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城区建设城市中央创新区的关键问题与路径抉择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7-16


站在从改革开放第一个四十年到第二个四十年的历史节点上,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历史起点上,以及新冠疫情的历史拐点上,当前及未来城市主城区迫切需要回答如下四大战略问题:





一是在新经济地理条件下,作为一个城市主城区如何扬长避短,掌控主城区资源实现高附加值,打造城市创新经济生态圈?

一般而言,城市主城区往往都集聚大量金融机构财富、国企垄断资源、总部经济流量以及科教智力资源、教育医疗资源、文化创意资源、高端商贸消费等。但受制于建成区空间局限以及体制机制顽疾作用,难以充分实现财富放大、资源释放以及流量变现等,迫切需要转换发展模式与道路。这种发展道路不是外延增长、外生发展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而是如何从做事到做局,通过整合和掌控资源,在新平台、新赛道、新生态上实现高附加值

具体而言,围绕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环节,将平台经济的产业组织、科技金融的资本杠杆、总部经济的资源配置与科技创业的发展活力、技术创新的技术门槛、文化创意的想象空间有机结合,将流量优势转化为数据优势,将资源转化为资产、资本,最终实现创新资源与产业要素在主城区的优化配置、高附加值及生产力转化,并主导财富分配,打造城市创新经济生态圈(中央创新区)及其创新生态中枢(新经济活力区)。

表 全国31省会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


:根据长城所“城市高质量发展简明指数”研究整理。





二是在新时代条件下,作为一个城市建成区如何双高发展,实现城市形态与产业结构双转变,建成高质量高增长首善区?

很多城市主城区整个辖区更多的是建成区,城市功能完善,土地空间不足;有的是生态涵养区,亦有部分城乡结合部,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具有良好基础,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尽管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但更有协同发展的空间。当前及未来,核心是在“科产城人”融合的条件下做好协同发展,处理好短期、中期、长期发展动力的关系——以建成区的城市功能以及土地挖潜强化资源虹吸与原始积累;加强科产城融合,促进城市功能、产业功能、科技功能在空间上的紧密结合,做好地产反哺、产业支城、创新强区。同时,根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进而促进城市形态与产业结构的双转变、双提升,以高质量发展带动高速度增长,发展成为省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首善区。

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结构





三是在新产业技术革命下,作为一个城市核心枢纽如何流量转化,着力提高城区辨识度与首位度,抢占新经济发展制高点?

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条件下,伴随数智技术推广应用,未来最有前途的创业和产业是将不同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货物流等在不同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之中转化为数据流,最终转化为价值流。很多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科教智力、商贸消费、旅游休闲、医疗卫生、商流物流等相结合的枢纽城市,很多城市主城区不仅是这些元素集聚的枢纽,还具有将各类创新资源及产业要素转化为生产力、财富及新兴产业的能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多城市主城区迫切需要以产业辨识度抢占区域发展首位度,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产业主导权与发展主动权。如果新经济最早是1.0的信息化、网络化,2.0的是平台化、社交化,3.0的是数字化、智能化,那么当前很多城市主城区新经济发展不是从1.0、2.0到3.0,而是围绕3.0布局2.0、带动1.0。

图:新经济条件下城市主城区发展模式





四是在跨区域一体化中,作为中心城市窗口如何功能提升,强化对地区创新经济辐射策源能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主平台?

当前,各地加快抢滩布局城市群、都市圈。从目前来看,单靠行政区合并形成的量级与能级,与相应战略要求以及城市发展定位尚有较大差距。很多城市主城区作为地区和城市开放创新窗口,在提升地区与城市量级、能级上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担当。城市主城区往往对于一个省市而言,在历史文化、商务商贸、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合作、城市建设上,皆具有明显的地标优势,为依托主城区及周边城区打造具有中央商务区、中央创新区双重元素的城市重点功能区提供了基础条件。

“十四五”时期,很多主城区迫切需要通过强化城市量级提升能级、强化城市内力增强张力,遵循“强基汇能、孕能嵌链、化链组网、破网突变”基本路径,在更大位势、范围、格局上配置资源,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图:创新生态赋能发展顶层设计




在回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核心是做好如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在经济发展模式与城市发展模式协同条件下,以人的集聚和发展为核心,促进城市功能、产业功能、创新功能在空间上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一流的城市功能、一流的产业发展、一流的科技创新与一流的创新人才。

二是在发展方针上,突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通过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招商引资”的外生增长、外延发展,做体量、稳增长、保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创新的内生增长、内涵发展,做品牌、谋发展、破好题。

三是在发展路径上,高质量发展带动高速度增长。整体上补位跟跑,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经济、新型制造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强化产业根基;主导上站位并跑,通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流动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突出区位优势、提高战略位势;局部上抢位领跑,通过数字文创、生命科技、数智科技等,点上重点突破、率先创新驱动。

四是在主攻方向上,坚持“三个重新做一遍”。坚持用新经济把产业重新做一遍,重点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以及产业互联网带动下,通过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整合,在“传统产业”的“红海”中挖掘新兴产业的“蓝海”;用新基建把社会重新做一遍,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的公共事业、对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社会固投、对公共服务效能不高的行政管理、对居民福祉体验不高的民生服务,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用数智技术加强基础设施、用共享经济释放资产泡沫、用平台企业参与城市管理;用新地标把城市重新做一遍,加快新区、园区开发建设与经营发展。

作者:

 
徐苏涛: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副总 
谢盼盼,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总监;
于静怡: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科技管理部副总监 

推 荐 阅 读

 
 

疫情之变:从撕开遮羞布到点燃新引擎

产业互联网:发展结构、商业逻辑与创新精要

数字生态建设发育逻辑:最佳实践与创新精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