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老妈•亲人•《好逑传》】◆苏法锋

 白云之边 2021-07-20


作者简介
苏法锋,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供职于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有文学作品散见于《鲁西诗人》、《文学月报》、《长江诗歌》、《齐鲁文学》、《东昌月刊》、《聊城晚报》等期刊杂志。

 老妈·亲人·《好逑传》 

(一)2021年7月3日

女儿大学放了暑假,今日周末,聚亲人在我家一起午餐。

在准备午饭时,姐姐在厨房里擀饺子皮,老妈和我爱人在餐厅包饺子,我收拾几个小菜,女儿整理一下客厅和其他事情。

姐姐对我女儿说:“让你奶奶再讲讲她的经典故事吧,有的故事你可能还没听过。比如你听过'人生可笑是蚩蚩’么?”女儿说没呢,并迫切地让奶奶讲一讲。

姐又问我:“你听过咱妈讲'蚩蚩’故事么?”

我说:“我还真不知道这其中有故事呢,但我拜读过老妈写的这首诗,并收藏着真迹呢。”老妈的一些简短而又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我多知道的,现在我也迫切想听听“蚩蚩”始末。

今天和以前一样,老妈讲着自己的故事(几十年前曾写下“人生可笑是蚩蚩”长诗告诫别人的故事),引得我们忽而大笑,时而赞叹。我拿出珍藏的母亲写的那首长诗,与亲人一起品赏。老妈讲述,这首诗出自于《好逑传》,“蚩蚩”就是最傻的人……

老妈的记忆力是相当好的,现在还能熟背上学时一些优美的作文篇章。去年,我在妹妹家发现了老妈的一张奖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社发的奖状,弥足珍贵,被我妹妹装裱了起来,还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是老妈书写的“人生可笑是蚩蚩……”长诗,被妹妹仔细地与奖状存放在一起。问过妹妹,知道才写过不久。很是惊喜,老妈在70岁时还能记写下如此长诗,思维清晰敏捷,真为老妈高兴。当时我不知诗的出处——不知是老妈自己创作的,还是出自她年轻时所读的书目中。认真地读了两遍,妹妹看到我很喜欢这些东西,就让我拿走收藏起来。我说,我也不能太贪了呀,给你留下奖状,我拿走长诗。如获至宝,拿回家后,我用透明胶布把纸张破损的地方认真地粘贴平整,并存放好。

我们言笑着,亲人们陆续到齐。午餐进行中,妹妹又逗老妈“蚩蚩”一事,屋里也更加热闹起来。老妈又说了《好逑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我和老爸、姐姐小酌了一点,饮酒助兴。姐在外不饮酒的,一般是在亲人聚餐时陪亲人少饮一点。每当姐姐陪我小酌时,我总感觉是那么幸运,那一刻姐又变成“酒逢知己尽欢喜”的知音了。

亲人离开我家后,我就想,《好逑传》是怎样精彩的一本书,是怎样陪伴老妈及她的同龄人度过了那贫乏年代中的一段精彩时光呢?当日晚上,我在网上选购了一本《好逑传》——也许是想通过这本书,更多地读懂老妈,在精神上更多地皈依老妈。

我姥姥去世的早,在我母亲十岁左右时,姥姥就去世了。姥爷是一名共产党员,参加过国内解放战争,一次次穿梭于枪林弹雨,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故事我是耳熟能详的。老妈身上一样闪烁着英勇、智慧、勤劳、贤达的光影……

(二)2021年7月10日

亲人们在姐姐家聚餐。

饭前,看到茶几上放着一本新书,我拿过一看,竟也是《好逑传》,与我的不是一个版本。我惊喜地问姐:“你刚买的么?”

姐说:“昨天来到的。”

我说:“我也买了一本,是在网上旧书店铺里淘的。”

我女儿说:“我奶奶掀起了你们的《好逑传》热呀。”

姐姐兴致浓浓,说了书名的由来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她是通过前言了解的——看来姐是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我想,是不是在不久还要开一场家庭《好逑传》交流会呀,哈哈。

午餐中,由《好逑传》中的故事,又聊起了现实中的人生、爱情、婚姻。姐对老妈说:“你曾经给我们讲怎么做女人,我们是过来人了,不用听了,给你孙女讲一讲吧,哈哈。”老妈就讲起了女人在爱情、婚姻中的一些事情,蛮有道理的。

我说:“老妈是越活越明白呀。”

姐说:“我对咱妈说我那时处对象也没挑拣,见一个就成了。咱妈说我也没心仪的(别人)呀。”哈哈。姐姐和姐夫在读中专时是上下级同学,后来处对象彼此也是十分心仪的。从初始到婚后,一直相亲相爱,各方面都是我们的榜样。我姐夫也是一个好男人,对家庭的付出、待亲人的力行、在事业的努力等等,众人称赞,也默默地影响着我。

姐夫对我女儿说:“你奶奶那时考上了技校,要是去读了,现在也是高级干部退休。”我们又聊起了老妈当年刚考上技校,正逢知青大下放,很多学校停课,她也没能再继续读书。“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去一定会大有作为!”鲜明的时代印记又浮现起来。

老妈当年因政策变化没能再读书深造,把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农村,奉献给了我们。她从未因此抱怨,而是辛劳耕作,勤俭持家,热爱着属于自己的天地,与我爸一起创造了全家人的幸福生活。

祝福老妈,祝福老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