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熊效应:越不想记得的事情,越是忘不掉

 熙桓心理 2021-07-16

你是不是有时候也这样呢,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

在睡觉之前想起来之前失眠的场景,越想睡觉却越睡不着;在分手后,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再记起ta,却总是在空闲下来的时候眼前不断浮现ta的身影,想忘也忘不掉。

有时候,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像卷入了漩涡之中,越挣扎,却陷得越深,最后整个身子都被埋没,便再也出不来了。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要求曾被白熊惊吓或伤害过的参与者不要再去回忆当时害怕或痛苦情景,也不要再去想那只白熊。


结果人们的思维却出现强烈“反弹”,参与者们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只白熊,并不断回忆当时的恐惧经历。

实验结果表明:

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去想或做一件事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成功地“扎根”到这件被告知“不要想或做”的事情上了,从而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牛角尖”了,尤其是强烈的想让自己思维离开某个事件的时候,越痛苦,越无法摆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

1

为什么会产生“白熊效应”呢?

我们的大脑说来也很奇怪,总是和我们开一些这样的“玩笑”,搞得我们生活一团糟。

事实上,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大家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并通过无意识的自我行为不断的强化自己心中的思想与概念。

我们想要转移注意力时,大脑需要知道转移的起点和终点,换句话讲,注意力是不能凭空转移的。

当我们刻意想把注意力从白熊身上转移时,“白熊”作为起点,被不断强化,而终点却不明确。

2

白熊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感情中,白熊效应最常见。

有个来访者曾说,我老是害怕老公会出轨,我不怕离婚,我害怕背叛,没安全感。

可越是这样的人,就越会遭到背叛,应了那句话:“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这个时候,很多人为了降低自己的不安全感,就会做出很多行为,去抓对方,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假的。 

但这些行为和怀疑持续的久了,对方就会感觉很压抑,对方越压抑,越想逃离,你就会越没安全感,越拼命的去抓对方。 

两个人就陷入到这样的恶性循环里,时间越久,婚姻走向出轨的机率就会越大。

也许有人想说,肯定是对方做了什么,没有给足她安全感,所以她才会怀疑的啊。 

事实上,不一定是对方真的做了什么,这种不安全感就是中了“白熊效应”的圈套。

对这样的人来说,她们心里一直在担心被背叛,“背叛”就像那只白色的熊,一直在她们的心里,她们天天要求自己不要想起这只熊,想把这只熊踢出去。 

但在踢的过程中,很容易会看到很多“证据”,把自己投进证据里,把对方想象成这样的人,也慢慢把对方变成这样的人。

所以,越害怕背叛的人,就越容易遇到背叛。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白熊效应也很常见。

小孩子对于一些虚词的敏感度其实不是很高。当你告诉孩子''不要玩火''时,这句话转化到孩子的脑海里就变成了''玩火'',因为孩子在接受语言信息时自动将虚词''不要''给过滤掉了。

所以可想而知,在日常生活里:

  • 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要跑!」,孩子听到的是「跑!」;

  • 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要大吼大叫!」,孩子会叫得更大声;

  • 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许碰!」,孩子更想拿起来摸摸看。

「不要这样做」「不许那样做」的语言模式,很容易触发「白熊效应」

你越不想要的东西,反而越会占据你的思想。我们纠正的念头越强烈,孩子感受到的是更强烈的反差回响。


这个效应对应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是,尽量不要给孩子否定的命令,而要给其肯定的命令。比如:吃饭前要洗手,我们要爱护花草等。

当然了,当孩子出现错误执行指令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单纯地认为孩子只是受''白熊效应''的影响,因为孩子不听话也有可能是逆反心理在作怪。


逆反心理的表现和白熊效应的表现看起来是十分相似的,家长很容易混淆。


如果孩子抗拒家长的指令,然后又错误地执行那么也有可能是一种逆反心理在作怪。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新审视问题,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3

如何避免白熊效应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白熊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关键的原则:堵不如疏

1.直面这个想法。不要刻意对抗这个想法,同时提醒自己:想法只是想法,并非现实。


2.延迟这个想法。当想法出现时可以告诉自己,我现在比较忙,可以在晚饭后的空闲时间,一边看电视一边想这个事情。


3.找到能够转移注意力,且对自己有益的事。


4.如果不必要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ENDING
熙桓心语

对于白熊效应,最重要的就是接纳。

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改变固有思维。就算失眠又怎么样呢,越焦虑越坏事;想前任又怎么样呢,在心中的痕迹怎么可能轻易抹去呢?


顺其自然的方式,正面接受的态度,保持开放性,多给自己说“应该去做什么”而不是“不应该去做什么”,或许会好一些。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