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 刘慧竹//母亲的煊子

 后稷魂 2021-07-17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刘氏三姐妹作品集(2020.12)


母亲的煊子
 

稷山 刘慧竹

我们小时候吃煊子可真的是一种奢饰的生活,一年吃不了几次,大多数还都是粗粮或是次面做的。每等母亲烙煊子时,放学的路上我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此刻愈加腹肌辘辘,馋涎欲滴。

煊子的种类很多,有薄的有厚的,有起面的有烫面的,有葱花的有椒叶的,有白面的有粗粮的,各有独特,各有风味。

岁月催人老,记忆乃犹深。将近半个世纪过去啦,母亲当年的煊子常常在我心中荡起。

记得那是七十年代,祖母的眼睛视力下降模糊,经诊断医生说是白内障。据打听,祖父请来了东里专看眼睛的好医生,在家为祖母治疗眼病。因此善良贤惠的母亲就张罗起我们家庭的美味佳肴以诚相待,小煊是母亲的拿手特色,也是当时人们待客的一道美食。

那个时候,没有电饼铛,母亲用的是大铁锅烧的是烟炭,掌握技巧调好火口,烙出的煊子是黄啦啦油飒飒,吃到嘴里松软可口。不大一会母亲的小煊烙好啦,还做了几道菜,祖母的眼镜手术也将做完。母亲就把香喷喷的小煊和色味俱全的菜端上了饭桌,等候医生用餐。

医生洗完手,祖父和父亲请医生就坐,他们相互礼让,互相尊重,讨论着家常理短,伴随着欢声笑语。就在快要离开餐桌的时候,医生非常严肃认真的说"我还有话要说",祖父和父亲都以为是叮嘱祖母关于眼镜的注意事项,都洗耳恭听。这时医生慢悠悠笑盈盈的,并非常幽默的来了一句"她妈的馍烙滴真好",顿时一片哗然,大家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祖父,父亲和母亲相互对着医生一同说道"您可真逗"。医生又羞涩的拿了一块小煊说道"本来吃饱啦,还想吃一块",祖父和父亲赶快招呼道"吃好吃饱别做假"。临回家时,淳朴厚道的母亲又给医生拿了些以表诚意,剩下的小煊就没几块啦。

我和大姐领着弟妹在外边玩,祖父说小孩不能和客人一起吃饭,这样不礼貌。我们等客人走了,本想大餐一顿,结果只是每人尝了个鲜。

责任田到户后,人们的生活逐步提高,煊子已不再是奢侈。母亲的煊子隔三差五的给我们享用。还说现在社会条件好啦,想吃就多吃些,也经常送给外村的外祖父外祖母还有城里的老姑。母亲说"她就这几个老人啦,不吃她心里过意不去"。

如今我也不停的烙煊子,也经常给父亲母亲送。虽然食材比七十年代丰富了许多,有鸡蛋有纯奶有芝麻等等,但是就是吃不出母亲煊子的味道。母亲的煊子十里飘香,回味无穷。

人生短,岁月长,

乳汁甜,饭菜香,

思母恩,念母情,

行孝道,家兴旺。



刘慧竹:平民百姓,一九六四年生,擅长文艺,闲暇之时学点写东西充实生活,增长学识。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稷山刘慧竹//杨大夫三块钱解决大问题
稷山  刘慧竹//苑曲村文化振兴助进会有感
稷山 刘慧竹//收麦
稷山 刘慧竹//及时雨
稷山 刘慧竹//苑曲村欢庆党的百年华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