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二十四节气”,看人体的阴阳变化~

 yzg1977 2019-06-21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古人云:“大者,盛也”,说明从这个节气开始,天气会变得愈发寒冷,降雪量也会逐渐增加。

大家一定都听过二十四节气吧,但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确少之又少。比如,为什么每一个季节的开头都用“立”,为什么每个季节的中间都用“分”或者“至”呢? 究其原因,我想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热量的升降浮沉,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热”,一般指的是太阳直射到地面所产生的热量。这股热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季节的更替,它们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大暑期间,是一年当中地表热量最多的时候。但立秋过后,本来存在于地表上的热便会逐渐下降到地下土中,古人们称之为“降”;

立冬过后,这份热又会从土中逐渐下沉到土下的水里,称之为“沉”;

立春过后,潜藏在水里的热便会慢慢升出地表之上,称之为“升”;

立夏过后,升出地表的热也不拘于安分,非得上浮于空中,称之为“浮”; 

不知道大家听没有听说过,以前在地下工作的矿工们,夏天都会穿着厚厚的棉衣,而冬天却要光着膀子尽量少穿。实际上,这都是由于热量随季节“升降浮沉”的结果。

“立”开始也,所以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用“立”字来命名。

立秋过后,热量逐渐入土。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时,则土上与土下的热量一样多。同样的道理,立春过后,土下水中的热量会慢慢升出地表。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春分时,则土上土下热量对等,不分伯仲。

“分”者,平分也,所以带“分”字的节气就是地上与地下热量一样多的时候。

立冬过后,已经降到土中的热,会慢慢地沉入地下水下。与春秋不同的是,到了冬至,这股热量就已经完全沉入水中了。按理说,降极必升,但小寒、大寒这段期间,温度很低。寒有封藏的作用,会把它严严实实地封藏于地下,立春过后才能升浮。

同理,立夏过后,停留在地表的热,会慢慢上浮,到了夏至之时,热量已经完全升浮于空中了。虽说升极必降,只不过小暑、大暑期间,太过炎热,蒸腾作用太盛,才导致热量下不来。必须等到立秋后,它才会慢慢下降。

“至”,极也,是多的意思,说明冬至时,地下水里的热是最多的;夏至时,空中的热是最多的。

其实,不只是大自然,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以脐上二寸为界,其上相当于大自然的地上部分;其下相当于地下部分。体内的阳气,一年当中也是如此运动的。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大家不要想得太极端,认为到了冬天阳气就会全跑到下半部分,上半身一点也没有。如果真的是那样,冬天地上的动植物也就不存在了。其实,除了运动的这部分热量,也是有其他阳气存在的。

所以说冬季,“寒”封藏得严实,热量才能不外泄,“根本”才会深厚,来年生发的力量才能足。

我们的身体与大自然是相应的,大雪节气后,想要阳气不外泄,少生病,就一定得好好守护我们的阳气。平时要多穿些衣物,适量即可;晚上用热水泡泡脚也是不错的选择哦(儿童不需要)~

冬季养生,最好做到“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晚起以固精,大家一定要记好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