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起义时,此人是军长,建国后主动留在大陆,结局如何?

 崤山老乔 2021-07-18

南昌起义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失败,但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在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参加南昌起义的起义军共有三个军长,其中贺老总和叶挺二人大家都知晓,不过第九军军长韦杵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南昌起义时第九军军长韦杵的结局。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韦杵出生于1883年,贵州省安龙人,布依族,他小时候的家境不好,很贫苦,父母也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农民,对教育也不重视。好在韦杵有外祖父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去私塾读书的机会,没有延续几代人一直在大山深处耕作的命运。在私塾读书期间,韦杵是很用功的,而且他天资聪颖,因此最终顺利地考入了湖南师范学校,并在1902年前往长沙求学。

在长沙读书的这段时期,韦杵接触到革命思想,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格外努力。当他受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后,韦杵也开始关注民生,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发展。也是在这段时期,韦杵深感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少数民族的排挤和各种歧视,这更加坚定了韦杵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心,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弃文从武,在1910年参加了蔡锷领导的云南辛亥重九起义。

在这一次起义后,韦杵又在护国军第三梯团担任了排长以及营长等职务,后来还参加了护法战争,可以说为近代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大革命期间,韦杵曾被评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五个月后参加了北伐,并且成为了第三军第八师的一名团长。在担任团长期间,韦杵和我党党员朱克靖相识,并且在朱克靖的影响下选择了反对蒋介石的独裁。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也是在这段时期,韦杵得到重用,担任了国民革命军36军的副军长。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927年8月1日,我党率领两万余名士兵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时,韦杵被任命为第九军的军长,而副军长正是朱老总。可惜的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南昌起义以失败告终,南昌起义失败后,韦杵被国民党降级,但继续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的师长,并且在赣南驻军。不过,面对蒋介石,韦杵也并没有就此妥协,在1933年抗日反蒋政府成立时,韦杵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成立会议,因此他也成为了蒋介石的通缉对象,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抵抗”政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韦杵参加了鄂南战役,并在不久后前往昆明进行军事训练工作,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韦杵一直在后方默默培养优秀战士。韦杵的培养方式很有个人特色,对待自己的学生,他依然秉持着铁一般的原则去教育,并且严中有爱。在韦杵的教导下,士兵们的关系都很融洽,和上级下属打成一片。解放战争时期,韦杵退出了军界,之后基本上不再过问云南政事。1949年12月,云南解放后,韦杵主动留在大陆,他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担任了参事一职,最终于1951因病去世,终年68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