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博书 2021-07-16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甲午战争地图

提起中日甲午海战,很多人无不咬牙切齿。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的确引起我们对于历史的深思。中日甲午海战发生在1894年到1895年,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海战三个阶段,前后历时不到一年时间,却让李鸿章一手建立,号称“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宣告了清朝“洋务运动”的破产,而且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压力,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膨胀,进一步加剧了旧中国半殖民化的危机。

1894年,在经历明治维新后逐渐强大起来的日本野心勃勃,蓄谋侵略中国已久。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的大门,朝鲜向宗主国清朝发出求救信息。这一年,恰好是慈禧太后60大寿,慈禧不愿意大动兵戈,清廷主和派占据上风,于是派人就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涉,战事暂歇。

然而7月23日凌晨,日军却背信弃义,突然发动对朝鲜王城汉城的袭击,朝鲜守军被击溃,朝鲜国王李熙成了日军的俘虏。在日本政府的压迫之下,朝鲜宣布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就在清政府犹豫要不要救朝鲜之际,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清朝的北洋舰队。至此,日本率先引爆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甲午战争剧照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9月17日,在朝鲜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挑起战争,阻截护送4000名清朝士兵入朝作战的北洋舰队。因为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北洋舰队遭到重创。虽然北洋舰队官兵一直英勇抗敌,然而中日双方战斗力悬殊,北洋舰队5艘军舰被击沉,损失惨重。

1895年2月,日军进犯威海,由于众寡悬殊,威海陆地上的炮台相继失守,北洋舰队驻守的刘公岛被包围。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官兵死守刘公岛,他所指挥的定远舰被日军鱼雷击中,孤立无援之下,丁汝昌在2月12日当晚自杀,年仅59岁。丁汝昌死后,手下军官牛昶昞盗用他的名义投降日军,签订《威海降约》。2月17日,日军登陆刘公岛,北洋舰队覆灭。

总结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武备落后,而北洋舰队之所以买不起“坚船利炮”,则是因为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的军费修建颐和园,最终导致北洋舰队“舰船失修,炮弹不响”,一败涂地。原来在甲午海战前夕,满清政府上下为了给慈禧太后过60大寿,花费了数千万两白银的巨款。

慈禧太后晚年,有两件事一直让她耿耿于怀:一件事是重修颐和园,另一件事是过60大寿。如果在60大寿之前重修颐和园完成,岂不是双喜临门的美事?

当年咸丰驾崩,年幼的光绪皇帝继位,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则主持朝政。慈禧太后熬死了东太后慈安,又在1884年发动政变罢免了恭亲王,从而大权独揽,转而倚重帮她发动政变的醇亲王奕譞。眼看着光绪皇帝一天天长大,成年之后,他总是要亲政的。为了归政之后还能维持奢侈舒适的生活,慈禧太后一直打算找一个养老的好去处。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圆明园遗址

慈禧太后本来想重修圆明园,然而当时的满清王朝财政吃紧,压根拿不出重修圆明园的钱来。退而求其次,慈禧太后看中了清漪园。清漪园山明水秀,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庆祝皇太后60大寿的生日,对清漪园进行了大修。然而在1860年,清漪园与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烧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慈禧太后崇拜乾隆皇帝,因此钟意清漪园,想在这里养老。醇亲王奕譞洞悉了慈禧太后的心思,于是奏请光绪皇帝重修清漪园,作为太后养老之地。1888年,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宣布改清漪园为颐和园,并对颐和园进行一次大修,以庆祝慈禧太后60大寿。

清漪园本身就是一片废墟,名为大修,实为重建,自然需要一大笔巨款。重修颐和园的这些钱从哪里来?据史料载,修颐和园的经费有以下几个来源∶一笔是前户部尚书阎敬铭在任时,户部的积余约 800 万两,被慈禧太后发现要去修园子了。另一笔,是3000多万两的筑路经费,慈禧太后征用其中1000多万两用于修建颐和园。剩下的钱,则是以“筹措海军”的名义搜刮而来。

当时,朝廷正在筹建海军衙门,满清政府的财政十分紧张,其他部门的财政开支也异常局促,唯有海军经费较为充裕。因此,海军衙门事务大臣被公认为是一个肥缺。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然不能交给汉人管理,于是慈禧亲自任命十分听话的醇亲王奕譞主理海军衙门。奕譞知恩图报,于是挪用水师经费用于修建颐和园的事情,自然难以避免。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慈禧太后

