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一线织补民族记忆 第二季《故事里的中国》继续光大艺术创新的实证精神

 YXEN770 2021-07-20

  “王成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抗美援朝战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不是来自创作者的想象,而是那片战场上无数英雄生死无悔的选择。”

  11月7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播出第三期。继上一期节目用新时代扶贫干部黄文秀的故事感动全网之后,本期节目跟随经典电影《英雄儿女》重温英雄岁月,聆听英雄颂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故事里的中国》延续节目用实证精神和艺术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手法,以重新演绎的经典文艺作品为媒介,证史之实,传史之真,为在时光的流逝中泛黄的、残缺的英雄故事补足有血有肉的真实细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在看过节目后认为:“总台《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是新的出发点,在真实人物、故事的基础上,将素材重新创作,切实呈现出了催人泪下、动人心弦的效果。”节目就像一位虔诚的匠人,用文艺创作的一针一线,织补着民族记忆,只为把历史说给当下,让故事照进现实。

  在历史的纵深里感受“王成精神”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向老一辈革命家、志愿军将士、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致敬。他说,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如何传承?如何发扬?文艺作品责无旁贷。

  本期《故事里的中国》精心选择了1964年的经典电影《英雄儿女》。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耳熟能详的主题曲《英雄赞歌》,还是“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高光画面,都能瞬间求取全体观众对于抗美援朝的最大情感公约数。

  为用《英雄儿女》讲好真实“英雄儿女”的故事,《故事里的中国》邀请了电影编剧之一毛烽先生的女儿毛白鸽女士;亲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四位长者,其中包括已经97岁高龄的齐金炳老先生;还有“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有烈士的孙子赵新民先生。他们分别从文艺创作的角度、真实战场的角度、家族传承的角度带领观众探寻“谁是王成”,一步步走近无数个王成的影子,感受“王成”的精神和信仰是如何一路接续并壮大至今的。

  诠释极具当下价值的“团圆”主题

  除了讲述的角度足够立体,《故事里的中国》每一次都能动人心弦的关键,在于其对经典文艺背后的历史真实进行了实证式的挖掘和细节式的还原。通过这期节目,不少观众真切感受到,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拿着爆破筒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冲向敌阵的壮举,集中了志愿军烈士们最优秀的品质,也代表了众多普通战士的平凡选择。

  继上一期节目“黄文秀生前最后的信息”登上热搜、引爆泪点之后,第三期《故事里的中国》再度用多个精细入微的叙事细节直击人心,特别是赵新民先生在追忆爷爷赵先有烈士时的讲述,几度催人泪下——观众不仅仿佛看到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多次负伤、双目失明、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赵先有,还十分心疼地了解到从赵先有19岁入伍、到24岁牺牲,他的妻子、儿子以及孙子是怎样一边怀念,一边追随。

  在奶奶过世后,赵新民按照奶奶的遗愿,将爷爷墓碑下的两捧土安放进奶奶的墓里,让他们终得相聚;赵新民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加入“王成连”,他和父亲一样,在爷爷的雕像下敬礼,三代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同框。

  《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先生的《团圆》。当年,巴金先生从朝鲜战场回来以后用了将近十年才提笔写下了《团圆》,这背后饱含了深刻的寓意和祝福。本期《故事里的中国》从《英雄儿女》出发追忆英雄,重温历史,关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个体生命,同时用一种时空的纵深视角去看待六七十年前的流血牺牲,有力诠释出极具当下价值的“团圆”主题,体现出基于经典文本又超越经典文本的叙事能力。

  有观众感慨道:“尽管赵先有烈士只能以跨越时空的方式来实现一家人的团圆,但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中国无数家庭真正的团圆。珍惜当下,努力幸福,才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几十年前,文艺工作者们在前线坑道里写英雄,在烽烟滚滚中唱英雄,用饱蘸真情的创作,酿造出不负民族和时代的史诗。对今天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当是基础功课,在总台《故事里的中国》中,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沉下身心的匠气和热忱,这让大家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时代经典将从这里传下去、传开来!

[ 责编:杨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