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架起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桥梁

 昵称73257982 2021-07-17

:第四季的解读书目,霍普的《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开始陆续更新。这次解读由谭叔和可二老师共同担纲完成,这是谭叔写的一篇解读前言。感谢谭叔和可二,欢迎大家一起精读经典。
文丨香港的谭叔

1

我是米塞斯、罗斯巴德、霍普这一分支的弟子,再加上我是专注学英美普通法出身,在一些问题上会偏向米、罗、霍的观点。
我也必须在此感谢米院戴维·戈登 (David Gordon),他的很多文章帮助了我理解米、罗、霍的理论观点。
在正式解读霍普的《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前,我想先讲解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结构。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份是经济学,第二部份是哲学。
对于读者而言,这两部分都带有很多新鲜观点。
毕竟在我们的大学经济学课程里,很少会谈到自由市场的经济作用,更难会说到私有财产对经济运作的作用。
很多人对自由市场和私有财产的概念基本一片空白,近年我们多了一些学者,主要是奥地利学派,尝试把自由市场和私有财产的概念通过书籍文章介绍给一般人。
从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来看,每多一些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的进步都能带来繁荣的生活。
在上世纪生活的人,很难想像人人都有手机可用,但手机今天已经是现代人的基本配置。
对于历史的发展,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理论归因。但很显然,自由市场的作用无法否定。
霍普这本书的第一部份主要是讲述私有财产的经济学问题。
霍普选择的问题都有同一个主旨,现代主流经济中经常认为自由市场失灵,一些经济功能只能由政府垄断提供,私有财产的自由市场不可能提供这些服务。
霍普正是要用奥地利学派的行动学经济理论,从逻辑上证明私有财产的自由市场同样可以提供这些服务。
正如经济学家裴德荣(Bylund)写的,我们经常认为没有政府来做,我们很多事情都办不到。
但这种观念并不正确,我们的确可能办不到政府现有的模式,但企业家可能有更好的办法能夠提供相同的服务,除非我们假设政府人比企业家有更好的判断能力才可以否定私有财产下的自由市场。
原文:
We couldn't do this without the government" is almost never true. It might be that you couldn't do it that way without the government. But what's to say this is the better way? It's only the case if you assume the government makes better tradeoffs than entrepreneurs, people.
当然霍普的例子比邮政复杂得多,包括安防,货币与银行等等。
无可避免霍普对一些干预管制措施提出批评,包括对凯恩斯学派在就业、货币、利息的错误理论作出批评。

2

第一部分总共包括8章。
第1章是公共财货理论的谬误与安防生产 。
第2章是税收的经济学与社会学 。
第3章是银行业、国民政府与国际政治:现行经济秩序的社会学重构。
第4章是奥地利学派的阶级分析及其他 。
第5章是就业、货币、利息与资本主义过程理论:米塞斯的反凯恩斯理由。
第6章是法币如何可能? 
第7章是反对信用媒介。
最后第8章是计划经济:财产问题还是知识问题?
我会根据目录的排序来解读,每一章会分为多讲,主要的目标是尽量让读者能清楚了解霍普想要表达的理论意思。
至于某些争论的观点我就不会深入讨论,因为要完全明白争论的内容逻辑需要知道很多前文后理,不是一本书或几千字能写完。
正如在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中提到19世纪英国的货币学派(currency school)与银行学派(banking school)的争论。
要理解货币学派与银行学派,就必须先了解英国19世纪的货币发行制度,同时还要知道他们双方很多正确和错误的观点理论。
这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啰嗦烦闷的,客观来说最少要引用几本书的内容才能说得清楚,要清楚了解这些争论并不现实。
况且霍普在本书有些争论还需要读者有极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对于大部份读者来说要求过高。
我会尽量让读者明白霍普的推论逻辑,但不会深入探讨争论的对错。
逻辑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不是一千几百字能说完,我只会讲解一些本书需要用到的部份。
但我并不建议读者花时间去学数理逻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逻辑推论往往涉及一些生活中的命题,例如人的行动必有目的。
这种生活命题往往需要人的心智去理解行动,目的的意思。不像数理逻辑的命题不是P,就是Q。
再比如“践言冲突”(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在数理逻辑书很少会介绍,但在现实世界中,践言冲突却可以证明行动公理必然正确。

