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医易汇通

 书海神游 2012-09-05
 
                                                                                     医易汇通
                                                              东方医学自然门派玉德堂 宋承峰 整理    贾生华

关键词:阴阳消长、生克制化、君臣佐使

  国医就是中医、中医中药历史悠久、传承已有数千年,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证明,中医药不仅仅有利于人们养生和保健,更能解决人们的病痛又能使部分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和生存,故而称之为“国学国医”,一直盛旺不衰。

有学者认为“国学国医”又是一门玄学,这与医生的医术和用药方略有关,也有部分病人不能顺应古训“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即病防变,愈后防复”有关。但这些并不影响“国学国医”的含金量,因为国医这门知识博大精深与天地同存,《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被世人称谓“医道通天道”,所以医道之道是人与自然同源。无论是脉诊用的三部九候,寸﹑ 关﹑尺,浮﹑中﹑沉,还是以草木的阴阳属性,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去对应脏腑进行调理,都是运用了大自然的天人相应之道。

这种理论早在春秋,东汉时期,以医易同源的形式揭开了人体的正常生理、病理变化、性情定格、神志转化、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即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秘诀。告诉了人们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生命价更高,没有了生命什么都是空白的。所以中医界一直提倡养命之源唯有国医大法,气血并存、性命双修。教育中华儿女要学会延年益寿,防治疾病的知识,面对疾病的治疗首先要精通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因为人与自然相应,医学的原理是根据大自然的规律变化、转化而成的医学理论。所以国医后人根据这个原理制定了用药的规范性,以旺相休囚、君臣佐使、生克制化配伍成方剂,才是调理治疗人体疾病的医学大法,才符合天人相应的医学理论,只有采取这种方式,利用这种方法才能盛旺不衰,违背了这个“医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必然不佳,对疾病只能暂控一时,不能长效久安。“国学国医”的演变过程是怎样演化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科学,了解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
      大自然的规律性用什么方式揭开的呢 ?
      从古至今人们非常敬仰术理派、易理派、自然门派,因为术理派用术数解释了大自然的变化,似农民耕种顺应天时,易理派以卦象更详细的阐明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的天气变化,使人们掌握了种田、治国、战争、养生、治病等等,更能有利于人类的休养生息。总而言之,术理派、易理派都是解析大自然的规律变化,唯独自然门派吸收了术理派、易理派的精华,结合大自然的变化,著成医易同源,术数同源,成为一门独立的天人相应的“医道”,认定大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是根据河图洛书的术数顺逆为依据。阐明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我们祖先伏羲氏,用河图洛书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后人。(如图一)

