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唐小草章法的基本处理方式

 攸州刀郎 2021-07-15
晋唐小草章法的基本处理方式

草书之难,章法是最难的,难于笔法。笔法有规则,章法无定则。章法比笔法也更重要。一幅作品,给人的印象首先是章法,也就是整体作品印象,然后才会再细看字法、笔法的精妙。

章法就如人的姿态、气质,而笔点画如同人的眼目。一人姿态优美,气质高雅,即使眼目稍有瑕,也不掩其美。

随着书法实用性的减弱,艺术性特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章法的重要性更趋突出。要大胆创新,更要从古代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加以发掘,以适应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虽然草书是书法中的高峰,历史上小草大家相对较少, 章法上可以借鉴的古帖比较少,但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方法。现在一些好的作品,有个人风格,但是章法包括笔法,字法,一定是有出处的。多看古帖,多看章法,可以看清今人对古人的取法之处。

通常草书的章法问题,是指作品的谋篇布局,是集点、线成字以及集字成行、列行成篇的最终结果。

小草章法从章草的创立期时期就有开始了,基本格局到王羲之时代逐渐稳定下来,后世小草书家虽不乏成就者,但章法大多导源于此。其中,龙以《十七帖》、《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小草章法具有典型意义。

小草的章法构成元素,主要有点画造型、结体造型、字组造型、空白造型、墨色造型、区域造型等等。下面分别来谈一谈。

一、从单字来说

草如奔,草书字型要有“势”,这个“势”,是动态的,就是“不正”,宜有字势大小、宽窄、轻重变化。不能象楷书那样端正垂直,而且,还要东倒西歪,不能总是一个姿势。《十七帖》每个字细看都有倾斜的势态。

从大小看,楷书差别不大,字与字如兄弟;小草大小差别大于楷书大,也很明显。有大字甚至是小字的两三倍,如同爷爷引孙子,有的字,其中的一笔就是其它字的好几倍。临帖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大字和小字的差别以及分布的位置。这方面呢,主要是考验我们的结字的能力、功底,可否做到能轻能重,能大能小,能歪能正,能连能断。

二、从一行的分布看

一行,主要是处理好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是纵向的关系。

小草书字字独立现象较多,若理解不够,简单的将内容一个字一个字的罗列下来,散是无可避免的,在本身连带不多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笔势的连贯,连带生发、上下连绵,防止断断续续,迟疑犹豫。避免个个独立,互不牵挂,避免单字独立摆布现象

写楷书时,一行中字与字距离大体相等;而草书字距差别往往比较明显。有的两字或三字挤在一起,形成一个小集体,这叫字组;有的两字相隔很远,而又遥相呼应。三三两两,错错落落,扶老携幼。

草书不仅单字结构不正,从整行来说,也并非以中轴线为基准,把每个字摆齐。而是要随着字势,沿中轴线无规律地左右摇摆,甚至有的字整体已经偏离中轴线,只是全行视觉上感觉还是一行,这样就形成一种自然的天趣。

处理单行关系,要有字组的概念。通过调整字距,可以组成字组,形成集合性。组的形成,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空间上的连带、聚集。连带即为通过牵丝映带连接上下字,是组成字组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方式。聚集,紧密相邻的事物往往在关系上容易被视作合而为一的有机整体。二是通过形状、大小、快慢、浓淡等方面的相似性所产生的组合。这很容易理解,与周围有所区别但内部相似的部分很容易被看做一个小整体,组合就产生了。

通过字组的运用,避免了字字独立,丰富了连绵方式和空间构成的关系,增加了空间造型的对比和节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作品的整体性。作品的整体性提高了,散的感觉自然被缩减了。

《书谱》中也有字组组合,甚至是多个字体的连贯来达到一种“畅神”的作用,如“非专精也”四字使人们不禁为之眼前一亮。

还有一种方式,特意把间隔空隙处理得大一点,把每一个字写得神满气足,给人以单字成珠之想。这是怀素《小草千字文》在章法上的主要特色。但并不是每一行或每一段落都是这样,在个别行里,尤其是作品的下半部分,也常有字距紧密的情况。这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章法变化。最后两字几乎连着,字与字之间靠得很近。由于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较大,所以《小草千字文》中很少有字与字相连带的现象。整幅作品中只有百分之二到三的连带关系。从这些连带的字来看,其单字的塑造效果远没有不连带的单字精彩。不连带的单字写得更加从容不迫,点画精致,温润如珠。

《十七帖》集字成行的方法不像后来的大草、狂草书法那样,依靠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来强化整体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单字姿态的斜正搭配、笔画的粗细变化来达到气脉贯通。认真读帖,便可看出,上下字之间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书写能使简约的书法线条衍生出丰富的气韵之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即感性的章法之气“穷变于笔端”,理性的章法之韵“合情调于纸上”。

在一篇作品中,行气如何,直接决定着谋篇布局的成败。行气表现气韵。“积画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篇”是草书组成行气的基本元素,

在行气的处理上,《书谱》亦有其独到之处:即缩小行间距、增大字间距,增强了章法的张力,每一笔画、每一字形皆为整个章法的一个部分,使整幅作品浑然一体。

在此,他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断”的方法发生了作用,而且他的字的 局部都是散开的,这些部件的开放姿态,为整体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四、行与行关系

