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皮书》——走出原点

 谁知西去路 2021-07-16

电影:《绿皮书》

类型:剧情

导演:彼得·法拉利

主演: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

上映时间:2018年9月11日

《绿皮书》是2018年9月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的剧情片,并斩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殊荣。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由于夜总会装修而暂时失业,急需养家糊口的他阴差阳错地被聘用为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开车,唐将从纽约开始到美国南部举办巡回演奏,俩人开始了一段为期两个月,充满磕磕碰碰,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旅程。

片名就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The NEGRO MOTORISTS’GREEN BOOK》(黑人司机的绿皮书)。这也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电影”,主要是以路途反映人生的一类电影。 

公路电影(英语:Road Movie)或称为公路片,是一种将故事主题或背景设定在公路上的电影类型,剧中的主角往往是为了某些原因而展开一段旅程,剧情会随着旅程进展而深入描述主角的内心世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南部地区种族隔离严重,托尼本人也有些民族歧视的倾向,偏偏成了黑人钢琴家的司机,两个人的种族、背景、学识、谈吐等完全不同。唐操着一口伦敦音,而托尼的一口充满脏话的方言,让两人总是谈不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形容得很贴切。旅途中,为了打发时间,两个人不得不聊聊天,但总是以尴尬和失败结束。

《绿皮书》上面列着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很多旅馆和餐厅都是只限白人。但是,托尼是个尽职尽责的司机兼保镖,一路上给唐解决了不少麻烦。其实,唐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地待在北部地区,不用跑到南方来,他忍受了很多种族歧视,因为他想改变人们的观念。

有时候,唐对托尼的“尽职尽责”不那么领情,两个人的价值观在旅途中产生了激烈碰撞,种族歧视、贫富差距、学识修养,但是,选择走出去,走在路上,一路上的种种境遇连接起来便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要义,重要的是,走出去,动起来,冲破原有的边界。

好的剧情片和好的“公路电影”需要一个“好的节奏”,从一个司空见惯的老旧故事里能说出新意来,从另一个文化角度来解读电影也能有所收获,不过这部片子有点闷啊,需要多一点点耐心,对那些非常需要它的人来说,我们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推荐阅读

● 《千与千寻》——感恩遇见,期待再见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坚守本心,方得始终

● 《天堂电影院》——你是我光影世界的奇迹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相信能遇见你,所以我选择活着

● 《你的名字》——记住彼此的名字,记住今生今世的证据

TimeFlies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2019
七月
14日
宜:开心

扫码关注我吧

在看的,麻烦点一下再走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