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音|138期【原创】系列20 :伊斯兰教世界的三大“古寺”之一 宋元刺桐六七座清净寺为何独存艾苏哈卜寺 泉州清净寺③

 乡音文化 2021-07-17

   在这一历史时期,宗教与商业结合是那么亲密无间,宗教依托商路传播,商品依靠宗教形成交易网络,改变异端信仰的宗教传播,再也不需要像十字军东征、小亚细亚争夺那样的武力征服与反征服。 一手举着弯刀、一手举着古兰经的穆斯林来到刺桐也显得温情脉脉……

      ——戴泉明《天下之货仓》九州出版社

本文6563字 插图20幅  视频1'10'' 阅读9min

【编者按】为了方便看官预订新书《天下之货仓》。乡音君已将130期列入“精彩推荐”,不论看官看到哪一期,只要点击标题下的蓝字“乡音文化”即跳转到主页面,再点击“精彩推荐”便跳转到130期,即可打赏预订。“关注”后即可“留言”收件信息;或与15906060391咨询。谢谢诸位看官大力支持。

 
    根据看官建议,乡音君将近2万字的泉州清净寺分为3期推送。这是清净寺的最后一期,也是建议作者9组文化遗产系列的最后一期。为方便看官查阅,现将已经发布期数列出:
    
    ①安平桥与洛阳桥(122期);②八卦沟与德济门遗址(123期);③德化屈斗宫古窑址(124期);④山川坛石笋(125期);⑤老君岩造像(126期)、九日山祈风石刻(127期)、真武庙与天后宫(128期)、(延伸话题:指南针与道教,129期);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131期);⑦开元寺(132期)、东西塔(133期);⑧泉州府文庙(134期);⑨伊斯兰教圣墓(135期)与清净寺(136、137、138期)。
 
    本期接着聊泉州清净寺,为什么说艾苏哈卜寺是世界三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欢迎诸位看官继续关注——


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20:
泉州清净寺③
伊斯兰教世界的三大“古寺”之一
 伊本·白图泰与泉州穆斯林的故事
宋元刺桐六七座清净寺为何独存艾苏哈卜寺



世界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
 
    136期引述的记载艾苏哈卜寺的纪年石刻(1310年)的译文源于1984年出版的陈达生《泉州伊斯兰教石刻》。1983年4月13日,由张秉铎、林则明、帅峰、宋岘、陈达生等5位阿拉伯专家参与校订的该石刻译文大意与之基本相同,但开头的译文特别强调该寺首称是“古寺”,然后才是“又名”:“此地人们的第一座清真寺,就是这座叫作'古寺’的被祝福的寺,它又名'艾苏哈卜大寺’……”[1]

艾苏哈卜寺阿拉伯文纪年石刻。译文:“此地人们的第一座礼拜寺,就是这座叫作'古寺’的被祝福的寺,它又名'艾苏哈卜大寺’,建于(伊斯兰历)400年(1009—1010年)。三百年后,艾哈马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即设拉子(波斯南部中世纪贸易城)著名的鲁克伯哈只,建筑了高悬的穹顶,加阔了甬道,重修了高贵的寺门并翻新了窗户,于(伊斯兰历)710年(1310—1311年)竣工。此举为赢得至高无上真主的喜悦,愿真主宽恕他……宽恕穆罕默德和他的家属。”(图源:陈达生著《泉州伊斯兰教石刻》)


    可见,该寺有两个名称。尤其是首称:“'古寺’,音译是'麦斯吉德阿梯格’,义为'古老的礼拜寺’。此名称,在大食国也是罕见的。历史比它悠久的寺宇虽然很多,但都不轻易用此称谓。只有麦加的圣寺与此有关”。[2]也就是说,“古寺”在大食国是特指,不是其他教寺可以随便命名的,不像中国,大凡百年以上的寺庙皆可称“古寺”。“在大食国全景内,再无其他清真寺也以'阿提格’(古老、尊贵之意)命名”。[3]
 
    据宋岘考证,在大食国称为“古寺”只有两处,一是伊斯兰教诞生地麦加的第一圣寺“克尔白”,二是公元950年被称为“古寺”的木鹿寺,“该古寺位于中亚地区,即大食国东部疆域——呼罗珊省的首府木鹿城。”“是大食人控制中亚诸国的军事要塞,也是其向中亚诸民族传播伊斯兰教的基地”。[4]这两座“古寺”在伊斯兰教诞生和发展史上居功至伟。

麦加城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地而名震寰宇。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占地35万平方米,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据《古兰经》经文启示,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故又称禁寺。每年7月为伊斯兰教的斋戒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信徒纷纷赴圣城麦加朝圣。(图源:网络)