医易汇通 - 佛在心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顺从自然 - 顺从自然

  阐明了白日、黑夜一年四季360天的变化规律性,用奇数与偶数以北方一六为水,南方二七为火,东方三八为木,西方四九为金,中间五数为土,编排成为先天本体宇宙图。这个图是用白圈黑点五十有五个阴阳数字构成,代表了天地五十五数,其中白圈有单数为一、三、五、七、九代表阳数称之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代表阴数称之为地数,天数相加为二十五数,地数相加为三十数,故天地数为五十五数,将一至五数称之为生数,将六至十数称之为成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观图中东南西北都有一奇一偶数表示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生克制化旺相休囚的变化着。这种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用河图解析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的变化又用洛书又进一步的讲解,被后人称之起用,说明天地之间的运动是有左旋右转的磁场反应,时时刻刻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着运行,这种运行的磁场反应为正常运行,运行的路线是宇宙中的太阳与地球的运动轨道,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路线运行变化中有温﹑ 燥﹑ 凉﹑ 寒,又形成六气为风﹑寒、湿﹑ 热﹑ 燥﹑ 火,这六种不同的气候用天数地数阴数阳数来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在洛书图中,北方一数表示阳气开始产生,左旋转经东方为三数,表明了阳气逐渐增升,到南方达到极盛用九数表示阳气达到极盛,然后在向左旋转继续运行到西方为七数,表示阳气逐渐消退。说明了阳气旺相休囚的方位,阳气在运行中阴气也在运行,运行的方向是以河图戴九履一的方位运行,二数的方位为西南方,表示阴气的开始产生右旋转到东南方用四数表示,继续右旋转到东北方用八数表示阴气达到极旺,继续右旋转到西北方为六数表示阴气消退。说明大自然阳气上升的阶段,阴气最盛,阳气旺盛的时候阴气最弱……。 
         综上所叙,河图洛书解析了大自然的节气变化,说明了太阳与地球运行的方位产生了六种不同气候叫六气,六气分阴阳为寒﹑ 热﹑ 温﹑ 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旺﹑相﹑休﹑囚的规律性,不是独阴独阳,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才是正常的气候,如果阳气极盛天气会太燥,如果阴气极盛,必然天气太寒,人类万物只要生存在这个大自然中必然有直接影响。那么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有什么关系呢?咱们继续探讨大自然的变化。
         谈到大自然,人们必然有兴趣,因为人们都想自己的身体健康延年百岁。如果谈到八卦,有少部分人一定讲那是算命先生骗人的把戏,其实是他们不知道近年来研究学习八卦易理的人数越来越少,他们对八卦根本不了解,如果了解一定会讲,河图洛书是术数为数理派的天文象学,八卦是易理派人类自然学,又称之为易学,故《周易》中说“易与天地准,乾坤是易之门户”。易学分三部分:一部分为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模式,万事万物发生的变化随时都能以易理的模式解释出它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二是变易,即易虽有知其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个规律性,是顺逆之理不外乎阴阳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法。三是易而不易,万物千化万变不出乎升﹑降﹑浮﹑沉,生﹑老﹑病﹑死,故以不变的易理应万变的自然,以静治乱动用的是河图的二七火数,以动治纯阴用的是一六水数,故而易卦也是讲的天道与大自然。这个易理也是阴阳二数用上中下元编排卦象表示了天气的变化规律,观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象方位图。(如图二)   

医易汇通 - 佛在心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顺从自然 - 顺从自然         医易汇通 - 佛在心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顺从自然 - 顺从自然