3

《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第二部分是哲学,不过霍普在这里并非是要教大家哲学。
哲学是一门大学问,正如哲学家迈克尔·胡梅尔 (Michael Huemer)说他无法给哲学一个定义。哲学是一门学科,但哲学并没有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定义可以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分别开来
原文:
Sorry, I’m not giving you a definition of “philosophy”. It’s a field of study, but it does not have a gener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that differentiates it from all other fields of study.
客观来说,每一门学科最终的基础都是和哲学有关,而哲学本身也包括大量的分支学科,霍普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只讨论到和奥地利经济学有关的哲学部分。
当然在霍普之前,米塞斯也会讨论到奥派经济学或称为行动学的哲学基础。
但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却从来不讨论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对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来说,经济学就是一套人的「行为物理学」。
大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人的行动能夠通过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得知,也像物理学一样可以通过管制干预而调控人的行动。
但从米塞斯开始,奧派否定了这个观点。
米塞斯认为人的行动和石头的行为是不同的,人不是石头,也不是粒子,经济学需要一个和物理学不同的哲学基础。
而霍普在第二部份中介绍了米塞斯的认识论(Epistemology)。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什么是知识、知识的本质,以及如何判断知识的对错等等。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现知识,发现知识称为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是认识论的一个分支。
霍普和米塞斯的学习起点和路径并不完全相同,米塞斯可以说是先学经济学。
他的前半生大部份时间都是在研究经济问题,他前半生唯一关于认识方法论的书就只有在1933年出版的《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
这本书在「一课经济学」第4季中也有解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
此书的出版和当时的经济计算争论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计算争论中,双方对经济学的认识论基础差别很大。
当时计划经济支持者认为经济社会就是一台大机器,每个人就是一个机器零件。
但米塞斯坚持人不是石头零件,人会根据自己的目的而行动。
经济社会要运作正常就必须保持私有财产制度,才能经济计算,否则必然产生混乱。

4

米塞斯学院的约瑟夫·萨莱诺 (Joseph T. Salerno)在一篇文章《Why You Should Read Human Action—Very Carefully》中提到米塞斯到了差不多50岁才写下了严肃的方法论著作。
所以米最后两本书籍是《理论与历史》和《经济学终极基础》,罗斯巴德的学习路径和米塞斯大致相同。
但霍普完全相反,霍普是读哲学出身,他是到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院做访问学者认识罗斯巴德,在罗斯巴德的教授下知道米塞斯的行动学,最终变成了一位奥派经济学者。
在很多认识论问题的陈述上,我觉得霍普解释得更清晰。
当然这不是批评米塞斯,而只是我觉得霍普的解读更严谨。
霍普在第二部份主要探讨三个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第一个是奥派经济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第二个是私有财产的伦理学,第三个是罗斯巴德伦理学与社会秩序问题。
荣保罗说过,「私有财产是所有文明社会的基石」(The bedrock of every civilization is private property. )。
主流的教育中不会教这些问题,但读者不妨看一下米塞斯,罗斯巴德和霍普的说法,再自行思考一下。
但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大部份读者对「伦理」这个词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多读者可能完全不看,也不去理解罗斯巴德和霍普的「伦理」观念内容就完全否定他们的理论和观点。
这个问题经常在很多人身上出现。
伦理学的范畴非常大,包括个人道德,社会秩序规则等等。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也是伦理学,但和罗斯巴德与霍普的私有财产伦理学完全不同范围。
罗斯巴德和霍普的私有财产伦理学并非完美无瑕,但我建议应该先了解再批评。
我的责任就是让读者了解罗斯巴德和霍普的理论观点,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每个伦理理论观点都有它的范围适用性,正如用物理学研究石头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行动是不适合的。
有一些读者朋友会引用米塞斯的说法,来反驳罗斯巴德的私有财产伦理学,最常见的就是形而上学(Metaphysics)。
哲学家本身对形而上学的范围有一定的解释。例如上帝是否存在?人类有没有自由意志?这些问题往往是极据问题,没法用逻辑来分析,也和现实世界有一定距离。
但这和米塞斯所说的形而上学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
比如人有心智构,并非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社会有秩序也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米塞斯认为自然法等于上帝法,所以认为自然法是形而上学。
但自然法其实和神仙上帝什么的完全无关,而是和物理自然定律一样的自然规律。并非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我是从英美普通法的法理学开始学习自然法,所以对自然法会有不同看法。
一些读者会奇怪为什么经济学要说到哲学,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主流经济学不会讲,也不会教为什么他们使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正确的,更不反思会有什么问题,结果就是越走越歪。
弗里德曼还会说实证只能用来验证理论,现在的经济学家却从实证数据归纳出理论来,再加上几个随意假设就当理论正确,还用来制定政策。这本身也已经背离了弗里德曼的方法论。
我解读《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正是希望能把一些人从歪路上带回来。

周日济南书博会 14:00-15:00线下分享,欢迎到场交流

题图:Paul Cézanne

上一篇:普通人的最佳投资策略,也许就是长持
★ 课程推荐 ★
欢迎本号读者,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