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古今研究:茜草

 昵称41925325 2021-07-18
中药古今研究:茜草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能行血止,消瘀通经。治风痹黄,崩运扑损,痔疮疖。”

2、《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3、《本草从新》:“能行血止血,消瘀通经。治风痹黄胆,崩晕扑损,痔疮疖。”

4、《本草撮要》:“功专通经脉,疗霉毒。”

5、《本草蒙筌》:“疗中多蛊毒,吐下血如烂肝;治跌久损伤,凝积血成瘀块。虚热崩漏不止,劳伤吐衄时来;女子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凡诸血证,并建奇功。除乳结为痈,理体黄成疸。”

6、《本草新编》:“止下血崩漏,始跌折损伤,散瘀血。女子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体黄成疸,皆能治之。但只行血而不补血,宜同补气之药以行血,不宜同补血之药以散气。至于各书言其能补虚热,且治劳伤后,虚语耳,吾未见其功也。”

7、《本草易读》:“补中益气,祛寒除湿。解黄胆而通经,止风痹而活血。吐衄崩中,便血诸血诸伤。”

8、《得配本草》:“行血通经。除霉毒,疗乳痈。配黑豆、炙甘草,煮,治血渴。配石榴皮,治脱肛。佐乌梅、生地,治鼻衄不止。佐阿胶、侧柏,疗妇人败血。”

9、《药鉴》:“疗中多蛊毒,治跌扑损伤。吐下血如烂肝,凝积血成瘀块。虚热崩漏不止,劳伤吐衄时来。室女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治之皆愈。”

10、《本草经集注》:“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染绛。”

11、《药性切用》:“酸咸气平,入厥阴而行血、止血。无瘀勿用。”

12、《玉楸药解》:“通经脉瘀塞,止营血流溢。亦行瘀血,敛新血,吐衄、崩漏、跌打、损伤、痔瘘、疮疖俱治。”

中药古今研究:茜草

13、《冯氏锦囊秘录》:“入足厥阴、手足少阴,行血凉血之要药也。疗中多蛊毒,吐下血如烂肝;治跌久损伤,凝积血成瘀块,虚热崩漏不止,劳伤吐衄时来,女子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凡诸血痘,并建奇功。除乳结为痈肿,黄体成疸。”

14、《本草便读》:“质禀咸温,入肝破血;味兼辛苦,行滞通经。”

15、《饮片新参》:“行瘀止吐衄,通经疗伤,散风痹。”

16、《药性歌括四百味》:“茜草味苦,蛊毒吐血。经带崩漏,损伤虚热。”

17、《本草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18、《药笼小品》:“消瘀通经,治风痹黄疸疸有五种,茜草治蓄血发黄。”

19、《中药大辞典》:“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20、《中华本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

21、《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大叶茜草素、茜草萘酸、茜草双酯、呋喃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异羟基茜草素、伪羟基茜草素、莤草素、茜黄素等,还含萜类、多糖及环肽化合物等。《中国药典》规定:含大叶茜草素不得少于0.40%,饮片不得少于0.20%;含羟基茜草素不得少于0.10%,饮片不得少于0.080%。

2、作用:本品能明显促进血液凝固,升高白细胞,镇咳祛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和部分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

3、药理:能缩短家兔出血和凝血时间;小鼠口服煎剂有明显止咳和祛痰作用;对肠管有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中药古今研究:茜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