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窑哥窑新论之二十一 到底是亲兄弟、表兄弟,还是江湖兄弟? ——宋代官窑和哥窑瓷器再探讨

 瓷海拾珍111 2021-07-19

三是重视节制。克己复礼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主张,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克”是手段,“己”是对象,“复礼”是目标。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翻译成现代汉语,这段话的意思是: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仁,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这里就将“克己”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它是达到儒家核心目标“复礼”“归仁”的途径。宋朝整体意识上有严重的克己、内敛倾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其一,社会原因。历经五代十国的离乱,使得人们的心态日渐趋稳,保守内敛心态日渐形成;其二,政策原因。宋太祖“实内虚外,重文抑武”的方略,促使宋代士人崇尚道德节义,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不重外在事功的建立;其三,哲学思想原因。理学崇尚性理之说,从哲学层面催生了内敛心态;其四,风尚原因。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的勃兴,使得文人士大夫优游度日,沉湎于“雅事”之中。克己、内敛的关键是“节制”,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个性、棱角、声望等,归于简、对于素、归于朴、归于礼。节制反应在瓷器制作上,就是节制繁复,以简为美;节制奢华,以朴为美;节制艳丽,以素为美;节制奇巧,以平为美。请欣赏

图25:宋哥窑灰青釉葵口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只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哥窑灰青釉葵口碗,节制的文化特质在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碗型上看,这种葵口碗在当时是极为平常的器型,没有任何哗众取宠之处。从色彩上看,不红不绿,不黑不白,绝无任何抢眼之色。从装饰上看,无刻划、无贴塑,无棱角、无弦纹,平铺直叙、浑然天成。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它似乎都蕴含一种意蕴、一种力量,这也许就是机制的魅力。

四是追求中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特别是有宋一朝,其艺术则走了一条反物质主义的路线,这条路线的要义在于通过平淡、简易甚至枯涩的形式,完成对感性冲动的节制与升华,从而凝聚、提升这种力量,使它们形成对于情操、意志和人格的有力支撑。宋朝的书画、书法、瓷器,都散发着浓郁的中庸味道。朱熹《中庸章句集注》解释“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沈阳师范大学的刘兆伟教授把“中庸之道”解读为“严以律己、中和之道、精诚至诚、厚德载物”很全面,也很有时代性。中庸之道在官窑、哥窑器物上有怎样的体现?请欣赏

图26:宋哥窑米黄釉贯耳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只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哥窑米黄釉贯耳瓶,越仔细观赏,你就越能体味其蕴含的“中庸”“平和”。其一,“不偏不倚”之态。这个贯耳瓶是哥窑的典型器,有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座组成。瓶颈以上占到整个瓶高三分之一,瓶身和瓶座占到整个瓶高三分之二,大致在器物的黄金分割点(比值0.618)处设计一对贯耳。整个器物,上下匀称,左右对称,质朴端庄,富于美感。其二,“无过不及之名”。“过犹不及”是孔子非常有名的一个主张,也是中庸之道的重要理念。《论语·先进》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哥窑瓷器在造型、釉色、釉质、线条、大小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制造者所追求的中庸平和,增一分则嫌赘,减一分又显寡,其整体形韵的稚拙感、釉色的玄妙感、釉质的松软感、釉面处理的“手工感”、“金丝铁线”的神秘感都恰到好处。其三,质朴“平常”之貌。传世哥窑属于这样一种器物:粗看其貌不扬,再看挺受端详,仔细一看耐人寻味,深度品味电石火光!造型上没有刻意追求出奇出巧,釉色上没有专心争奇猎艳,真正做到了只以平常相貌传不朽神韵。其四,“厚德载物”之韵。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大象》,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在经常和“上善若水”一起用,大意是要厚植品德,追求如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的高姿态、高境界。一件小小的瓷器何来“厚德载物”?关键还在瓷器本身的美学追求,“传世哥窑”以其震烁心灵的力量,用其难以言表的美让人去杂念,存纯心;去恶意,存善缘;去计较,存宽容;去懈怠,存坚韧……是为其“厚德载物”。

(初稿完成于2020年9月,2021年3月修改。作者微信号:liuguochenwx.刘国臣  河北承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