图中围着黑色帷幔的就是麦加城禁寺中央闻名天下的石殿“克尔白”,为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又称“天房”。原为始建于公元前十八世纪的宗教建筑物,623年穆罕默德奉真主“启示”改定克尔白为礼拜朝向,628年宣布了朝觐克尔白是伊斯兰教的“天命”,630年穆罕默德光复麦加后,清除了克尔白石殿内外360尊偶像,克尔白天房遂成为穆斯林朝拜的中心。

位于今天土库曼斯坦境内的木鹿古城遗址(图源:网络)

    而泉州“古寺”之得名,则源于其建寺年代与木鹿“古寺”兴盛、驰名的年代相去不远,而且是位于各国穆斯林贸易活动和宗教生活中心的宋元刺桐,在中国传播伊斯兰教具有杰出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从建筑材料来看,泉州“古寺”与麦加圣寺、木鹿寺都是石构建筑,独具风格。而“北至木鹿,南至设拉子,东至马什哈德,西至大不里士,其全境的清真寺均是用砖砌的。”[5]宋岘认为,石构建筑是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与其他伊斯兰教寺重大区别的标志。


艾苏哈卜寺奉天坛正门阿拉伯文浮雕石刻门楣,译文是:“你们当以易卜拉欣的立足处为礼拜处,你们俩应当为旋绕致敬者、虔诚住守者、鞠躬叩头者,清除我的房屋。当时,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仪树起天房的基础,他们俩祈祷说:“我们的主啊,求你接受我们的敬意,你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图片:宋元郎/摄  译文源自陈达生著《泉州伊斯兰教石刻》
 
    当然更重要的是,泉州“古寺”是包括艾卜·哈尼法派在内的伊斯兰正统派在内的“圣训学者”(读作艾苏哈卜哈迪斯)浮海东渐泉州弘扬教法之所。宋岘认为,若“略去'圣训’,只读作'艾苏哈卜’那就与泉州那座清真寺的名称一样的了。也可推断,其寺名的含义是'有教法者’,'秉持圣训者’”。[6]

各地穆斯林在泉州艾苏哈卜寺奉天坛内礼拜。(图源:成冬冬/摄)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泉州艾苏哈卜寺之所以被列为伊斯兰教的三大“古寺”,不仅仅它是中世纪穆斯林定居或候鸟式移民泉州的礼拜之圣殿,而且更重要的是,“艾苏哈卜大寺”是来自大食国学者在中国研究伊斯兰教的学术中心。如同相距不远的文庙“庙学合一”一样,艾苏哈卜寺也是“寺学合一”的伊斯兰教学经院,自古以来,每一座清净寺就是一所学校。北宋“大观、政和之间(1107-1117年),天下大治,四方响风,广州、泉南请建蕃学”。[7]虽无文献记载泉州蕃学建于何处,但从有清一代,自明以来衰落的泉州伊斯兰教因多任回族官员来官泉州,寺中办学而几度复兴来看,应是沿袭宋元经院教习之传统,“即延师谏督我教门诸子,学经解篆”[8]。

各地穆斯林在泉州艾苏哈卜寺奉天坛内听授阿訇讲《古兰经》。(图源:成冬冬/摄)


伊本·白图泰的泉州故事
 
    伊本·白图泰(1303-1377年)是中世纪伟大的穆斯林旅行家,生于摩洛哥的丹吉尔,1325年,22岁时去麦加朝圣,开始了周游各国的旅行。他曾3次出游,4访麦加,行程达12万公里,历时28年,遍访穆斯林各国。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六月到中国游历,从泉州登陆,又去广州、建昌、鄱阳、杭州等地,于1346年10或11月离开泉州。伊本·白图泰将旅途的奇闻讲给人听,后由素丹的秘书穆罕默德·伊本·朱赞·凯洛比记录成书,名《异域奇游胜览》,俗称《伊本·白图泰游记》。

伊本白图泰旅行路线示意图(图源:网络)
 
    伊本·白图泰对刺桐印象深刻,他在《游记》这样描述:“我们渡海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刺桐城,中国其他城市和印度地区都没有油橄榄,但该城的名称却是刺桐。这是一巨大城市,此地织造的锦缎和绸缎,也以刺桐命名。该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停有大艟克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这个港口是一个伸入陆地的巨大港湾,以至与大江会合。该城花园很多,房舍位于花园中央……穆斯林单住一城。”。[9]伊本·白图泰所见的港口就是南关港,巨大的港湾就是泉州湾,与泉州湾汇合的大江就是晋江。

