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金色年华554 2021-07-16

本章概述了北宋檀渊之盟以后,承平日久下京城汴梁的盛世繁华,幸得有奇书《东京梦华录》传世,让我们得以从文字上了解九百年前那个美轮美奂,如痴如醉的繁华京都。以下全文4906字,阅读约需8分钟。

第一章 东京的浪漫日子

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进入了对峙时期,边境暂息烽火,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百年干戈不举,中原鼎盛繁庶。军事上软弱无能,政治上苟且偷安的北宋王朝却因此迎来了一个经济上相当繁荣的十一世纪。北宋都城汴京,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进入了它的黄金期。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开封府示意图

1、京城汴梁的基本情况。

汴梁兴于五代,所处中原腹地,四通八达且有汴泗二水可通江南,极利于漕运。唐末宣武节度使朱温协迫昭宗迁都于此后,改称为汴京,从而取代了长安与洛阳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汴京周回50里,外城有城门十五座,五丈河与汴河从东至西流经市区。城内参差二十万人家,人口最多时达一百五十余万

汴梁在北宋初年曾设东西市,后市坊崩塌后,改为沿街赁店交易,此后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繁盛、交易兴旺,大量的特色商业街随之兴起。汴梁商品经济更是高度发达,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提供商品与服务。在市场上不仅吃喝玩乐等消费品应有尽有,就连牲畜饲料,宠物食品,女孩儿用的洗面水,病人的煎点汤药都有销售。由于京都人士购买力旺盛,善夜游,大量的酒肆瓦市不避风雪寒暑,通宵营业,直至天明。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都市夜生活的丰富多彩,故东京内城夜市尤盛,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州桥夜市了。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2、吃货们的美食天堂

天黑之后,自朱雀门闲步而入内城,抬眼望去,便可看到汴河上的龙津桥了,此桥因近开封府与都亭驿(辽国使馆),因此东京老百姓俗称为州桥。自桥南眺,灯火灿烂,汴水两岸,宛若繁星,街桥两旁叫卖不绝,直至三更。夜市上各种小吃(宋人称为杂嚼)应有尽有。老字号的梅家熟食,烧鹅、卤鸭、酱鸡、腊兔品种繁多;京城鹿家的鳝鱼包子、鸡皮、腰肾、肚肺、肥肠、鸡碎,每份不过十五文(约合人民币两元左右);要想吃野味,还有各色飞禽肉、鹿肉脯、野獾肉、野狐肉、野鸭肉等等。州桥至朱雀门一带,是夜市最繁华的地段,各种特色小吃如旋煎羊、白肠、灌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红丝水晶脍、煎肝、蛤蜊、螃蟹、糍糕、团子、盐豉汤、批切羊头、辣饺子等常引来食客不断。如果是夏月,夜市上的各式消夏避暑的冷饮小吃更是花色繁多。像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饺儿、生淹水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汤、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皆用梅红色漆匣儿盛贮,既精致美观又干净卫生。到了冬季,夜市上的香气扑鼻的盘兔旋炙、烤猪皮肉;热气腾腾的滴酥水晶脍、煎饺子、猪杂汤,也可大块朵颐一番。整个东京像这样的夜市,还有新封丘门内的马行街等大大小小的十余处,处处人语喧哗,兴隆爆满,往往是夜市三更才散,五更早市又复开张,可谓是24小时营业,通晓不绝。即使冬月有风雪阴雨,也出夜市,往往夜深人静了,还有小贩为“人民服务”提着瓷瓶售卖茶水,给深夜归家的路人解渴呢!那时可是做小买卖的好年代,没有“城管”的说法。

3、美酒浸淫下的欢乐时光

要说起宋代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酒楼了。其中尤以内城马行街的杨楼、潘楼、丰乐楼,城东宋门外的仁和店、城西金梁桥下的刘楼、城北的八仙楼最负盛名。自政和以后,景灵宫东墙下长庆楼也常是士大夫游宴之所,生意尤其火爆。为了招揽生意,各家酒楼纷纷装修门脸,凡是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街道两旁,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步入店内,四面画廊环绕,天井四周都是装修豪华的济楚雅间。

