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诞辰 |「纯粹的天真」—— 保罗·克利 (Paul Klee)

 木蘭猫不睡 2021-07-14

Paul Klee

(1879 - 1940)

1879年的今天

德国抽象画家

保罗·克利

出生于瑞士伯恩州的明兴布赫塞

****** 🎂  Happy 138th Birthday🎂 *****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猫与鸟

油彩、墨水 石膏粉画布,裱于木板

38.1×53.2 公分

1928年作

现为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馆藏

12月上旬出生的这几个艺术家 (修拉、弗洛伊德、蒙克、康定斯基、克利) 与11月14号出生的莫奈和3月30号出生的梵高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比如修拉在莫奈「印象派」的基础上开创了「点彩派」,康定斯基直接受莫奈启发而弃法从艺,蒙克和弗洛伊德的祖父在精神学方面有着一定的共识,蒙克和康定斯基早期的作品都有着修拉「点彩派」的影子,蒙克和康定斯基更是在梵高剖视内心的道路上各自继续探索而大成,克利和康定斯基则因为都有音乐背景从「蓝骑士」时期一拍即合直到后来共同在「包豪斯」就职。这几位射手座的艺术家着实为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洲现代艺术发展写下了重要一笔。

前天刚聊了康定斯基,今天就接着好好聊聊康定斯基的好基友——保罗·克利。

保罗·克利以极富感性的诗意线条和色块,结合梦幻意象与多样技法,成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抽象画家之一。至今,他的名字仍然和同时代的艺术大师如毕加索、米罗、康定斯基一起被提起,他的艺术也影响了后世无数艺术家 (比如过几天会写到的巴斯基亚和下个月会写到的赵无极)。

小提琴家 


保罗·克利,德籍瑞士裔艺术家。1879年,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是歌唱家,自幼在父母亲的栽培下学习小提琴。过人的音乐天份,使得克利从11岁起就在伯恩音乐协会 (Bern Music Association) 演奏,并于1902到1906年间组弦乐四重奏于瑞士各城市演出。1906年,克利与女钢琴家 Lily Stumpf 结婚,婚后两人常常一起合作演出。每天早晨在作画之前,克利都会先拉小提琴,他的朋友费宁格 (Lyonel Feininger) 曾说:「画家克利与音乐家克利是两位一体的」。

图片

克利 (最右)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喜剧现场

水彩、油彩 纸本

30.5×45.4 公分

1921年作

现为 泰特现代美术馆 馆藏

复音绘画 


音乐对克利有特殊影响。他相信他喜爱的十八世纪旋律配合法可以很直接地翻译成色彩和色度的渐变、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他那把形状堆叠起来,像成副纸牌或颜色样片那样的构图,如「红色赋格曲」,是企图把时间凝固在静态结构中,把听觉主题的「展开」性质加给视觉主题。配上莫扎特的 Fugue in G Minor, K. 401 感受一下。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红色赋格曲

水彩 纸本

24.1×36.8 公分

1921年作

Fugue in G Minor, K. 401 Johannes Pröger;Wolfgang Bauer - Mozart auf der Orgel (Stereo Version)

这种有节奏的显露、重复、展开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转变成克利画笔下的植物花草的形象,他是个完全的「浪漫主义」者,在每一阵风中都能听到「世界的精神」。他崇敬自然,但不忘记使它风格化。克利泰然自若地表示他的假设是「超验论」的。「以前我们惯于表现地球上看得见的东西。今天我们揭示可见的东西后面的实在,这样来表示一个信念:可见的世界只是宇宙中一个孤立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别的潜在的实在……」

克利一生留下了超过9,000幅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克利深厚的音乐涵养。他将音乐的各种元素,诸如速度、节奏、运动、重复、变奏、休止等概念运用在绘画创作当中。

克利独特的「复音绘画」(Polyphony Painting,比如「花园 (韵律)」,风格源自巴洛克时期的复音音乐技法。他的色彩及点描法表现出音乐特有的节奏韵律感,画作中大量的象征符号也反映出音乐的抽象本质。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花园 (韵律)