《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插图  摩洛哥的穆斯林学者,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图源:乡音文化)


   那么南关港的大艟克究竟有多大呢?伊本·白图泰在《游记》描述他在印度喀里古特港看到“十三艘中国船”。他说:“中国船只共三类,大的称艟克,复数为朱努克;中者为艚,小者为舸舸姆。大船有十帆至少是三帆,帆系用藤篾编织,其状如席,常挂不落,顺风调帆,下锚时亦不落帆。每艘大船役使千人:其中海员六百,战士四百。包括弓箭射手和持盾战士以及发射石油弹的战士……此种巨船只有在刺桐城建造,或在隋尼凯兰即隋尼隋尼(广州)建造……这种船桨大如桅杆,一桨旁聚集十至十五人,站着划船。船上有甲板四层,内有房舱、官舱和商人舱……中国人中拥有船只多艘者,则委派船总管分赴各国。世界上没有比中国人更加富有了。”[11]

左上图为清末驶入泉州湾的木帆船。右上图为20世纪初航行泉州湾的多桅海船。中图为20世纪初停泊晋江下游南关港的泉州木帆船。下图为清末停泊于顺济桥下的运货帆船。(图源:戴泉明著《天下之货仓》)
 
    伊本·白图泰看到驰名中外的刺桐缎。他说:“此地织造的锦缎和绸缎,也以刺桐命名”,“中国国王送给素丹花锻五百匹,其中百匹系在刺桐织造,百匹系在汉沙(杭州)织造”。[12]刺桐缎被元朝皇帝作为馈赠外国元首的高级礼品。刺桐生产的瓷器物美价廉,运往印度等地直至摩洛哥的马格里布。

19世纪以海景画著名的亚美尼亚裔俄国画家,。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艾瓦佐夫斯基创作奥斯曼时期伊斯坦布尔的油画。(图源:网络)

夏不鲁罕丁并非住持涂门清净寺
 
    迄今所见文章都认为,1346年,伊本·白图泰作为印度使节来到刺桐在涂门清净寺会见“众伊斯兰长老之首”夏不鲁罕丁。史实并非如此。
 
    伊本·白图泰《游记》当中主要还是记述了他到刺桐城后,穆斯林的富商来看望他:“穆斯林的法官塔准丁·艾尔代威来看望我,他是一位好义的高尚人士。巨商们来看望我,其中有舍赖奋丁·梯不雷则(波斯大商人赛洛夫爱丁),他是我去印度是曾借钱给我的一位商人,待人甚好。他能背诵《古兰经》,并常诵不断。”[13]真是天涯无处不相逢,这位波斯大商人赛君是伊本·白图泰在印度时的债主,“余在印度时,欠赛君债甚多。赛君生意场中,惠我实多,至今余甚感之。”[14]

《伊本·白图泰游记》插图。伊本·白图泰是一位来自摩洛哥的21岁穆斯林学者,接受了先知穆罕默德的命令“寻找知识,哪怕远至中国”。这位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行家在他的旅途中信守一个原则:不走回头路。三十年间,他的朝圣之旅变成了一场旅行,游历了非、亚、欧三大洲44个国家,其中不少位于丝绸之路沿线。(图源:网络)
 
    至于夏不鲁罕丁,《游记》也只提了一句:“当地高尚的谢赫中有鲍尔汗丁·卡泽龙尼(夏不鲁罕丁),他在城外有一道堂。” [15]谢赫,阿拉伯语“الشيخ”的音译。原词长者、学者、前辈和老师等的意思,用来称呼比自己年长或学识渊博的人。

14世纪来华游历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04-1377)在访问杭州时,观赏过一个神奇的魔术――通天绳技,这个魔术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来的,并传播到日本和欧洲等世界各地,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范例。(图源:网络)
 
    《泉州府志》记载:“夏不鲁罕丁者,西洋喳嗜例绵国人。皇庆中(1312—1313年),随贡使来泉,住排铺街,修回回教,泉人延之,住持礼拜寺。寺宋绍兴间创也”。[16]伊会见夏可能是从此处延伸的说法。但其住持的礼拜寺并非涂门清净寺,而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所建的城南清净寺(详见136期)。其所住排铺街即今义全后街,距城南清净寺比涂门清净寺更近,“义全后街(旧称排铺街,宋元至民国初为泉州繁华街道)”。[17]

20世纪初的伊斯兰教古寺清净寺,寺内沦为皮革作坊,寺外所见为晒牛皮情景。(图源:戴泉明著《天下之货仓》)
 
