他们自己家最好,别人都错。
而且这些**们不但医术高明,写作手法绝对一流,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头晕目眩,看任何一家的医书都很激动。但是看完了也郁闷和困惑了


为什么呢,因为书写的都有道理,都有成功案例摆在那里,
但是为什么同一个病的看法,为什么自相矛盾,
但是都说自己没错呢,而且又都看好了,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难道出鬼了,白日见鬼了吗。

个人认为原因有三:

1、面子问题,

没有几本书里面有作者写自己失败案例的,即便误判也是别的医生误治造成的,要么虽然自己误判,最后还是马上给治疗好了。


2
、理论即便有些问题,但是他们是**,
就能在用药方面给控制转化了,变不利而有利。
其用药的功夫都是当世超一流的绝顶高手,无人可敌。

比如郑钦安,虽然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什么火神派,反复强调:阴阳判断、辨证论治,在阴阳判断上绝顶高手,
从 他书开篇就知道“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

但是由于他地处西南,从五行运气来说,肯定是阳气弱的地方,所以他几乎看不到阴虚的病人。
所以他对症论治,自然用干姜、附片就非常多。强调先天阳气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他在干姜、附片这种至阳至纯的药使用时,同时加上了对阳气的伏——化——固的药,这种功力是很多人忽略的。
这样不至于火旺水干,贻害无穷。比如他的潜阳丹、附子甘草汤就是个代表,其中的甘草、砂仁,龟板就是来伏阳,化阳、固阳的。
很多人不明白就以为他只会补阳。其实他是扶阳化阴、滋阴化阳、阴阳合一的真正绝世高手。


同样张锡纯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也没用错,
张**主要在山东、天津行医

这个地方按五行六气来说是肝气旺、阳气相对多阴气弱的地方,但是同时也是容易肝气郁结多发的地方。
肝气郁结必然生风,自然就会煎熬肾水,肾水不足自然阴气消耗而不足。
所以他在治疗疾病里面以滋阴为主也没用什么奇怪的了。
但是大家在看他在用滋阴药,比如至阴致寒的石膏等药时候,而没注意到他喜欢大剂量使用吴茱萸等辅助药。

吴茱萸乃温补肝气同时可以化阴气为阳气的药,
另外还可以收敛阳气固定阳气而不让他浮越。
所以他们看病都是效果神奇。
张**是个滋阴化阳的高手。但是与郑钦安相比,略逊一筹。
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没有错。是看书人自己没有搞明白。


3、
初学者对阴阳气血关系的概念没有真正搞明白,

所以自然困惑,容易将他们分开来看,
自然,从开始就出错,自然迷惑。
所以对两位**说的话感觉迷惑,难以理解也很正常。

关于这个问题(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