        先天八卦图是乾坤定上下定位分南北,乾一对坤八合为九数,离坎列左右为升降之门分东西定位,离三对坎六合为九数,是春夏秋冬,晦朔弦望,分昼夜长短的天文象,近在日月远在天年周期一十八格局顺逆之象定为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记于年月日时,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标示,说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顺逆之道,乾三连上下卦为子寅辰午申戍,子是顺行为十一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与坤卦相对是逆行为未巳卯丑亥酉是逆行为六月、四月、二月、十二月、十月、八月,正好是一十二个月,一天是十二个时辰,和河图一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阳气在北方为子月产生是顺行至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阴气在西南方产生是未六月逆行至东南方四月、二月、十二月、十月、八月,这就是乾坤定位,左右升降之门的含义,讲的是大自然的六气变化。离中虚卦位卯丑亥酉未已是逆行为阳极生阴,坎中满为阴极生阳顺行,寅辰午、申戍子……。后天八卦更详细的解释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而且后天八卦用的是先天之数,说明先天八卦含有后天卦象,后天八卦包括先天卦象。始终保持过去未来的转化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标志了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变化。 
        1月用寅标示,2月用卯标示,3月用辰标示,4月用已标示,5月用午标示,6月用未标示,7月用申标示,8月用酉标示,9月用戍标示,10月用亥标示,11月用子标示,12月用丑标示,十二个月为一年,分四季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称之四立,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为春天有六个节气,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为夏天又有六个节气,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为秋天又有六个节气,从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冬天又有六个节气,说明春夏秋冬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二十四节气中又有七十二候,每一候是5天,上中下侯是15天称一节,下半月又是15天,15天有三候称之一气、合起来称之节气。说明了一个月有30天,30天有6候,一年十二个月正好是72候。72候的变化用10个天干数,12个地支数相加,从十二个时辰中计算出来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末、壬申、癸酉、甲戍、乙亥、时为一天;第二天在从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时;第三天在从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已亥时;第四天在从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戍、辛亥时;第五天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戍、癸亥。5天有60个时辰,天干地支数相加完毕为一侯,第二侯第三侯都是这种加法为三侯一节,下半月又是三侯为一气,合而为节气。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
综上所叙,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都是探讨研究分析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故而我们的祖先让后世读周易,因为周易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地位,那么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又与人类是怎样气息相应的呢?这是我们医学界探讨的主题。
      大自然与医学的关系
      中国传统自然医学文化,是一门独特的天人相应的知识,博大精深与天地同生存,有人类就有医学,因为医学这门知识是征服自然,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门上乘学问,“药王”孙思邈曾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意思是说,要想学好国医必须学习好术理派与易理派的知识,因为数理派与易理派讲的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自然门派的精华是在数理派与易理派的基础演绎了“中医藏象五行学”。如果不懂自然规律变化,中医就不会称之“医道 ”“国医”,医者就不知道,在复杂千化万变的疾病中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就认识不透,也不会应用生克制化治疗大法。不会生克制化疗法,就不是用的自然医学文化。因为中国传统自然医学文化《中医藏象五行学》与《神农本草经》,木部、水部、金石部、草部、火部、土部讲的是升降浮沉、苦、咸、甘、酸、辛五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是用的大自然的物质调理人体的太过不及,不懂自然规律的来源,怎能懂正常生理、病理变化与中医用药如用兵呢?所以必须要懂得自然规律,才能成就是自然医学的门人,才具有国医的风范,当代名医的资质,下面有一个中医藏象五行图,请大家分析与国医的关系。(如图三)
医易汇通 - 佛在心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顺从自然 - 顺从自然