让每一行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左右之间的意态要互相照顾。由于每一行字形的大小、宽窄、正侧都不同,所以放到一起非常和谐。

第一行可以字字独立,第二行中可以笔画相连,这是强化字与字之间关系的一个方法,但牵连之处一定要有道理。处理得非常有分寸,牵连的字在整个章法中起到了提神的作用,而无左缠右绕之病。第三行,有些字更注重意连,也就是笔势上的关联,上字的收笔与下字的起笔形断意连,同样有牵连的效果。  

从左右字关系看,《书谱》中,有字笔画粗重,字形硕大,与他们周边笔画较细且体形较小的字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打破了行与行之间的均衡,从而使整体有了节奏感。在《书谱》中,类似的处理方式不胜枚举,而且处理得浑然天成,没有突兀感。这种章法处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怀素《小草千字文》通过加大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虚静空灵的韵味;字与字的空间有些虽相邻较近,但空间又巧妙地避开拥挤,单字之间空间与字内空间融为一体,,单字的界限就会消失,这样一体感更强,更好的形成生动的空间节奏。

孙过庭《书谱》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则相对较紧,他并不追求行行分明,但整体又不显得拥挤。

还有一种情况是加大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这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行距、字距皆疏朗型。这种章法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悦,因其字间虽断开,但气脉相连,所以无急迫感。这种章法对书写者要求较高,写得不能如布算子,毫无生气。要克服这种毛病,首先是要培养、训练笔气,写时字间要有顾盼,字势要有攲侧俯仰,远招近唤,不使气断乃佳。《小草千字文》是这种形式的典范。该帖从整体效果来看,粗细较为匀称,但是在每一个字的具体处理中,他仍是笔法多变的。整行的对比比较协调。行与行之间保持这样大的距离,这应该是草书表达中的一种首创。《十七帖》、《书谱》的行距都没有这样大。在怀素此帖中,行与行之间的空间是单字的两到三倍,而且这种行距贯穿于此帖的始终。

这种大行距的写法,后世书法家对此多有借鉴。比如五代时杨凝式的《韭花帖》,写的虽为行楷书,但在章法的应用上特别是行距的表现上,与《小草千字文》很相近。只是杨凝式的《韭花帖》不但行距大,而且还拉大了字距,显得更为疏朗、俊秀

二是行距宽、字距紧。小草书的章法多为这种形式。王《十七帖》即是如此。这种形式因行距空白起到了隔开两行字的作用,整体显得有秩序,字的动与行距空白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产生美感。

这类章法行距虽宽,但每两行之间还是要有呼应,尽量做到不要字字对称,而应插空才好

五、大小块面的变化。

小草以静气为主,墨色变化不宜太夸张,否则整体上会有乱的感觉。如果为了追求变化,可以有有意识地几处出现明显的墨色变化,同时让它们组成块面,提高整体性。块面的出现,从字字独立的对比到一整个块面的对比。组成块面的方法,最有效的依然是相似性。如一个区域的墨色浓淡、点画粗细、节奏快慢都容易组成块面。同时作品不同位置的块面还能互相呼应和对比,进一步加强整体性。

临习小草作品,要分析块面的制造是如何打破章法的平与散。精典点的小草作品。既不单调又不突兀。墨色的变化自然

黑与白,可以说是小草作品中一对最大的块面对比,处理的好,可以为作品的整体章法增色不少。古代一般常用的方法有,①在落款处留出较大的空白,这样正文会显得聚。②在正文增加一些空白的错落布置。③偶有破边的方法,将空白与笔墨的对比关系做到极致。

五、整体上要体现小草特色

小草给人的一种总的感觉就是“惬意””、秀美,章法呈平和之美,有一种“安逸”“祥和”的气氛。一般地说,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

二是要有多样性的统一。孙过庭对章法中的布局做出过一个总的原则:“违而不犯,和而不同。”道出了草书章法形式美的一条首要的规律:多样性的统一。实出强调点画粗细与方圆对比,强调结体大小及正斜对比,强调墨色上浓淡及枯润对比,强调疏密及虚实对比

三要有节奏变化。节奏上,小草虽然不像大草怀素那样具有旋风骤雨式的大开大阖,但也有节奏变化。如孙过庭《书谱》开始写得非常从容,如涓涓流水随着书写过程的进展和情绪的变化,字形大小的对比、字势的飞动以及墨色的变化都越来越强烈,激扬跳荡,到至全篇结尾处,作者的书写完全进入“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状态,作品达到高潮。这其中贯穿着动与静的统一

字形大小和墨色强弱,也能产生节奏对比,虚实相间也可造成节奏变化。

除首尾两字外,其它的字最好别齐平了,当然也不能如砌砖,把缝隙死板地对应错开,规律性不能太强了。

小草创作的章法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作品的整体性,同时避免太过平正和均匀。

通过对比关系,让各种造型元素在对立中达到和谐、统一。

对章法问题,首先要有理念上足够的认识,再通过大量的临帖实践、实验,找到最好的那种感觉,然后“习以为常”,把这种“刻意”转化为“不经意”,从“有常”中找到“无常”。

章法一开始也需要学习,没有人一出生就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

我们要认真的临帖和研究章法,但是也要切记,笔法和字法是基础,不可本末倒置。行气须从熟练中来,熟练则自有连贯气势,大小长短欹正,才能随笔所至。

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

最后一句话:分析章法很容易,写出彩真的很难。知易行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