慈禧侵占挪用北洋水师军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慈禧和奕譞的授意下,海军衙门就一次性地拨给颐和园工程处45万两白银,作为孝敬太后的礼金。海军衙门本来就穷,还被太后以庆祝60大寿的名义“打了秋风”,财政上更是雪上加霜、入不敷出。

实在筹不到钱的情况下,奕譞又想到采用巧立名目这一招,设立“海防捐”一项在各地筹募海军军费。什么意思呢?太后要修颐和园,皇帝也发话了,各省总督、巡抚岂能不孝敬一笔钱?但是孝敬的名义又不太光彩,因此假借“海军捐款”的名义筹集到白银260万两。这些钱,说白了也是各级官员搜刮的民脂民膏。这260万两白银,一部分被用于修建颐和园,剩下的一部分则被用于铁路建设。

1893年,慈禧太后的60大寿就要到来,颐和园的工程却没有竣工,面临不小的资金缺口。为了筹钱,海军衙门又把目光盯向了铁路工程款,当时的海军衙门不仅管理海军,还监管铁路事宜。每年200万两的筑路专款,最后被奕譞、李鸿章等人挪用到颐和园的工程建设上。

从账面记录上来看,似乎慈禧太后并没有侵占挪用太多的北洋水师经费。海军衙门管理的钱款,也不全是水师经费。颐和园工程建设,只是在借用海军的名义在大肆敛财。然而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战败,和慈禧太后劳民伤财,大兴土木耗费巨款重修颐和园不无关系。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颐和园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分不开。虽然重修颐和园没有侵占挪用太多的海军经费,但海军经费短缺却是不争的事实。清朝和日本两国海军在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分伯仲,但在甲午海战前夕,日本的投入却比清朝大得多。

日本方面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海军建设倾全国之力,日本天皇甚至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用,受到天皇的感召,日本民众纷纷捐款用于海军建设。

清朝这边,则是全国上下都在忙着给慈禧太后准备60大寿的庆典。当然,清朝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诸如两江总督沈葆桢、台湾巡抚刘铭传等人,就纷纷上书呼吁加强海军建设,防范日本。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满清政府反而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在颐和园工程修建期间,翁同龢领衔的户部鼠目寸光,上奏禁止海军外购军火,致使海军失去了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舰和、武备更新的途径。满清王朝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海军发展彻底陷入停滞。

原计划筹建北洋水师每年需要拨款200万两白银,实际上每年北洋水师仅能收到1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建设,勉强能够维持北洋水师的日常运转,却无力购买具有战斗力的主力舰船。

日本海军的头号主力战舰“吉野号”,原本是英国人为清朝政府定做的,因为后来慈禧太后要办60大寿,海军衙门就把这笔预算转为贺寿的礼金。日本方面听到消息,举倾国之力购买了这艏主力战舰。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募捐会,甚至连艺伎都参与了捐款。

在甲午开战前,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军费支出已经占年度财政总支出接近30%。清朝当时的财政收入和日本差不多,但军费支出却只有1.6%左右,实际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每年只有100余万两,仅能满足基本开销。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甲午海战

甚至在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请求户部拨款300万两作为作战经费,结果竟然只收到了18万两,北洋舰队连基本的炮火和弹药都难以得到补充。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更是手忙脚乱,捉襟见肘,关键时刻应变不力,战争失败早已注定。

战争期间连300万两战争经费都拿不出的满清政府,却花了一千多万两白银,为了慈禧太后的一己私欲重修颐和园。这一千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满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也就七八千万两,仅用于修建颐和园就占了七分之一。如果把这些钱都用于建设海军,甲午海战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訢主持总理衙门。奕訢原本就主张对外国屈服,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然而并没有什么结果。

1895年3月,北洋舰队覆灭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慈禧太后担心日军进犯京津,危及自身安危,于是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慌忙投降求和,按照日本的旨意改派李鸿章为代表,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满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软弱无能的满清政府再次割地赔款,丧失主权。条约规定清朝需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作为战争赔款,后来又增加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

甲午海战前夕,慈禧60大寿重修颐和园,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马关条约签订

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意味着满清王朝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更加严重,苛捐杂税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局面,则激起了各地救亡图存、反清起义的运动,进一步加速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覆灭。

大清王朝,实则葬送在慈禧的手里。过完60大寿的慈禧太后死了也不会想到,18年后的大清就这样被她折腾完了。1908年11月15日,慈禧死了;1912年2月12日,大清亡了。而这一切,早在慈禧重修颐和园之时,就埋下了祸根。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