这个图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医藏象五行图,是华夏民族汉医文化的知识,介绍了人体的正常生理、病理变化、神志变化、性情定格、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即病防变、愈后防复、延年益寿、生老病死、生克制化、阴阳消长的过程。表明了中国传统自然医学的自然医学原理,传统医学都是用图用师承口传的方式传承,所以很多医生对此图不了解,不知道“医道通天道”的来源,故不能称为自然医学。不懂自然医学原理,就不会使用自然方法,去顺应大自然对人类产生的生老病死的规律与征服自然对人类产生的疾患危害,也不会对正常生理、病理变化与用药的规范性有所认识。那么中医藏象五行图是怎样解释天人相应的呢?又怎样解释人体的正常生理与病理变化的呢?这是要探讨的课题。
        首先这个图的中心是太极图,说明了宇宙的自然规律,其次是八卦图,介绍了八卦的内含纳甲数,卦气、爻位、爻象、爻辰、六虚、十二辟卦、卦主又叫卦身,这几种卦象主要是介绍了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的变化,这个二十四节气对人类有直接的影响,谁也逃脱不了气侯的影响,故而说:天人相应,天变人变,气变人变,万物皆变。因为正月二月气侯是温暖的,阳气是上升的,四月五月阳气旺盛升到极点,七月八月阳气下降减退,十月十一月阳气入内最弱,阴气最旺,这四个不同的气侯称之为四季,世间万物皆顺从四季。人类也不能例外,我们的先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正月二月与人体的肝胆相应主升发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四月五月与人体的心与小肠相应,心气通于夏,主血主脉,小肠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七月八月与人体的肺与大肠相应,肺气通于秋,主气,主呼吸,全身之气皆由肺所主,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保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故说“肺通于天气”能使人体的结构产生变化。十月十一月与人体的肾与膀胱相应,肾气通于冬,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器官又主藏精,益髓,纳气与排泻水液,膀胱为“州都之官”储尿、排尿。辰戍丑未月为四季之终,是四季的精华储于脾胃之气,主升降,是肝胆、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的束纽,肝胆、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的营养物质皆有脾胃来供养。说明了脾胃为后天之本,辰戍丑未是二阳二阴,主升降运化五谷输布周身,调节肝心肺肾的气血合成、转化、输运、应用、代谢。调节的过程是以气为始,肺气是主呼吸的大气,把氧气输送周身,呼出二氧化碳气,而一呼一吸四至到肾脏纳气,经过肾脏纳气与肾阳的蒸腾上升至肝,由肝气传输至心脏,再依赖心脏的温煦与心气的推动周流不息。说明五脏之间是相互的转生,先祖用肺气通于秋为金,肾气通于冬为水,肝气通于春为木,心气通于夏为火,因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受大自然的气侯直接影响,顺从四季有升降浮沉的自然规律,所以总结了生长发育的规范性说:肺金气生肾水,肾气生肝木,肝气生心火,心气生脾胃,脾胃又生肺金是循环相生的,用了金﹑木﹑水﹑火﹑土五个汉字表示五行配五脏。声明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对人体的直接影响,相互作用时为生数,同时人体随着季节变化时也相互制约,制约为克制,这种克制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人体到正月二月吸收的是春天温暖之气,升气太旺,降气不及,是春天的升气太旺制约秋气下降太过,同时到秋天燥热的气侯减退,阳气入内,秋气下降太旺,又制约春天的升气太过,说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肝与肺之间的关系升降始终保持平衡。心脏之气在立夏为旺盛的使夏天燥热之气输发于表,吸收于夏天的纯阳之气以便推动气血在体内正常的运行。同样的医学原理,阳气太过时为病,虽能温化寒冷之气,太过又伤其津。故而立夏至立秋为72日,立秋至立冬72日,立冬至立春为72日,立春至立夏为72日。立冬的气侯是阳气入于内阴气过旺,过旺的冬季又制约了夏至的燥热,说明了气侯与人体五脏相应形成阴阳消长,旺相休囚生克制化的总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称之为正常的生理功能,用中医藏象五行图表示了整个正常生理的全过程。那么中医藏象五行图又是怎样解释病理变化的呢?我们继续探讨。
病理变化
        ①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为大肠辛主肺,膀胱之焦在壬方,若问肾脏心包经,二者皆在癸中藏。②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为肝脏,辰土为脾肩胸中,巳面齿咽小肠经,午为心脏并舌目标,未土脾胃主脊梁,申金大肠并主肺,酉金为喉及气管,戍土命门腿踝足,亥水主骨尿道肾,若问旺相与休囚,查看年月与日辰。
