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神奇的语言:梵语

 问道轩 2021-07-20

梵语其名称本为sanskrit,字面意思为“完全整理好的”,也即整理完好的语言。早期的梵语并没有一定的文字来表达。自古以来对梵字的创造者有多种传说,我国及日本依此语为梵天所造的传说,而称其为梵语。 梵语是印度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它主要作为印度宗教仪式的语言而使用,以诗歌和咒语的形式出现。梵语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同时也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祭祀语言。印度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仪节而丝毫不差地保存下来,并成为吠陀梵语的古典前期形式,成为吠陀宗教的一种礼拜语言。在印度,梵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校和家庭都有教导,一些人还把它当作为他们的母语。 很多今天仍在使用的梵语在中印度成书之前的几个世纪以来都在口头流传着。古典的吠陀梵语就被认为是较早期的吠陀语言。吠陀梵语是吠陀经的语言,收集了大量赞美诗,咒语和宗教——哲学的讨论,形成了早期印度宗教文献和印度宗教信仰的大多数基础。吠陀经因此被认为是“真实的语言”。吠陀经是由圣人或先知所写,他们把它们的存在归咎于各个个体用感知的力量对内在真实的特别洞察,觉察这些永恒的声音。在《奥义书》,它们被完全描述为“神的呼吸”,成为一种神圣和永恒的语言。广义而言,梵语包括3种:吠陀梵语,史诗梵语和古典梵语,而狭义的梵语只指古典梵语。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远远超过希腊语和拉丁语,内容异常丰富。广义的梵语文献包括:印度古代的圣典----四部吠陀经:《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以及大量的梵书、经书、奥义书等;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以及大量古事记:往世书与副往世书等。此外,它还包括大量的语法书、寓言故事集,以及医学、自然科学、文艺理论等著作;用古典梵语,也就是狭义的梵语,写成的印度古典文学作品,文采斐然,影响深远。其中佛教的大乘经典部分也是为人熟知。原始佛教的经典,原来用俗语写成,后来才逐渐梵语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佛教梵语或混合梵语。在十世纪以后,由于近代印度之各种方言甚为发达,又加上回教徒入侵印度,梵语乃逐渐丧失其实际的势力,仅以古典语的地位存在。 梵语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化石,数千年来,梵文可以说是全球唯一一种没有经过任何变形甚至演变的远古文字,它似乎从被创造时起,就是一种最复杂的语言,拥有最完美的语法,文字古老、精致而又神圣。对于梵语,语言学家不会创造词,也没有创造词的能力,他们只能是描写、解释已存在的语言结构。而且,梵语是一种自然的、纯正的语言,是永恒的语言。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远远超过希腊语和拉丁语,内容异常丰富,可以称为人类共有的瑰宝。天城体,梵文直译是“天上的城市”。为什么叫天上的城市呢?因为按照印度的观点,梵文字母是由天神“梵天”所创,是天上的神灵所用的文字。梵文字母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了一种力量源泉,在印度人们修炼瑜珈的时候也常常冥想着梵文字母。梵天在创造梵文时,书写格式是词和词之间没有空格隔开,所以古代书写梵文及抄写神圣时,词与词之间是没有空格隔开的。梵语,作为一种史前世界语,可能曾在印欧大陆的广大地区被使用。在其流传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域、名族的影响,再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印欧语系。有学者提出在印欧语系里的各种语言,可能都是梵文的方言! 梵文有一个和其他印欧语言不同的特点,即连音变化规律(sandhi),也就是说,在句子中,某词尾字母与某词首字母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个词中,某字母和某字母如果符合一定的位置关系,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音等。而梵语中复合词汇多而且较长,书写时又要基本上连在一起,连写时字母要变成连写形式,加上中间的变音,其阅读之难度可想而知。 梵语是经验证无误的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梵字与腓尼基文字(现代欧洲文字的原形)同属,现在已是西方近代学术界的共识。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成为了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语言。梵文有很多语根和希腊文、拉丁文以及由它们变来的英法字相同。欧洲人对梵语产生兴趣,始自16世纪。当欧洲的传教士、商人等开始学习梵语后,就逐渐认识到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等语言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似性。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梵语文学作品引起了欧洲学者的注意,开始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梵语。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从此开始,一方面产生了19世纪最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印欧语系比较语言学;另一方面又促成了德国学者称之为比较文学史的学科。由后者又衍变出了现在几乎风靡世界的比较文学。印欧语系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对梵语的学习和研究。其最大成绩就是对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印欧语系的谱系分类方面,获得了相当确凿的证据,有助于人们了解有关原始母语的表现形态和使用地区。通常认为用梵文书写的吠陀经典之一《梨俱吠陀》,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文献。