    值得称奇的是来自波斯开才龙城(Kazeruh)人夏不鲁罕丁皇庆中来泉时已经80多岁,任“摄思廉夏”(伊斯兰长老,今译掌教)长达60年。若伊本·白图泰会见时已经114岁,他卒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享年141岁,是泉州历史上最长寿之人。其子夏敕继承教业,寿110岁。他们的后裔以“夏”为姓,其后人有夏敕、夏彦高、夏得升、夏日禹均为泉州清净寺教长,不间断地住持清净寺。
 
刺桐六、七座清净寺为何只剩艾苏哈卜寺
 
    宋元刺桐穆斯林的住宅、教寺、墓冢大多毁于元末亦思巴奚战乱,那么为何只有灵山圣墓和艾苏哈卜寺独存?这是一个历史谜案,迄今很少看到有学者的专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限于篇幅,大概勾勒其主要脉络。
 
    唐武德中,三贤、四贤浮海东渐泉州传教,此时正是伊斯兰教开始传播之际,尚无宗派之分,作为先贤遗迹理应成为后来各宗派共同瞻仰。这可能就是灵山圣墓没有遭受破坏的原因。七世纪中叶以后,两大主要宗派开始形成,逊尼派视为伊斯兰教正统派,认为哈里发是宗教和王国的领袖,教徒分布世界各地,势力最大;而什叶派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任者,是宗教领袖。两派教义对立,斗争残酷。

伊斯兰世界的四大正统哈里发(图源:网络)
 
   泉州穆斯林也有两派之分,但两派力量悬殊,尚无冲突。南宋末年,以蒲寿庚家族为代表的逊尼派势力大增,几乎垄断了泉州的政治、经济命脉。随着后来的导元倾宋,其势力如日中天。而来自波斯的什叶派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这一局势直至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发生逆转,随蒲寿庚去世以及扶持蒲族的元廷势力衰退,什叶派的义兵万户赛甫丁、阿迷里丁仗着先前从扬州调来镇泉的三千波斯军等起兵发难,占据泉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逊尼派那兀纳组织反攻,杀阿迷里丁,统治泉州。至正二十六年(1362年)五月,陈友定大军围刺桐城,什叶派金吉开西门擒那兀纳。[18]持续10年的“亦思巴奚战乱”终结。
 
     十年战乱,“蒲氏之变,泉郡慨遭兵火,无复遗者”。[19]“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哉于猪槽中。”[20]陈达生认为,泉州多座伊斯兰教寺并非都是毁于陈友定灭那兀纳之役,而是在十年战乱中两派互相摧毁。战乱唯一幸存者是什叶派的金吉及其什叶派的教寺­——艾苏哈卜寺。[21]

清末的艾苏哈卜寺已经十分萧条,可见涂门街石板路和摆摊设点的人们。(图源:戴泉明著《天下之货仓》)
 
艾苏哈卜寺的核心价值
  
   建于1009 年的艾苏哈卜寺是10-14世纪穆斯林在刺桐创建的六、七座清净寺唯一幸存的“寺学合一”的伊斯兰教寺。它与麦加圣寺(今沙特阿拉伯)、木鹿寺(今土库曼斯坦马里市)并称世界伊斯兰教三大“古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独具中亚风格的伊斯兰教寺的伟大杰作。它是10-14世纪刺桐穆斯林宗教生活中心和精神家园,亦是中国南方伊斯兰教重要的传教中心,见证了中世纪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单住一城”、传教繁盛的历史。

【编后语】艾苏哈卜寺(清净寺)是中世纪伊斯兰教浮海东渐泉州的重要遗迹,乡音君分为三期推送。本期是建议作者重构的9组文化遗产的最后一期。下期,乡音君将邀请建议作者聊一聊9组文化遗产的重构主题,先”剧透“一下,其重构文化遗产的主题是”10—14世纪的刺桐历史中心“,这究竟有何说法?欢迎诸位看官继续关注。
  

[1]《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集》附录1:“清净寺”阿拉伯纪年石刻译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2][3][4][5][6]宋岘:〈古代泉州与大食商人〉《泉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

[7]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2。

[8]灵山圣墓陈有功、陈美清康熙五十一年所立《重修先贤墓碑》。

[9][10][11][12][13][15]《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4]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16]〈元·夏不鲁罕丁传〉《泉州府志》卷75。

[17]九三学社“泉州旧城区遗址遗迹”课题组:〈古城踏勘日记(十则)〉《泉州古城踏勘》,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8][20]《清源金氏族谱·丽史》,福建图书馆藏。

[19]陈懋仁:《泉南杂志·下卷》,中华书局,1985 。

[21]陈达生:〈泉州伊斯兰教派与元末亦思巴奚战乱性质试探〉《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