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小播读书 2021-07-14

///

07/14 2021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之前有一本畅销书叫《贫穷的本质》,作者分析了全世界各地,各种导致人们贫穷的因素,包括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缺陷等等,是什么导致他他们贫穷呢?

贫穷一定是有本质原因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当然今天我并打算批判这本书的内容,但我们从这个话题开始。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福柯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福柯的代表作《疯癫与文明》这本书。

当我们说“穷人”的时候,会联想到很多负面的评价,比如懒惰、不思进取、冲动消费、目光短浅、游手好闲等等,甚至还会被冠以道德或者个人品质败坏的标签。但真的是这样吗?或许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穷人往往非常勤奋努力,懂得克制消费,而很多富人却不思进取,并热衷于消费,他们的道德问题可能更大,如果我们把一个富人和穷人角色互换,富人未必能做得更好。为什么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我之前做过一期内容,说成功其实和自身的努力关系并不大,这里说的成功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你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自身的努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运气和偶然性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你的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处的家庭环境和你的天性和禀赋,还有现实生活中的随机性或者说运气,对一个人的财富积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努力不一定会拥有巨额的财富,同样的,贫穷其实也不是因为缺少努力,贫穷和不努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社会上非常多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他们都非常努力,努力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的富人。所以,其实贫穷还是富有,偶然性、随机性、运气的影响很大,当然我这里并不是主张大家不努力,我之前的视频,实际上是表达,努力实际上是我们获得有意义人生的必经之路,如果你把努力看成获得财富是因果关系,你多半会失望,努力和有意义的人生,往往才是必然的。

所以,当我们在赞扬一个有钱人,一个世俗意义上功成名就的人,他们的睿智、自律、勤奋、求知上进和高瞻远瞩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不应该把穷人看成不思进取、懒惰或者目光短浅,因为没有人天生喜欢贫穷,贫穷是被很多原因导致的,不是认知局限,不是缺乏远见,不是不思进取,也没有所谓的本质,贫穷只是一种现象和结果,贫穷也不需要被冠以道德败坏的标签,至少绝大部分是这样。

就像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说的,在经济社会中,贫穷正被赋予道德败坏的标签,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失业和懒惰并没有任何关系,穷困和游手好闲也并非因果关系。贫穷和富有充满了偶然性,行乞是贫困的产物,而贫困本身则是土地耕作或者工厂生产中的偶然事件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商品价格飞涨或者经济社会环境等等因素造成的。贫穷不应该冠以道德败坏的标签一样,疯癫也不应该被冠以道德败坏的标签,贫穷和疯癫首先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转折点来自我们有了理性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疯癫与文明》的主要框架和福柯背后的思想。其实,这本书的原名是《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在理性占统治地位的话语体系下,疯癫是怎么一步步站到人类理性和道德的对立面的。大概经历了这么四个主要阶段。

首先,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事情,疯癫并没有太引起人们的注意,疯癫还并没有被看成是一种疾病,有任何道德问题,并不是非理性的代表,那时候理性和非理性还没有二元对立。

其次,中世纪结束,欧洲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欧洲迎来了理性的崛起,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把理性和非理性对立起来,确立了理性的话语体系和思想统治地位。非理性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同时欧洲麻风病的消失,人们心中对死亡的恐惧仍然没有消失,而疯癫的人就逐渐填补了这个空白,疯癫一方面成为了恐惧的代名词,同时也慢慢被看成一种非理性,他们被流放和驱逐。

接着,疯癫为什么是非理性呢?它需要一个理由,其实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给出理性的证据,为了合理化人们的疯癫的认识,疯癫逐渐被贴上的道德败坏,人性堕落的标签。由此建立了一个理性的、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疯癫是一种非理性,是由于道德败坏导致的,是人性的堕落的标志。由此,疯癫者需要进行自我救赎,而救赎的方式比如通过残酷的劳动,或者被道德净化。当然这里面还有当时战争、经济和政治的因素导致的。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小播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