这两首歌诀是中医藏象五行图中解剖病理变化的秘诀,传统自然医学家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二十四节气相应,当人降生的那一瞬间,开始吸收天地之精气,有了命理组合,这个命理组合,就是年月日时数,故后人叫数理同源,医理同源,是根据河图、洛书、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谈起的,寅申巳亥男三六九数,女一四七数,子午卯酉男一四七数,女二五八数,辰戍丑未男二五八数,女三六九数,说明人的生老病死过程,心肝脾肺肾旺相休囚的天数度数,长生是寅申巳亥数,意思是说肝胆长生在亥、旺在寅、休在巳、囚在申。心与小肠长生在寅,旺在巳、休在申、囚在亥,肺与大肠长生在巳、旺在申、休在亥、囚在寅。肾与膀胱长生在申,旺在亥、休在寅、囚在巳……。阐明了人体的五脏六腑阴阳消长、旺相休囚的过程。把人降生的一瞬间叫命理组合为内源,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生存的标志源,应在季节中,因为季节不断的运行变化是一年中一个月一小变,三个月一大变,有温燥凉寒的感觉,这是年变二十四节气,年变周期人们根本无法感觉出来,只有通过计算运行的度数才能明白,运行的周期,这个周期变化为十年一运,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就说成了大运。大运与小运相配合计算出来了人类的生老病死,这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就是命理变化,计算的方式是以节令,也就是以季节,年天干数,如果是阴数,女的大运是顺行的,男的大运是逆行的。由于10年一运,从生至死要经过八步大运,也就是生存在80年左右,这80年内,人体的五脏六腑,要经过旺相休囚阴阳消长的过程,产生着病理变化。这个病理变化的产生,主要以命理组合为核心,旺相休囚以节令为主,命理组合以日主为核心,在季月中看旺相,如果旺:行弱运主身体健康,如果弱:行旺运主身体健康,如果被克制的时候,在命理组合中有相生的为通关,也主身体健康,如果命理组合中没有相生的,那就产生疾病了……说明了病源是受来源于大自然的直接影响,自然医学家说没内源引不来外患,意思是说如果命理组命相生又相克平衡,没有太过不及,大自然的气侯是一直有利人类的生存,怕的是命理组合本体就有太过不及,在遇大运流年相克相化时,必然有病……。有了病传统自然医学又是如何征服疾病的呢?圣人云“药食同源”是养生长寿的大法,也是人类征服大自然带来的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食同源是养生长寿的大法 ,这个大法就是自然疗法,又是中医藏象五行学生克制化疗法。前文“中医藏象五行图”阐明了天人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这种病理变化主要说明了心、肝、脾、肺、肾的阴阳消长、旺相休囚、生克制化过程,这种生克制化过程是说重症之疾,五脏六腑皆产生了变化,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克制化失控,阴阳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磁场失调,气血升降浮沉失衡,所以说每一种病的产生都与其它脏腑病变有关系。这种关系除大自然影响外还有二种内源因素,一是命理组合本体就有过盛过弱的先天性,二是日常生活中饮食偏盛与边五谷配搭不合理后天性,不知因命理组合的偏盛偏弱配搭饮食,造成营养不良。现代科技医学已经证明荞麦含铬,这种微量元素能预防糖尿病,绿豆含微量元素硒能预防肿瘤,黑芝麻含钙元素能预防骨质疏松,小麦含大量的蛋白质能营养五脏,大米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锌铁,能使造血有生化来源,小米含丰富的蛋白质,又含大量钙、磷、铁微量元素,是促进骨髂发育的必备营养素等等,说明了人体除五脏六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外,五脏六腑吸收的营养物质,铁、铜、锰、钾、钠、钙、磷、锌、硒、锂、镁、铬、碘、钼、钒、氟、钴、镍、锶、硅、硼等主要的二十多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几种维生素,这些营养素也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有着生克制化的全过程,当每一种微量元素不足时,疾病就产生了。所以正常生活中必须懂营养合理配搭人体才能健康,营养的合理搭配才能征服大自然对人体带来疾患的直接影响,这就是古代医学家所讲的“药食同源”的含义,违背了古人训,人可能就征服不了大自然给人体带来的疾患。
       古代自然医学家在中医藏象五行图中同时阐明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也就是说人体是一个物体和百草树木一样生存在五运六气之中,风、寒、湿、热、燥、火,随着季节变化着。受大自然六气的直接影响人体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气血生化并存的全过程。所以说百草树木和人类一样吸收着六气的精华,在古今传统医学名著《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药辞典》、《中药药理学》中阐明了百草树木归经性味和所含的营养成分,这些百草树木的性味和营养成分能调理人体的营养偏盛、偏衰,抵抗机体内的病毒和血瘀气滞。故《诸家本草》中重点介绍了木部、金部、火部、土部、水部等,归成了五味酸、苦、甘、辛、咸、入肝、心、脾、肺、肾,来调理五脏的阴阳气血不足。由于五脏六腑有阴阳消长的过程 所以调理某脏某腑也有先后主次之分,这就是中医的重点“辩证施治、因病用药”大法,故把阴阳消长、生克制化的正常生理中产生的病理变化,分清轻、重、缓、急,用君、臣、佐、使来表示组方用药的准则,去调理大自然与饮食偏盛偏衰产生的疾病入手法则,利用君、臣、佐、使的法则就是把2000余种中药分别分区分出升、降、浮、沉性能,有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燥湿药、解毒药、化湿药、利水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开窍药、安神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止痛药、消食药、驱虫药、化痰止咳药、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滋阴药、收敛药等,说明了人发生一种疾病时是五脏六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衡,当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失衡时,用七方十剂来调整,因病用药,这就是七方十剂的应用。

