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歪读《古文观止》】郑庄公戒饬守臣

 老梅的碎碎念 2021-07-17

《郑庄公戒饬守臣》读来颇费劲。字不认识,句读不通,意思整不明白。磕磕巴巴的硬啃歪解一番,也算缓解当下“疫情”之焦虑。

《古文观止》才看到第五篇。就有一种非常深的感受,郑庄公真是一个“角儿”。能隐忍,能耍横,又能“知礼”。在春秋的历史舞台上尽情的演了一把。硬把自己演成了360度无死角的影帝。

《郑庄公戒饬守臣》中的郑庄公借“周礼”,“说”了一篇好文章。他“有理有据”,“真心实意”的巧舌如簧了一番,弄的别人家心服口服,留下美名。佩服!佩服!

全文三段,第一段“史实”,第二段郑庄公戒饬守臣,第三段评论郑庄公。

在第一段里非常有趣的是明明“三国代许”,打仗的文字笔墨却全落在了郑国上了。我估摸着郑国在“三国伐许”时确实英勇。二则为下文郑庄公对许大夫百里所说“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提供事实,埋个伏笔。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颍考叔以“纯孝”,感动了郑庄公,“修复”郑庄公与其母之关系。此篇中的颍考叔居然英勇无比的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的武将了。据说“蝥弧”很重。颖考叔原来是这样足智多谋,英勇无比,文武双全。厉害!厉害!只是死的太他妈冤了。被“自己人”子都自下射之。

据说子都在历史上也是鼎鼎有名的美男子。为什么属于一个阵营的兄弟?子都要射杀颍考叔呢?据说是因为郑庄公“赏车”有关,这又要怪郑庄公不会处理臣子间的关系了,反制造了矛盾。

细想一下,郑庄公处理不好关系,太让人理解了。他一出生就被他妈妈“恶之”。在家里跟妈处不好,跟弟又处不来,跟老子关系也平常吧!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郑庄公处理不好臣子关系,是很有其原生家庭的原因的。而子都在大是大非面前,“心胸狭隘”尽现,于大局而不顾,竟以一箭报私仇!他的美貌在我看来大打折扣了。

出了这么大事,郑庄公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一国之君竟用“诅咒”之法了。哎~~~

颖考叔倒下之后,瑕叔盈又携旗而登,挥而呼之“君登矣”。瑕叔盈打仗很懂心理啊。他这一挥一招。士气大振啊!果然——郑师毕登。三天攻下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去政治避难了。

仗打好了,许国也攻下来了,那许国归谁管呢?这里也蛮有意思的。从地理版图上来看,齐国最大,鲁国居二,郑国最小。所以这时齐侯发话了,他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嘿!鲁隐公还不要!只能说鲁隐公并无野心,当然齐国也无野心。顺理成章的,许国就给了郑国来处理。试想如果跟秦国一起伐许,秦国一定抢着要。当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秦国跟齐、鲁两国一起去伐许是不大可能的。齐国和鲁国都并无野心,干嘛还要去伐许呢?要么许国太失礼了(借口不进贡,不听从王命),要么就是齐、鲁、郑三国以打仗结成战略上的盟友。好各自太太平平的守着一国三分地。你不犯我,我不犯你。要么就是许国太小太小,灭了他玩玩。此处全是我瞎猜,瞎猜,瞎猜的。

此文中的第二段是重点。郑庄公跟许大夫百里有交代,跟自己的大臣公孙获也有交代。他让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之东。他让自己的大臣居许之西。“一东一西”己把许地分割为二。

再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他对许大夫百里说:此次不是人灾,是天祸,天降祸给你们许国,鬼神都不满意你们国君,只是借我的手而已。言外之意,我起兵伐许是顺应天意,你别怪我。为了证实他这一说,他又例举了事实。说他虽然只有一两个同姓的臣属,都不能相安无事。此处是不是暗指“子都射杀颍考叔”?许国这一国子的烂摊子的事儿,我怎么可能料理得好?听着确实有道理!

又举一力证,我只有一个弟弟都不能和谐相处。他的弟弟就是共叔段,被妈妈宠坏了一个孩子,要造反谋杀他哥郑伯的那位。谋反不成出逃。他说:我跟我弟弟都处不好关系,我又怎么可能长期的占领许国呢?听着真的很有道理。

我估摸着是这样的,在攻打之前要用武力。都已经攻克了,那就要安抚民心,防止暴动。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国力损失。为此他借许国大夫百里来辅佐许庄公的弟弟许叔来治理许国,安抚百姓。又派了自己的大臣公孙获来“监管”。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熟悉?对啊,当年武王伐纣灭商建周之后就是用了“以殷治殷”的方法,以分封纣王之子武庚继续管理殷遗民,另派“三监”建国监管。

如果郑庄公说到这儿就没有下文了,那也就平常了。而他下面所说的那段话,不是听的有道理那么简单,而是听得整个人都舒畅了,飘忽了,迷失了。

郑庄公说:如果我能够善终,而且上天又能够重新对许国以礼相待,对降祸许国表示懊悔,让许庄公再来组织国政。到了那个时候呢,郑国如果有什么请求呢,希望许国像老亲戚一样给予照顾照顾,让郑国如愿以偿。

这话什么意思?

1·言外之意他要跟许国结“百年之好”,“世代之好”。

2.再次强调,降祸于许国跟我郑国无关,但你们许国还是有戏唱的。只要老天原谅了你们,你们的许庄公还可以回来主持许国。给许国一个闪亮的希望。

3·把自己的地位放低放低再放低,把已灭了的许国捧高捧高再捧高。当许庄公真的来主持国政时,我们郑国有请求,希望你们能跟老亲戚一样的给予帮助。

这话!谁听谁迷失方向。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的迷魂药啊。

但后面的一番话,露出了一点“小马脚”。他说不要让其他的宗族趁机强住在这里,同我郑国争夺这块土地。也就是说他把许国看成自己的地盘了。此话一出可能感觉不对,他立马圆了一句。我郑国子孙对自己的覆亡之命运都来不及挽救,无暇占领许国。我让你居于此处一是为了你们许国好,也是为了巩固我自己的边疆。郑庄公硬是整出了一个“双赢”政策。厉害!厉害!

而郑庄公对他的公孙获所说的话,则意味深长,他说:我死后,你立即离开许国。这话是从当时的大环境——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天下有大乱之势。及郑国时局——建国不久,只有两代,言外之意就是我郑国还不稳定,还不强大。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下,许国只是“弹丸之地”,不能因与许国战争而耗了国力。有点“丢兵保帅”之上策。从这段话里面看得出,郑庄公是有政治家的眼光谋略的。

最后一段评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很合乎礼法。许国不符合礼法的时候呢,就去讨伐他,替天行道。当许国认罪就赦免他,没有进行“烧杀抢掠,割据”等暴力行径。郑庄公的“知礼”表现在——度德处之,量力而行,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其实吧,我觉着郑庄公当时实力不允许,所以只能“知礼”。如果兵强马壮,他小子一定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关注

扫描二维码


若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