我国在唐代曾出现了一批有关梵语的书籍,在历史上唐代一些佛教寺庙曾有教授梵语,这点从《高僧传》等书中已有所反映。中国有1000多年的翻译佛经的历史,对梵语的语言特点非常注重,但是系统的研究梵语却非常缺乏。后来汉佛教传入中国,译经事业开始,直到宋以后才衰歇。这一千年间的翻译工作,尤以唐代为盛;西行求法的高僧如玄奘等,都深通梵文。唐僧取经时的经书是用梵文写的。中国人关于梵文的著作,现存者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悉昙,第二类是字书。悉昙(siddhim)是梵文“成就”的意思。中国人取悉昙两字来作梵文拼音表的名称。由于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引发了中国隋唐以来对中文音韵的研究,汉语语音记录方法——反切——亦是由梵语的音母与韵母的分析方法所衍生的。通过梵文音来了解汉字音,是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的一种。现今出版梵本所用的文字,称为“天城体”(Devanagari),是以七世纪时中印度产生那格利(Nagari)字体为基础,发展到十一世纪而确立下来的适合书写的字体。古代印度所通行的文字有很多种,凡由梵书(Brahmi或Brahmilipi)字母衍生而成的文字,如悉昙等,皆可称为梵字。佛教东传至中国与日本时,一同将佛教的咒语(日本称为真言)传至中日两国,而写咒语的文字多为悉昙体,所以中日两还流通着已经不用的悉昙体,作为表达梵言的文字。王维有一首诗,提及:“苑舍人咸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见《全唐诗》二函八册)”。可见当时不是说通梵语,却说能'书梵字’,'达梵音’。到了六朝,当时的人用作名字的梵语有:耶输、沙弥、达摩、悉达、那罗、婆罗、须跋等。当代季羡林先生便是我国研究梵文的著名学者,有翻译了大量的印度经典著作。 许多汉语和藏语的辞汇,是从梵文佛经直接音译过来的。例如“菩萨”等。我们今天的语汇里,还有些梵语遗迹,如'劫’(kalpa)是印度神话里一个极长的时期的名称。在每劫的末尾,一切都要毁灭,所以有'历劫不磨’、'遭大劫’ 等语;'刹那’(ksana)是一瞬的意思,也是我们常常用的。此外如'和尚’、'沙门’、 '禅’、'沙弥’等,都是汉化很深的梵语。'阎罗王’原文是Yamaraja。'罗’所代表的raja已经是王的意思。所以'阎罗王’三字实际上是有点叠床架屋。此外,梵语对藏文的构成也有莫大的影响。

此外,如阿梵达(avatar或avatara,梵文:读作avatāra)在印度人(Hindu)哲学之中通常指的是在这个行星地球上神圣的生物(提婆)或至高的生物(薄伽梵,Bhagavan)的体现(Incarnation,身体的显示)。AVA 的意思是'往上而下’'降下’;TARA 的意思是'横越, 横跨’或是'通过’。 在印度神话里 AVATAR 是指一个存在物自愿的披上物质的外衣,为的是参与创造。以佛教的语言,阿梵达是指人性里的佛性;以天主教、基督教的语言,阿梵达是人性中的神性。

梵语转写翻译对照 Asuras 阿修罗 Kailasa 凯拉萨山 Kama 爱神 Kubera 财神 Lakshmi 拉克希米(吉祥天) Mahabharata 摩诃婆罗多 ramayana 罗摩衍那 Ravana 拉伐那 Shiva 湿婆 Sita 悉妲(罗摩的妻子) Surya 苏利耶(日神) Vishnu 毗湿奴 Agni 阿耆尼 阿格尼,圣火 asura 阿修罗,魔鬼 ātma 自我 自我,灵魂 brahma 梵 ,梵天 Brahman 婆罗门,祭司 deva 提婆,天神 Indra 因陀罗 Krishna 黑天,克里什那 Prajāpati 生主,生命之主 prāna 生息,生命之气,生命 purusa 布卢沙,原人 Rudra 楼陀罗 ,风暴之神 shtotra 赞歌 Vāyu 梵由 瓦由,风神 veda 吠陀 韦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