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撤A赴港,剑指罗氏美罗华的天广实有多大潜力?

 生辉 2021-07-20

近日,生辉了解到,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广实生物)已向港交所递表,拟香港主板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 9 月天广实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但于今年 3 月又主动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是国内第 10 家中止科创板 IPO 的生物医药企业。


天广实成立于 2003 年,是诸多从仿制走向创新的转型药企之一。公司起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免疫学研究室,以沈倍奋院士的实验室为技术支撑而创立,早期定位为学术型公司,产业化技术方面一直有所欠缺。

2010 年,天广实总经理李锋 3 位前同事张伯彦、刘慧芳、叶培回国接手天广实。2017 年,胡稳奇博士加入并壮大创新抗体发现和功能评价板块。五位早期成员是天广实的早期业务的主要技术支撑。

早期为了获得发展资金,天广实主要以转让生物类似物获得转让费以及未来销售额作为现金支撑。2015 年国家开始大力鼓励创新,天广实在 2016 年也拿到了第一笔 1 亿元的融资,投资方为幂方资本。随后,天广实开始从仿制转型创新。

岩藻糖敲除技术,挑战美罗华

天广实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开发差异化抗体药物。

根据天广实的分析,到 2030 年,中国抗 CD20 市场将增长约 40 亿美元,年增长率为 20.9%,这是其主要药物的重要市场机会。虽然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已经有罗氏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为 “美罗华”)作为一线标准治疗,天广实认为其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因为有 33% 的患者对该方案没有反应,同时,20% 的滤泡性淋巴瘤会复发。

相比 MIL60,MIL62 是天广实在港股招股书中提及篇幅最大的一款产品 ——“第三代” 抗 CD20 抗体。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称,“我们的 MIL62 是第三代抗 CD20 抗体,具有独特的竞争地位,因为市场上或处于临床开发的大多数抗 CD20 抗体都是利妥昔单抗及其生物类似物。MIL62 是中国首款及唯一一款进入 III 期注册试验阶段的由国内企业开发的抗 CD20 抗体。”

MIL62 正在准备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两项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试验。

这款产品的开发最能体现天广实的核心技术之一,岩藻糖敲除技术。即使用锌指酶技术在 CHOK1 细胞中敲除掉 GFT( GDP Fucose Transportor)基因所获得的工程细胞。该基因是对表达蛋白进行岩藻糖化修饰另一个关键性基因。

在全球该技术仅基因泰克、日本麒麟制药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拥有。天广实另辟岩藻糖敲除途径,开发了具有自主专利的独家技术。李锋此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介绍:“敲除岩藻糖之后,可以增加抗体杀伤靶细胞作用,主要运用在肿瘤和感染领域,使抗体效价增强很多。”


根据刚刚递交的港交所招股书,其产品管线包括 6 款临床阶段在研药物,以及 6 款选择型临床前在研药物。而在其去年的科创板招股书当中,有 7 款临床产品,以及 13 款临床前产品。

提起天广实的管线布局,不得不提的是其与贝达药业合作开发的、靶向 VEGF 的生物类似药 MIL60。

MIL60 是一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是天广实管线中进度最快的产品,已提交了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市申请,并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其商业化权益在 2017 年被转让给贝达药业。后者分四期向天广实支付项目合作费用 5000 万元。

根据协议,产品上市后贝达药业负责药品的销售,每年向天广实支付提成费用(该款药物当年净销售额提成 8%,期限暂定 10 年)。在协议中,MIL60 产品权益和产品技术,被永久性地独家许可给贝达药业,用于后者在区域内对相关领域的产品开拓。

不过,MIL60 的市场表现还有待观察。

贝伐珠单抗的原研药为跨国药企罗氏的安维汀(Avastin),在国内获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专利在 2018 年到期,2017 年被纳入国家医保。而齐鲁制药和信达生物的两款类似药已经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先后获批。除此以外,还有是十多家药企在开展类似物临床试验,大多处于临床 III 期或申请上市阶段,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抗体平台是生物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天广实的抗体平台策略侧重三个机制方向:NK 细胞定向杀伤靶细胞、T 细胞定向杀伤靶细胞、以及使其产生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多特异性抗体。

天广实的 ADCC 增强型抗体平台,主要通过抗体糖基化改造增强 NK 细胞能力。招股书称,“是国内唯一具有 GMP 制造能力的自主研发和临床验证的抗体糖基化改造平台”。MIL62、MIL93、MBS301 都在使用该平台进行开发。


天广实的多特异性抗体平台,主要可以开发针对 TAA 的双特异性抗体、T 细胞重定向的双特异性抗体、免疫刺激多特异性抗体。招股书提到其多特异性抗体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 “是由生物功能驱动的,具有可增强灵活性和效率的结构设计…… 可以使我们能够快速构建多特异性抗体,并促进多特异性抗体的高效生产…… 使我们能够开发同时与不同靶点结合的抗体,以实现协同治疗作用”。

战略合作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与贝达药业的合作以外,天广实在 2019 年与诺诚健华达成合作协议,在中国共同开发 MIL62 及 ICP-022 组合的 I/II 期临床试验,双方各自承担 50% 研发费用。另外还与康诺亚共同开发 CD47 单抗 MIL95、与百奥赛图共同开发靶向 B7-H3 的抗体产品。

尚无盈利,亏损不减

天广实目前没有任何产品获得批准或进入商业化阶段。其收入主要来自 MIL60 合作协议带来的里程碑付款和许可费收入,另外也通过为生物制药公司及机构提供技术及检测服务获得研发服务费。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前三个月,其五大客户为其带去了 5.7 万元、1140 万元、50 万的收入,占到所有收入的 100%。


研发投入方面,2019 年、2020 年、以及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前三个月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1.037 亿元、2.232 亿元、0.314 亿元。

报表显示,今年前三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由去年的 8590 万元减少了 34.5%,到 5620 万元。去年全年与 2019 年全年相比,年内亏损由 8810 万元增至 4.35 亿元。

公司团队方面,截至今年 3 月,天广实共有 209 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共有 145 名,85% 以上为生命科学及医疗保健相关领域本科以上学历。

李锋为天广实总经理。根据公开信息,他回国前历任美国 Genentech 公司首席工程师、中试车间经理;Amgen 公司资深科学家;Tanox 公司工艺工程师。具有全面技术和管理经验。拥有美国专利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股权方面,根据科创板的招股书,李锋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 40.5881% 的股份,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他同时是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普通合伙人。他早在 2012 年加入公司,他和他的团队用 MIL62 的 IP 换取了 12.76% 的投票权。


同时,高特佳持股 9.03%,幂方资本持股 6.38%,其他投资者持股 42.94%。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