在汴京酒楼中,最富丽堂皇的便数皇城边“五星级”的丰乐楼(俗称樊楼)了。宣和年间,此酒楼又加高三层,致使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干,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称得上是气派非凡。丰乐楼重张开业的时侯,正值元宵节的前几天,商家对先到的顾客奖励金旗一面,这一招儿也称得上节假日促销有方了。说来也怪,这巍然耸立的丰乐酒楼与北宋皇城大内只隔一条街道,(看来老板来历不小,当时的小道消息可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老百姓私下都说,此楼是老'追星族'宋徽宗花钱建的,在这里他可以从地道里钻出来,同“当红歌星”李师师相会。)若站在樊楼上极目远视,“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玉云飞”的皇城可一览无余,后开封府下明文,严禁酒客在此楼上登高远眺,窥探禁中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现今复制的樊楼

若说起宋人饮酒可谓是不分男女,蔚然成风,即使是年轻的美眉也可'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水在宋代消费量很大,自元佑后,酒被政府列为禁榷商品,不准民间私自酿造。官府在京师设酒务局,垄断经营。即使如此,酒楼内所卖酒品也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酒名起得也好听。诸如:紫薇露、流香、宣赐碧纯、凤泉、有美堂、双瑞、清若空、第一江山、错认水、蓝桥风月、兰陵、银光、步司小糟、玉练缒、胜茶等几十个品牌。在此,我只得钦佩宋人超凡的想象力,能为商品起出这麽美妙响亮的名字,即使连今天的起名公司也得甘拜下风了。虽然千年以后,无法闻到当时的酒香四溢,但通过这些浪漫的名字,仍然把我们阔别多时的酒瘾勾了出来。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宋图中的美酒人生

4、无需酒醉的天上人间

有美酒佳肴自然缺不了美姬娇娃,实际上有宋一代,士大夫饮酒填词,吟赏舞女歌姬以成时尚,稍微上点规格的公私宴会,更是少不了漂亮女孩儿献艺以助酒兴。因此,酒楼上常有艳装妙龄歌姬数百人,聚于主廊之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若神仙。各酒店必有庭院,廊庑掩映,排列雅阁,吊窗花竹,各垂帘幕,命妓歌笑,十分稳便。在宋代上等官私歌姬,无不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流盼,歌喉婉转,道得是字正腔圆,令人心魂摇逸,百听不厌。“小唇秀靥”的柔情倩女“娇痴不怕人猜,和衣倒入人怀”使北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多沉醉于这温柔乡中无法自拔,手把芳尊唯恐浅,可谓是“美人不用敛娥眉,我已多情,无奈酒阑时”了。

翻开宋词三百首,北宋文人咏叹歌女之词章,比比皆是,且不说那个自称奉旨填词,偎红依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三变,就连欧阳修、晏殊、张先、黄庭坚、晏几道、周邦彦等朝廷公卿,高雅之士也常是酒宴之上绘风吟月的情诗高手,且都各显才情为自己钟爱的歌女美眉填词,而每首词背后,都有一段缠绵,一段悱恻,写到动情之处往往是“不听清歌也泪垂”了。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宋图中的天上人间

这里尤值得一提的便是官至都官郎中的张先张子野了,此公晚年'离休'了,作为宋政府的高干,他生活优裕,酒足饭饱后常爱作艳冶之游。老先生很会生活,时而“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时而又“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老头儿,八十五岁的时候,还纳美妾,故引得东坡居士写诗文揄耶他。《唐宋词人年谱》所载:子野晚年,风韵未已,尝宠一歌姬,颇为艳丽。张先为心爱的小娘子作《醉垂鞭》小令一首,以述爱慕之情“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由此不难想象,这个女子的风采飘逸,清丽动人之处,也难怪张老晚年,如醉如痴要闹出这麽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了。

5、品茗休闲下的时光流逝

刚说完食文化、酒文化,自然下面要提一下,汴梁的茶文化啦。饮茶之风,兴于唐代,而胜于北宋,宋代老百姓开门过日子的七件事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了。北宋饮茶之风炽烈,故汴京大大小小的茶楼茶肆众多,也可为都城一景。在众多茶肆中不乏有文人士大夫品茗聚会清谈之所,也少不了富室子弟寻欢作乐“吃花茶”之处。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汴京北山子茶坊了,此处环境雅致,且店家别出心裁,在茶坊内营造景观,内有仙桥仙洞暗自相连。这个茶坊常是京城仕女夜游之后,吃茶消遣的好地方。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品茗休闲图

各家茶楼所售茶叶,也是名号众多。诸如建州所产的龙凤、池州产的庆合、饶州产的华英、来泉、袁州产的的绿英、玉津等不下二三十个品种。另外茶坊中也常备各种香糖果子与精致茶点以供客人佐茶。时常有穿着白布衫儿,带青花手巾的小伙计托着托盘,内盛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胶枣、梨圈、桃圈、核桃、海红加应子、乌李、樱桃、甘棠梨、凤栖梨、河阴石榴、山楂条、回马葡萄、西川乳糖、狮子梅、柿膏儿之类干鲜果脯以供客人取用。在这样的茶楼里,“小资”在工作之余,泡上一壶好茶,随着水气的清香四溢,眯起眼来欣赏着透过花竹的“一米阳光”慢慢地去享受时光的流逝,也算是九百年前的“星巴克”吧?