油彩 画布

65×51.7 公分

1927年作

2005/11/02, Sotheby's N08125, Lot 29

估价: $1,400,000 - $1,800,000

成交价: $3,152,000

克利的作品及绘画理论影响了许多当代的音乐家,其中包括: 布列兹 (Pierre Boulez, 1925-2016)、 桑德·维雷斯 (Sandor Veress, 1907-1992)、日本爵士钢琴家加古隆 (Takashi Kako)、法国流行歌手赛吉·甘斯博 (Serge Gainsbourg, 1928-1991) 等人。

与克利相关的音乐创作,题献给克利或以克利画作为名的音乐作品不计其数。瑞士作曲家桑德·维雷斯 (Sandor Veress, 1907-1992) 在1951年创作了为双钢琴及管絃乐作品「向保罗·克利致敬」(Hommage à Paul Klee)。1985年俄籍作曲家丹尼索夫 (Edison Denisov) 创作了为女低音及小型室内乐的作品「三幅克利的画像」(Trois Tableaux de Paul Klee)。日本爵士音乐家加古隆于1986年创作「克利: 钢琴组曲」(Klee: Suite for the Piano),1987年则写下吉它独奏作品「暮色之中」(All in Twilight)。1998年德国作曲家Michael Denhoff写下了为弦乐四重奏与钢琴的作品「主干道与小路」(Hauptweg und Nebenweg)。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主干道与小路

油彩 画布

83.7×67.5 公分

1929年作

思索的眼睛 


在写康定斯基的时候,第一段我就写了「超验论」。「超验论」是1910年时跟康定斯基一起组成「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画家们的共同兴趣。它也是「包豪斯」的思想与实践的根深蒂固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包豪斯」代表着某种与「表现主义」那使世界变形的抱负相反的逻辑,这种想法真是不能再荒谬。虽然克利不是通神论者,他却也和康定斯基一样献身于一个起源于德国理想主义玄学的绘画理想。

One Eye Sees

The Other Feels

——保罗·克利

克利对这种玄学的入迷,留下了一件纪念物,那是一本他在包豪斯执教时期写的非凡的书《思索的眼睛》——自古以来最详细的设计科学的教本之一,是用一种研究精神状态的视觉对应物的全面理论来表达的,这种理论的难解和详尽可与康定斯基的理论比美。

图片

《思索的眼睛》节选

克利倾向于把世界看成一个模型,一种由宇宙钟表匠——瑞士的上帝——造出来的太阳系仪,是用来表明精神上的真理的。这有助于说明他幻想出来的东西的玩具般的性格,如果世界没有不可更改的既定显示,它就可以用最自由的、最纲要的理解来表现,这就是克利打算做的事。

图片

《思索的眼睛》节选

克利的作品本身就有着令人着迷的魔力,充满了无边无际的幻想,吟唱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树苗

油彩 石膏粉画布

43.8×72.6 公分

1929年作

现为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馆藏

包豪斯 


在「包豪斯」期间,克利和康定斯基过从甚密。他们相互影响,又相互激励,创作如此,理论也如此。他们都反对「古典主义」对自然的过分依赖,主张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强调美术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以之丰富创作,甚至直接采用音乐术语表达绘画思想。

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晰的,康定斯基的艺术自始至终属于心灵,他追求艺术对心灵的完整表达;克利的艺术既属于心灵,又属于自然与现实,准确地说,他的艺术属于心灵与自然及现实之间的联系,因此,康定斯基深邃,克利开阔。

图片

克利与康定斯基

克利像康定斯基一样,也重视质朴风格,尤其是儿童美术。他羡慕儿童创造符号时能自由地变出多种形状,并尊重他们的天真和率直。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静物与动物

油彩 画布,裱于画板

31.5×32 公分

1928年作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沈复 (清)

「不要笑,儿童也有美术才能,而在他们有美术才能的问题上还有学问呢,他们越是无知,他们向我们提供的范例就越有启发……」克利希望「像刚出世的人,对欧洲的事一无所知」那样地去画画。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夜晚的花丛

水彩、水墨 纸本,贴于画板

23.5×31.1 公分

1930年作

现为 三藩市现代艺术博物馆 馆藏

「个人幻想主题」和「几何抽象形式」,是1920到1930年代克利创作的两根支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的带有原始色彩的个人幻想,来自于儿童式的天真、类似原始人的粗朴、近乎狂人的放肆,加之「包豪斯」盛行的「构成主义」与「至上主义」影响和他深厚的传统素养。

艺术并非复制可见之物,而是使之得见。

Art does not reproduce the visible but makes things visible.

