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年轻人凭啥那么飘?

 假装在革命 2021-07-18

早段时间,马云、刘强东一起高呼996,观点尚未表达干净就被一众年轻人给怒怼了回去,其结果是:刘欲言又止,马连环“辟谣”。可见,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亦可见,在重大分歧上,年轻人是决不可能给长辈们丝毫面子的,——管你身价百亿还是千亿!

随处都能听到有人在说经济形势不好,各种降薪裁员找不到工作,奇怪的是,我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似乎一点都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一边喝着水果茶,一边聊着天,还一边看看网上是不是有新的夏装可售。当然,这些并不算啥,工作中有点跟工作不那么搭边的小爱好,不也是人生的乐趣嘛。——我们不能以封建家长的思维方式对待如今的年轻人,那样会天天遭人白眼,搞不好还会被他们默默地骂做“王八蛋”。

工作是为了生活,更好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不太乐意看到的是:不少的年轻人,工作干得真是不好,自我感觉却“飘飘然”,颇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人物”。

01

心浮躁,坐不住

年轻人的飘,首要表现是屁股痒,坐不住。当然也有看似坐得住实则不然的:成天到晚坐那儿刷抖音,看淘宝,这应该不能叫“坐得住”吧?

我所说的“坐得住”,第一,岗位职责所要求的工作你能不能尽可能地做得让自己满意?第二,手头工作完成之后,能不能主动学点啥?能不能每天进步一点点?

按照我摩羯座的标准,太多人在第一点上就过不了关。比如,同样的一张节日海报,为啥有些设计师做出来的画面令人拍手称奇,有些设计师做的就是咋看咋难受。——你用PSCD,人家也用PSCD,差别咋就那么大呢?差别一定不在于电脑系统,而在于创作者是否用心,是否在完全可以省事的职场环境下能坚持做到对自己的专业有要求。——大多数的领导不太可能停下手头更重要的工作,坐下来跟你探讨一张海报应当怎样设计才更好看。你对自己没有要求,领导对你的任何要求都可能会让你怨气冲天,心生叛逆。——领导也会“知难而退”。

至于能始终坚持主动学点啥的年轻人,那得带着天文望远镜去找,所以,找不到并不让人失望,找到了值得欣喜若狂。我所理解的主动学点啥,一定要跟行业相关,跟公司相关,跟岗位相关,否则你就是拿着老板的薪水干着自己的私事。——这样不好吧?

02

拍马屁,装高明

年轻人的飘,还表现为自以为看透了人世间的事,将所谓的“情商”与“拍马屁”等同起来。他们觉得:工作嘛,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么?伺候好老板不就啥都OK了么?这话当然有道理,有道理的前提在于你的老板足够昏庸。足够昏庸的老板固然不少见,但是一辈子的职场生涯都要碰着这样的老板恐怕也不易呀!

人都爱听好听的话,老板也不例外,但是一家公司上上下下都去拍老板的马屁,恨不能将其摆在神台上早晚“跪拜”,这样的公司肯定长命不了。

我一直以为,职场人至少得三四十岁才会逐渐学会拍马屁吧,没想到我错了,某些个90后甚至是95后,简直称得上是“张嘴即来”,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不用一秒钟就全部到位。——赵本山教出的徒弟也不过如此吧。

拍马屁对老板的伤害就不讲了,历史上多少皇帝就是被“拍死”的。拍马屁对拍马屁者的伤害更大,为啥?因为它会逐渐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会滋生其投机取巧的心理,会促使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琢磨老板的心思,从而无止境地讨好老板。等到某天,马屁精成堆的公司关门大吉,新老板不吃马屁,这员工可就苦了,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位被关了N年的老汉,脱离监牢换了个环境完全适应不了(缺乏生存的技能),只能选择放弃生命。

03

挑事做,太功利

年轻人的飘,还表现为厌倦甚至排斥工作上的“小事”,言必称:我可不是来打杂的呀!

此言差矣!我始终记得以前的领导会时不时对他的同事们讲:我就是个大打杂的,为大家服务,能不打杂吗?

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岗位职责不代表你全部的职责,因为业务发展突然生出的事情,也许是小事杂事,但它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就得认真去面对。处理小事杂事的首要原则是“快”,解决完了这事就彻底过了,无需再放心上。

我不太喜欢事无巨细的领导,也以同样的要求对待自己,但是,我决不厌倦杂事小事,杂事小事于我而言是一种训练,是为了让我:一方面,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前瞻性减少杂事小事;另一方面,不断地在与杂事小事打交道的过程中坚定自己“要事第一”的理念。

有年轻的同事跟我讲:我只做对自己有用的事。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充分,理由在于:对你个人有用的事情对公司未必有用,对你个人无用的事情也许对公司很有用。我带团队,反复会跟大家强调:工作就是工作,拿了人家的薪水,就要尽到自己的本分,不要过于计较当下所做的事对自己“有用”还是“没用”。咱们的人生阅历还太少,对“有用没用”未必有精准的判断,有精准判断的人一定会更多地通过业余时间去做一些“长久有用”的事。

对是否“有用”的判断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更不必轻易去判断什么事情“长久有用”。举个例子,作为私募从业人员,资格证是不是有用?这一问一定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有用”,有用归有用,你咋不去考呢?

判断事务是否“有用”一定不能脱离于当下的工作(能走一步看五步当然更好),所以,某些个年轻人脱离专业本身而盲目地追求能出彩的新把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危险信号,我所看到的是:已经有不少人将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等同于出彩,等同于创新了。

杂事小事不愿做,真正有用的事不想做,那做啥?——刷着朋友圈等下班?这样的人还真有。

年轻人的飘,还有其它的多种表现,比如彻彻底底的“拿来主义”,“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装聋作哑”的麻木主义,太多了,不忍再述。

也有不少的年轻人,有禀赋有工作成果但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小步快走,不断超越更新更强的自己。——他们终有一天要将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干趴下!

我的同乡曾国藩说:人嘛,耐得烦才能搞成事!这话我认,至于将来是不是能搞成事反而并不那么在意了。

如上与年轻人们共勉吧,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苦心经营而得来的美好前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