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芍、甘草名师运用经验[主治应用]缓挛急...

 栖凤轩2013 2021-07-18
白芍、甘草名师运用经验
[主治应用]
缓挛急,解拘痛。用于脾胃虚弱,脘痛绵绵者。
[经验体会]
胡翘武经验:白芍酸苦微寒,擅长平抑肝阴,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味甘性平,功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二者配伍使用,则和营通络、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明显增强,而且酸甘相合,有化阴调营之妙用。凡属中虚失荣,肝胃不和,胃脘胀痛等皆可选用,尤宜于胃脘阵阵绞痛而偏于热象者。而炙甘草味甘微温,多用于虚证、寒证,故对于脾胃虚弱、脘痛绵绵者,每选炙甘草、炒白芍相伍为用。
.[范刚, 胡翘武谈治疗胃脘痛的对药十配。黑龙江中医药,1993; (6): 1]
何子淮经验:芍药配甘草能缓挛急、解拘痛,方虽见于仲景之书,法实起于秦汉以前。《伤寒论》太阳病见“脚挛急”给以芍药甘草汤和血养筋、补中缓急,“其脚即伸”。又有中焦不治,则恶气乘虚而客之为腹痛,补脾则中和而邪不留,腹痛自止。重用芍、草,苦甘而微酸,能益太阴之脾,而收涣散之气,亦补肝阴,而安靖甲乙之横逆。古贤每谓腹痛,大都是肝木凌脾,土虚木贼,故芍药倍用,助脾土而疏上中之木:配甘草,甘又能缓急止痛。(《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
王绵之经验:芍药伍甘草,甘酸化阴,有缓肝和脾、益气养阴、缓急止痛等功效。白芍与甘草同用,乃《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亦是伤寒家推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基本组成方剂之一。该方是仲景为治疗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者所设。在《伤寒论》112 方中,有31方用芍药,70方用甘草,24方芍药和甘草同用,用芍药而不配甘草的只有5方。先生极为推崇此二药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方剂学中的地位,称赞芍药甘草汤起到“开酸甘化阴之先河,标调和肝脾之楷模”的作用。认为白芍酸收苦泄,性寒阴柔,与甘缓性平冲和之甘草合用所具有的敛营气、泻肝木、和逆气、补脾土之功,是治疗肝脾不和、气血失调所引起的胸胁不适、腹中拘痛、手足挛急等多种病症的有效基础。临床只要辨证准确,诚然不乏其用。先生临证时,把握法度,知常达变,常将二药配伍广泛用于具有肝脾不和、气血失调等见证的各科病症,取效甚众。
汶明琦经验:白芍性味苦、酸,归肝、脾经,能柔肝止痛,敛阴止汗。气薄味厚,升而微降,乃阳中之阴,主入血分,偏补阴血。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胃、肺经,能和中缓急,温中下气,解毒止痛,调和诸药。气薄味厚,有补有泻,主入气分,偏补阳气。二药伍用,酸甘化阴,以白芍敛阴柔肝配伍t甘草和逆补脾,肝脾同治,气血双调,共奏缓肝和脾、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之功。临床用于肝脾不和、气血失调的胃脘拘急疼痛,效果甚佳。[陈菲, 许颖. 汶明琦主任医师运用对药治疗胃痛临床经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 21 (9): 21]
宋康经验:对干咳严重者,常加白芍、甘草。白芍味酸,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甘草味甘,润肺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合,滋养肺津,收敛肺气,并有缓解支气管痉李的作用。[夏永良.宋康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对药配伍特色探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1 (5): 5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