6、景色如织地踏春赏秋

宋人承平日久,生活优裕,“小资”们手里有闲钱,所以京城中产之家,游玩之风尤盛。整个汴京有许多园林名胜一年四季对外开放。如城南的玉津园、玉仙观、王太尉园,奉圣寺前的孟园、剑客庙,城东宋门外的快活林、蜘蛛楼、城西新郑门外的莲花楼金明池、铁佛寺等处,四季花木繁盛,游人如织。当时,鲜花的消费量很大,京城之外,百里之内,都是花圃。清明节前后,春容满野,百花吐蕊,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京城内外到处是粉墙细柳,春水涓涓,芳草如茵,花气袭人。若赶上春日融融的好天气,四处可见赏春踏青的之人。一时间,骏骑骄嘶、香车辗转、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弹琴于宝榭层楼之颠,秀面吟歌近画桥流水之畔。举目是女郎秋千娇笑,触处则少年蹴踘轻狂,花絮时扑人面,蜂蝶暗随归骑,真是秀色如图人如画。面对京都无边无际而又转眼逝去的短暂春色,怎能不令人拚得一生憔悴待春归。时光飞度,汴京转眼就到了“人间四月天”的暮春时节了,遥夜漫步街头,朦胧淡月,桃杏依稀,谁家女孩儿在打秋千?笑里轻轻语。触景思情,往往惆怅依旧,真是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也难怪六一居士要写下“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伤春之语了。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北宋都城汴京在十二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最起码有二十万个不同的家庭,过着不尽相同的日子。可谓是“月儿弯弯照中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南宋时期,卖得很好的畅销书《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在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初,随父经商,客居京师,据他回忆东京当时盛状时说:太平日久 ,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萧鼓,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园。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与天衙,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一座汴梁城,处处有情调,又岂在红红翠翠年年暮暮朝朝? 

7、上元时节的火树银花

全年之中最令京都人家如醉如狂的便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了。在宋代从初一到十五都算过年,从除夕守岁开始,到上元观灯为止的十五个日夜里,海内欢腾,普天同庆,而上元节又把这个悠长假期的气氛推向高潮。公元1124年的元宵节,对宋人而言是最难忘怀的。一进入腊月,开封府便在宣德楼下搭建鳌山,结扎彩棚,花费巨万。游人齐集于御街两廊之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乐声嘈杂十余里。正月初七,灯山结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所有沿街酒楼茶肆靠窗的座位都被赏灯人包下。 

入夜以后,整个汴京都成为了一座狂欢之城,四处萧鼓大作,丝竹婉转,华灯如昼,流光溢彩,在这火树银花不夜天中,“笑语盈盈暗香去”的女孩子又成为了这不眠之夜的一道亮丽风景。她们笑匀妆面,朱帘半揭,手捻玉梅,妖波向人,恍恍然若凌波仙子。李易安词中曾有“中州盛日,闺中多暇,曾记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的美好回忆,可见元夕之夜,是许多女孩儿最自由快乐的一天。在这个“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浪漫元夕,在欢腾的海洋里,在灿漫的烟花中,在阑珊的灯火下,有多少少男少女萍水际遇,相聚时是烈火,分别后是寂寞,即带来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誓言;也留下了“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惆怅。对宋人而言,“上元时节”往往意味着浓浓的美丽与淡淡的哀愁。 

夜深了,为祈福国泰民安,天子特命“观灯百姓,不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皆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无限辉煌夜未央,元夕佳节也进入了高潮,缤纷的烟火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绚烂的华灯将梦幻之都点亮,面对难忘今宵的良辰美景,今夜已无人入睡。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二)

现今的火树银花

这时欢度元宵,今夜无眠。但喧嚣达旦的人们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难忘的一晚,将是他们在都城汴梁的最后一个元宵节了。

就在此时,就在很远的东北方向,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已经悄悄向这个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袭来了。这经营了一百六十六年的王朝大厦即将屋倒楼塌,汴京“歌舞尽,繁华歇”,而每一个人的命运也将随着这场空前的国难而被卷入了无底之渊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深度解析北宋靖康之变(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