自然医学的学问博大渊深,必须懂饮食营养学、大自然天文学、中医藏象五行学的正常生理学、病理变化学。在这四门大学问上掌握配伍君、臣、佐、使,去调理人体阴阳,升、降、浮、沉的太过与不及。例如大方在治疗肝病方面,首先要分四季用药,在分什么肝病、因为肝病的病种包括范围较广;如肝炎是肝脏的一种独立疾病,有黄疸型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这几种肝炎治疗的方法不同,因病毒性肝炎与非病毒性肝炎不一样……。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心力衰竭也是肝脏病变所致,因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是肝脏功能减退所致,不能把人体的三大能源糖、蛋白脂、脂肪正常的合成、转化、输运、应用、代谢,造成血糖增高、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治疗肝病的方法分四步:一是先补气、二是清热解毒;三是活血化瘀;四是滋阴养肝。这四步用药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基础上明确区分出君、臣、佐、使配合四季用药,是用的医易同源、术数同源的医学之道,因为方剂配伍成君、臣、佐、使后就是剂量的问题,河图已经阐明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南方二七火、北方一六水、东方三八木、西方四九金,意思是说夏天阳气旺盛,有七成阳气、二成阴气,为阴不及阳,这个季节人体的脏腑、经络已全部打开,吸收夏天的阳气,产生了湿气,湿气运燥,化成津液为云升雾降使气体交换、新陈代谢加强,吸收同时加强。在用药的时候不可再用大剂量的补气升阳药,用量过大必然伤阴,应该加重或适量用些滋阴养阳的药物,或少用一些收敛药物保持体内的津液以防过度消耗。同样的道理冬季天气寒冷河图用一六水表示阳气入内,阴气旺盛,这个季节就不能用过重的滋阴药,要用补气温阳理气的药重一些,以保持体内的阳气运化五谷营养脏腑,这就是医道之理,四季的用药常识。在四季用药的基础上就是君、臣、佐、使药的具体体现,这种方式,五脏(心、肝、脾、肺、肾)都可为君,都可为臣,都可为佐、都可为使,关键是流年大运的变化改变了脏腑的君、臣、佐、使,那么用药时就要因病用药了。这就是病理变化与用药物集成,随症施治也叫“因病用药”。例如治肝,治肝先补调肺气为君药,因为气能改变肝脏的血液循环,肝脏内的血液循环改变,才能改变肝脏内的瘀积与病变。当肝脏内的瘀积与病毒逐渐消失时,一是靠药物,二是靠肝脏的自身调节功能,其次是臣药补充生化来源,臣药是滋补肾脏的药物,滋补肾脏的目的是不断的向肝脏供应营养物质,亦有“水生木”之意。增强肝细胞再生的功能。再生肝细胞的功能增强了才能排斥异物、排泻肝脏内的沉积物与病毒,在这个治疗方案中,活血化瘀的药物无形中就是佐药,佐药就是增强君、臣药的治疗功效同时抑制君、臣药物的副作用。当君、臣药物补气生血得功效增强时,衰老的细胞代谢也逐渐增强,故而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一步加强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输送营养物质的功能增强同时排泻机体的废物也增强。这就是中医所讲的“瘀血不祛,新血不生”的中医之道。说明了肝脏之病是肾气不足、肾阴不足所致,不能正常的供养肝脏,才使肝脏的功能降低,形成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肾气不足肾阴不足同样的病理是肺气不足,所以先补肺,增强呼吸功能,使机体的气体交换增强,新生细胞增强,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亦有“金生水”之意。这个正常的生理功能始终保持着心、肝、脾、肺、肾新陈代谢、生克制化不断进行。又例如治肺病:肺之病也,河图已阐明四九金、三八木、二七火、一六水,说明肺气通天气含九成阳气,四成阴气,肺始终保持呼吸,一呼一吸四至直至肾脏,到肾脏的阳气只剩下一成,为真气,一真阳之气化六阴。当肺之病时说明了肾阳之气已弱,不能纳气故咳喘胸闷,脾气也弱不能升腾,产生湿气生痰,使脾胃虚弱不能肺金。故肺之病是脾肾虚弱所致。那么治此病补肾阴肾阳为君,调理脾胃为臣,因为肾气上升,脾气升腾,才能生肺金,这是一种补法,也为一种正治法,反治法肺热用凉药……。当然国学国医博大精深,关于用药的方法,请阅用药如用兵一、二、三、四篇的论述。 六气——风、寒、湿、热、燥、火,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用法,配合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燥湿药、解毒药、化湿药、利水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开窍药、安神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止痛药、消食药、驱虫药、化痰止咳药、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滋阴药、收敛药等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配伍方法……。 综上所叙,中国传统自然医学,讲的是天人相应的道理,想明白这个大道理,就要掌握四大学术:(一)饮食营养学;(二)大自然的天文学;(三)中医藏象五行学的正常生理、病理变化;(四)现代科技医学、中药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内科学。只要掌握了以上四种学术,才会明白自然医学的原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掌握合理饮食,为什么要掌握节气的运用,因为传统自然医学家认为,饮食是构成人体的必备物质是形成人体的原料,节气的变化能使人体发生变化,在食物与节气的改变对人体造成疾病时,用食物与百草树木的阴阳性味去调理人体不及和太过,所以说药食同源是养生长寿的大法。这种方法从伏羲神农氏时代至今盛旺不衰,说明了在治疗疾病上,已经有了强大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用千千万万无数的生命实践换来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汉医文化始终保持的不传之秘,今天为了响应《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22号文件精神,本门派才将之公众于世,让国内外友人深悟领略中华民族的汉医文化之真谛,济世救人的大国医道。

总之,这门医学的最高水平就是把非正常生理产生的病理变化,经过药食同源的自然疗法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