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迈过人生的一道道坎

 经史博物馆 2021-07-20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遇到一道道坎。

坎内是磨难,坎外是风光。

迈过去了,也就走向了新的人生。

但还会有新的坎出现,需要面对新的问题。

面对层出不群的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教育家张伯苓一生遇到过无数的坎,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应对的。

         一、“越是在倒霉的时候,越要勤剃头打辫”

    这是老张家的传统,从他的父亲那儿传下来的做人道理。就是说,你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倒霉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出不来,很容易泄气。怎么样保持你的精气神呢?就是从小事情做起。越是倒霉,越要注意仪表。

    遇到坎的时候,别的事情可能无法做到,注意自己的仪表却肯定能做到。这种简单的行为,不仅能给别人好印象,获得好的信息反馈。更重要的,这些简单的持续的行动,会潜移默化改变自己的心情,增加内在的迈过坎的力量。可以用来鼓励自己,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把精神振作起来,决不气馁。

    二、立定大的志愿,选定人生道路,摆脱小烦恼

    一个人,心眼太小了,小坎坷就会变成大麻烦,一生郁郁寡欢,很难有什么大成就。而立定大志愿做大事的人,他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麻烦,只是因为有了大的追求后,他的胸怀就大了,很多小麻烦就难以阻碍他了。

    张伯苓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坎,这个坎就是国耻,他一个人其实是很难迈过去的,但他总想着一定要迈过去。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短暂的事情,于是他把这个坎化作他一生为之奋战的动力,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中国教育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立了办好中国教育的大志,矢志不渝。如此,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小烦恼、小坎坷就不算什么了。

三、得道者多助,平时要做多种储备,迈过经济坎

张伯苓办南开大学时,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坎。最艰难的时候,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在南开大学投资建一个科学楼,按照对方的条件,张伯苓必须配一半资金,大概几十万大洋。洛克菲勒基金在中国的办事人员写报告,认为张伯苓当时已经接近崩溃了。但张伯苓最终迈过了这道坎。因为他办学办得好,又是为大家办,大伙儿支持。他还有各种储备。在最有压力的时候,一个债券正好到期,兑换了七八十万,一下子把所需要的钱凑齐了。洛克菲勒的资助款也马上进入,南开大学的科学馆得以顺利建成。紧接着,思源堂、卢木斋图书馆均建成,南开大学随之进入正轨。

四、物质被毁后,还有精神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伯苓四十年来苦心经营南开大学、南开小学全部被日本人炸毁。张伯苓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的事业完了。”然而,悲愤之后,张伯苓很快振作起来,在南开被炸的第二天,他便接受了南京《中央日报》记者的采访吗,称:“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紧接着,在受到蒋介石约见时,张伯苓表示:“只要国家有办法,能打下去,我头一个举手赞成。”蒋介石也当即表示:“南开业已为中国牺牲了。只要中国存在,南开也会存在。”由此,在遭遇一个大坎后,张伯苓成为民族的英雄,鼓舞了很多中国人,也得到更多的支持。

五、要有预见性,未雨绸缪

位于中国西南的昆明和重庆,抗战时期不仅是中国的大后方,也成为中国教育的重镇。在昆明,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招收全国各地的学子。

更令人惊叹的是,重庆的南开中学仿佛一夜间便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且占地800余亩,校舍井然,蔚为壮观。张伯苓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

原来,早在1936年抗战形势紧迫时,张伯苓就未雨绸缪,亲自前往重庆办学,南渝中学由此成立。天津的南开被毁,张伯苓将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更名典礼上,张伯苓勉励全体师生和校友“日本人炸得毁我们的校舍,炸不毁我们的爱国心!”他还题写“好学力行知耻”,勉励学生的上进心。抗战期间,重庆南开中学成为全国最有名的中学,也成为战后复兴中国的象征。

六、当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者”

重庆南开中学办起来之后,日本飞机几十次炸南开中学,把南开中学的大礼堂也炸垮了,张伯苓非常气愤,但毫不气馁,在大会上说:“敌人炸毁的是南开的物质,绝对炸不垮南开的精神,再炸,再修;再炸,再修!”

张伯苓还经常带领全体师生宣誓,一定要将抗战进行到底,要为国家培养更好的人才,他的乐观精神得到学生的无比崇敬。然而,学生们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崇敬,竟然给他们的校长起了个绰号,称他为“不可救药的乐观者”。虽然“不可救药”,但事实上,中国人就是在这样的乐观和不屈不挠中,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当然,张伯苓还碰到很多坎,还有很多应对的方法和措施,比如说,要有好的身体,要有贤内助,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再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