——保罗·克利

克利的一生都在不停探索能使这个信念变成可见的东西的象征和隐喻。他比「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外的任何画家都更反对在美术与书法之间划出生硬的界限。克利的作品与「超现实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对梦、原始质朴美术、神话和文化不协调感兴趣。

确实,他的许多作品是一种书写形式: 它们萌发出符号、箭头、逗号和谱号、漂浮的字母、放错地方的制式。它们为任何物体所设的密码——从树叶的脉络到突尼斯灌溉沟渠的方格图案——都不企图作激发美感的描写,而代之以宣布自己是纯粹精神的形象,存在于象征的空间的秘密文字。因此,克利在大部分时间里能侥幸成功地做出一种速记结构,它多少有一些高等法国现代主义的空间宏伟感,同时保持自己情调上的自然优美。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结构 II

水粉 纸本

27.8×22.5 公分

1924年作

宇宙画家 


二十世纪的艺术家没有谁比克利更值得被誉为宇宙画家了。没有哪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将整个宇宙作为他的题材,并选其丰富及统一的一面来描绘。克利在文化领域的无数冷僻角落里到处搜索,从植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心理学中找来种种小纪念品和小象征物。无论如何,在每一幅画里,他都表现着宇宙的原理,这原理即是克利终其一生所推崇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所称的「宇宙的灵魂」。

事实上,克利的大多数关于图画空间的想法来自罗伯特·德劳内 (Robert Delaunay) 的作品。水彩薄涂过程中偶然发生巧妙色渍的纸张,柔和地容纳着画中的形象。正如美术史家罗伯特·罗森布拉姆说过的: 「克利的特殊天才能采用任何数目的「浪漫主义」重要主题和企图——这些主题和企图在二十世纪初常常膨胀成瓦格纳式的宏大规模——并把它们翻译成一种适合儿童的魔法世界的微小规模的语言。」

即使克利不是伟大的赠送形式的人,他也是有不凡抱负的人。他像个微型画家,想把风格语言准确地渗透到自然中去,这就要求对自然世界作不仅仔细而且出神的观察, 同时要接受「浪漫主义」的远、近两个极端——详细的「特写」镜头和浩瀚的「宇宙」风景。

比如「宇宙之花」,一端是月亮和大山、参差的暗色松树、薄涂成镶嵌花样的平静如镜的海;另一端是一大批版画式的小发明,水晶般清澈或展转扭曲。这只有在高度分辨力的显微镜学和特写照片的时代才可能画得出来。克利的某些植物主题和德国科学摄影家们在同时期拍摄的浮游生物、硅藻、种子和微生物等形象之间有很明显的联系。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宇宙之花

水彩、粉笔 纸本

27.3×36.8 公分

1923年作

克利在这样的画中,企图把那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噩梦似的暴虐和随后的社会不稳定中似乎永远失去了的象征送还给美术。那就是「伊甸园」,宗教浪漫主义的主要形象之一——创世本身的比喻,在这里所有物种都在自然的 (或神的) 秩序中一起和平地生长着。

克利在创作的核心处捕捉住了这一迸发。他说: 「就像孩子们在游戏时摹仿我们一样,画家在摹仿着出生地和创造着世界的那种力量」。他把这一力量的根源变为相当模糊不清,甚至有点神奇,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想法,他所喜爱的首先是寓意,感受到了如此遥远,以至他最多只能想象得出其使者的上帝。

克利的作品不提供毕加索的强烈感,也不提供马蒂斯形式方面的精通熟练。围绕克利幻象的边缘爬行、抓挠的蜘蛛似的精准线条,在一个后「立体主义」的重叠、透明、图形与背景基底相斗争的小范围里起作用。

克利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画在画布、纸板和小张画纸上的。可以说他在深度上获得了他拒绝在广度上展开的东西。他的作品具有绝对的个性,任何自我中心都不能把它再孤立一步,任何超人之物都不能使它变得高傲。恰恰相反,克利以廉逊使我们看到宇宙力量的结晶。克利的画展现了空间的情景和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波动节奏。它直抵我们最深的秘密区域,敞开一些神秘的出口,但同时又从不丧失其真正的存在意义,他的语言永远是可视的。

