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读《见识》为什么硅谷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成功?

 小播读书 2021-07-14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所以,很自然,这本书主要讲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商业的本质,二是人生的智慧。本书是作者在得到的付费订阅专栏《吴军硅谷来信》的整理合集,另外增加了大概50%的新编内容,所以从结构上讲没有某一核心论点或者中心思想,但内容讲的极其精彩,值得一读,尤其是职场人士。我下面会围绕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为大家简单介绍这本书。先提出几个问题吧。

1、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2、为什么印度人在硅谷普遍比中国人混的更好?是他们更聪明吗?

3、什么是伪工作者?

4、坚持一万小时就能成功吗?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吴军,清华大学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2002年加入Google担任资深研究院,是Google中日韩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人。2010-2012年期间担任腾讯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等业务的副总裁,后再次回到Google负责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等多部畅销书。吴军也是得到付费订阅专栏《吴军硅谷来信》的主理人。


首先,关于商业的本质

作者其实用的篇幅并不多,作者指出商业的本质其实是让我们多花钱而不是帮大家省钱。如今在利用手机和互联网,我们可以在线购物、订餐、订酒店、预约出行和在线办公,几乎所有行业都连接到互联网上,看似互联网为我们节约了大把时间、甚至可以买到很多便宜的东西,帮我们节约了不少钱,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利用了好这些时间,而且将这些时间去花了更多的钱,将更多有用的时间花在更多无意义的事情上。

在今天大部分人商业都从线下转到线上,帮助大家节约时间、金钱和提升效率的同时,有的企业背道而驰,它们从线上回到线下,为了帮用户花时间、花钱,让钱和时间花的更有意义,反而它们获得了成功。比如著名的日本书店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将线下书店打造成了有一个生活中心,非常有特色,大家可以在书店里面看书、购物、休闲娱乐玩一整天。茑屋书店是一个线下平台,而不是线上平台,是帮助人们花时间、花钱的地方,互联网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另外,作者还提到经营和管理的秘诀并不是给用户大量的选择,而是不给选择,这个和我们传统的观念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商业案例今天比比皆是,少即是多是商业经营和管理的另外一个本质,比如苹果手机、丰田汽车、甚至现在很多网红店、网红餐厅,靠一款或者少量的几款单品打造一个品牌的例子已经非常多。

其次,关于人生的智慧

作者讲到了很多,我将其中几个重要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1、人生需要做减法

我们天性喜欢增加而不是减少、喜欢获得而不是失去,所以才有所谓“损失厌恶”等人性特点。今天绝大部分印度人还是古老传统的婚姻方式,类似父母和媒人介绍的婚姻,但是有调查显示,印度的人的离婚率很低,而幸福感很强,要比崇尚自由恋爱的美国,甚至我国的离婚率都要低很低。按理说自由选择的婚姻应该更合理,至少自己更喜欢才对,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多书上都有解读,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的《选择的悖论》里面说,更多的选择其实有很多坏处,比如满足感下降、损失厌恶、机会成本等。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就会放弃其他很多选择,因此大量机会成本的丧失,让我们对所选择的满意度下降;同时,因为选择过多,我们很容易对最终的选择后悔,我们也很容易因为比较而对选择的满意度下降,另外,我们对新鲜事物的适应性也会降低我们选择的满足感。总之,面对过多的选择,我们不但不能从选择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还会产生很多负面和消极的心理。

这也是为什么在硅谷印度人一般比差不多的中国人混的更好的原因。在硅谷印度裔占6%;而印度裔领导的公司占到了33.2%。印度人并非比中国人更聪明、用功、甚至语言能力更好。其根本原因是印度人更踏实,不愿意面对更多的选择,而中国人则不同,我们喜好更多的选择,毕业几年就换几家公司,而且可能换不同的行业,但是这样的选择成本是很大的,也导致了在一个行业和领域缺少积累。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太多选择,人生需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2、什么是伪工作者?

你是不是总感觉“每天事情太多,总是做不完”。效率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是完成了多少工作。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都是伪工作,而把大量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的人就是伪工作者。一个有经验的员工,应该是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做,并且优先完成它们,这正是有经验员工和新员工的很大区别。所以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员工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获得最大利益,同时让他们明白,高效工作,最大的获益者是他们自己。比如一个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但是在上线后却不停地修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应对不断出现的问题上,而不是产品创新上。

另外,作者还给出了职场的4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工作和职业分不清。工作是谋生手段,职业是一生的事业。要选择做事情,凡是对将来职业有帮助的,不管薪酬高低都要做,反之,与未来职业背道而驰的,则尽量稍作。

第二个误区,把自己仅仅当成一个单位的过客,而不是主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随时准备跳槽。

第三个误区,被语言暴力激怒后就乱了章法。语言暴力当然杜绝,但是从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从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第四个误区,疏于沟通。沟通有利于思想的传递,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提升认知。

3、坚持做一万个小时就能成功吗?

在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中,作者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一件事情做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但其实大家误解了或者是断章取义了,其实作者指出一万小时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另外,作者也谈到了包括智商、运气和家庭环境对于成功的意义。

首先,智商太高也没有意义,智商低于120就很难成功,而高于这个值智商的作用很小。

其次,运气或者大环境对成功很重要,所谓顺势而为,或者那个著名的风口理论。

最后,家庭环境的好坏并不在于给予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的成长。父母的财富不是最重要的起跑线,而父母的见识才是。

好了,关于这本书其实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这里就不给大家一一讲解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买本书自己认知研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