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柳田:加减枇杷清肺饮是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名方,也是基础方

 岐黄之舟 2021-07-16

加减枇杷清肺饮

【释名】枇杷清肺饮是古代治疗痤疮的名方,出自《医宗金鉴》,用于治疗肺胃蕴热所致痤疮。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中药学的现代研究成果,对这一古方进行了适当加减变化,故谓之加减枇杷清肺饮。

【组成】枇杷叶15g,桑白皮15g,黄连5g,升麻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15g,丹参15g,山楂30g,薏苡仁30g,茯苓15g,白芷10g,甘草6g。

【服法】日服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适应证】过食油腻,脾胃积热,上熏于肺,外受于风,症见:面起红丘疹挤之有粉渣,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肺胃蕴热所致痤疮,方中枇杷叶入肺胃二经,泻肺降火、和胃下气,既可清热泻肺、解毒消肿以治疗面部之红丘疹,又可清胃下气以和胃,是治疗粉刺、痤疮的代表性药物;桑白皮泻肺行水,使肺热从小便而出:黄连清肠胃之湿热,使肺经实热从上下焦而解,三者共泻肺胃积热,为君药。

石膏、知母清泻胃热;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除湿散结,共为臣药。薏苡仁、白芷、茯苓健脾祛湿排脓;甘草解毒调经。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均为佐药。

升麻散火解毒,与黄连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且为阳明引经药。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祛湿、解毒散结、活血散瘀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肺胃湿热的常用方药,以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面色红且油脂较多,可自觉瘙痒,伴大便干燥,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为使用标准;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轻微瘙痒或疼痛。亦可用于肺经风热挟湿所致头皮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等。

【加减】在临床上常以本方加减,较为多用,兼口苦咽干者加柴胡、黄芩;胁痛易怒者加龙胆草;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莲子心,脘闷便秘者加全瓜蒌、枳实,或大黄:面部油脂较多加茵陈热毒重者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有结节囊肿加昆布、海藻、半夏、白芥子,月经不调加益母草、香附等品。

【皮肤科临床研究】原方由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6味药物组成。

今昔对比去人参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痤疮多发于青年人,人参乃大补元气之药,年轻人正值生机勃勃之时,何来气虚?二是痤疮的病因病机多与热相关,“气有余则为火”,但在临床上也见到不少痤疮反复发作的患者,也有虚证的表现,因久病所致,或是长期服用抗生素及苦寒中药太过所致不过人参的确有强大的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炎功效,但用于痤疮的治疗,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值得日后临床关注。

关于本方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枇杷清肺饮组方中枇杷叶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桑白皮具有抗菌、利尿导泻作用;黄芩有抗菌、抗炎、抗过敏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消炎的功效,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还有很强的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并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抑制炎症反应

丹参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活性和抗雄激素样作用;山楂可抑制皮脂过度分泌;丹参具有抗炎、抗菌及抑制免疫功能,其抗炎效应是通过显著抑制白细胞的化学运动,阻止白细胞向炎症区的过度游走和集聚,阻止溶酶体酶,氧化代谢产物等过多释放,减轻组织损伤,以控制炎症发展;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活性和抗雄激素样作用;甘草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还可抑菌消炎。

许柳田主任医师温馨提示:文中处方不要擅自使用,请一定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