死与火 


克利的艺术也影响了知名的中国当代作曲家,电影「卧虎藏龙」作曲者——谭盾。谭盾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欣赏克利的作品,深受感动,因而在1992年写下致敬克利同名作品的交响曲「死与火: 和画家克利的对话」(Death and Fire)。

「死与火」创作于克利生命的最后年头,当时克利患了重病,生命垂危。画面上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凄凉和哀愁的氛围,这不是一种主观臆断的猜测,而是画面上的艺术感染力使然。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死与火

油彩 纸本

46.7×44.6 公分

1940年作

画中粗重的黑色线条隐藏着一种不堪负荷的沉重。中间有符号语言组成的苍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个骷髅头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死亡的预示。并且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形象的眼睛和嘴巴由「T」、「O」、「D」三个字母组成,而这三个字母组成的「TOD」一词,在德语中正是死亡的意思。克利对这个形象处理得极为特别,一方面采用了图画和文字组合的方式,看上去新颖、有趣;另一方面,这个形象从轮廓上看是个面向左的人,可在五官的处理上却是面向大家,这中反常的处理,使画面妙趣横生,也体现了画家一种别致的幽默,这扭曲的形象仿佛是画家对死亡的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反讽。这一绝妙的处理也彰显了画家的生活情趣、艺术才华和性格特征。

画面的右方有一个由粗线条构成的象形文字小人,正在扎这个人头,它是病毒或者疾病的象征。人物在左手托起了一个圆圈,这是太阳的象征,也是时间的象征。它表示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结局,它只是一个过程,画家会轻松地面对。正如画家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的那样:「当然,我并不是偶然地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指向一点,并且宣称,终期降至了。」

因为有对人生、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所以画家从容面对,并且不失理智以及对生命最后的戏谑和幽默。 画中的色彩有一种令人压抑的恐怖感。火红色的背景有一种死亡的气息,苍白色的人物形象仿佛是坐在血里的病人,整个画面色彩的搭配有一种古墓中壁画的陈腐之气,各种符号语言也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玄学的味道。

赤子童心 


天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初心,不成熟的天真经不起现实的考验,随着社会化而粉碎;成熟的天真,可以称为「世故后的天真」,是在识尽现实人世丑恶之后们还能保有孩童那一个不作伪的天真,是极为罕见,只有在诚恳的大艺术家身上才能找到的质素,也正是克利最大的特色。

如何用纯色彩表达最初的梦境?捕捉内心的瞬间印象?克利平衡色块的重量,以韵律感,色调的明亮变化、互补色、冷热色系的关系来表现,仿佛所有的色块都在闪烁,辉映克利的梦境闪闪发光。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坟墓

水彩、石墨 纸本

33×45.1 公分

1923年作

现为 费城艺术博物馆 馆藏

克利的作品,并非以返老还童或是返璞归真来形容。他是从头到尾,始终是一个幽默的快乐小孩,无论现实环境有多恶劣多丑陋。含有政治意图的艺术作品,很少能做的好的,克利以童心表达情意。

比如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坟墓」已经到了随心所欲,挥重剑如绕指柔丝的地步。「世界越可怕,艺术就越应该抽象,而只有幸运的世界才会具体表现它的面目。」这样的表现,在整个艺术史也很少见——面对严肃的政治,还能如此幽默纯真轻松。苏轼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毕竟比克利多了几分功名之心。

图片

保罗·克利

(Swiss, 1879-1940)

疑惑的人

油彩 画布

66.7×50.5 公分

1939年作

现为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 馆藏

能不能够一辈子保有赤子童心?克利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答案。

再一次,克利,生日快乐!

保罗·克利中心 


图片

一定要安利一下位于伯尔尼的保罗·克利中心,因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建筑师——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设计的!形如波浪,蔚为壮观。皮亚诺建造了一座绿岛,岛上耸立这三座钢和玻璃结构的建筑,内置展示馆、音乐厅、儿童博物馆与会议室。

图片

皮亚诺为众多美术馆翻新或扩建做过很成功的设计,包括休斯敦的Cy Twombly Gallery、巴塞尔的Beyeler Fondation Museum、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扩建、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的扩建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的现代艺术馆扩建,最有名的估计是伦敦的The Shard。以后有机会单独聊聊皮亚诺!

----------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