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古窑的前世今生之(六)备前窑

 新用户8522pijw 2021-07-20

日本六大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不过要说的话,六大窑中最古老的,当属位于冈山县东南部备前市伊部附近的备前窑,这里早在古坟时代就已烧制须惠器。到了平安末期就烧制出备前烧特有的红褐色陶器,坚硬耐用。从镰仓时代到桃山时代,烧制技术逐渐成熟,主要烧制壶、大瓮、钵、花器、茶陶和酒壶等。

美秀美术馆曾在2019年9月至12月的秋季特别展选了备前烧作专题,对其有如下评价:
①备前烧是来自陶土和火焰的诞生物,不施加釉药,技法简单原始,以纯火素烧而成。
②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窑变、绯襷、牡丹饼、胡麻、栈切”是其他窑所没有的,为备前烧的显著特征。



备前烧胎体富含铁,耐火度低,需要花长时间慢慢烧制。千年以来,陶工们坚持用赤松木当燃料,在1200度至1300度的高温下连续烧十日至两周造型古朴简单,颜色多为白色、黄色、褐色。而赤松木的落灰和油脂凝固到陶器上,形成天然的花纹。

备前烧将返璞归真四个字发挥到了极限,不施釉药,不挂彩,重视烧物在火中发生的窑变。窑变根据烧物在窑炉中的位置、火焰的强弱和融在表面的草木灰的分量而不同,因此只有等开炉的瞬间才能知道烧制的陶器是什么模样。这种自然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窑变,使得备前烧具有神秘色彩。



松木灰融化在烧物表面形成芝麻颗粒的天然釉,被称为胡麻。
绯襷则像是挽系和服长袖的十字结带子形状。最初陶工为了防止装窑的时候大量陶坯放在一起会黏连,就用稻草将陶坯打结系好后再放入烧陶的匣钵里。稻草和陶土的铁分在火中发生化学反应,出现绯色的条状花纹,称为绯襷。

摆放在窑炉底部的陶坯被木灰掩埋,不能直接接触到火焰,而是以余烬烧制而成,出现灰色和青色的发色,被称为栈切。



在装窑的时候,如果在盘碟上摆放杯盏等其他陶坯,其接触部分就不会被强火舔舐,也不会淋上草木灰等天然釉,则出现不同的发色,就像是点心“牡丹饼”的形状,这种圆形纹样被称为牡丹饼。

桃山时代侘茶文化开始兴盛,天然质朴又表情万千的备前烧作为茶道具受到众多茶人的喜爱。村田珠光、千利休、古田织部和丰臣秀吉都极其喜爱备前烧水指、茶罐和花入。其中千利休所持有的“布袋”铭茶罐天下闻名。



天正十五年(1587),丰臣秀吉平定九州之后在博多箱崎八幡宫所开的茶会上,千利休初次使用“布袋”铭茶罐。当时最一流的茶道具都是从中国传来的唐物,这是第一次使用日本本土烧制的茶罐。当他从白底金丝布袋里取出备前烧茶罐时,本以为会看到唐物的宾客全都感到非常诧异。这在与会的博多豪商神谷宗湛《宗湛日记》里有详细记载。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在茶会上使用日本本国烧制茶罐的历史。
到了江户时代,茶道美学追求使用白瓷茶具或者彩釉茶具,备前烧逐渐衰退。在冈山藩的保护和管辖下,整合了规模小的窑元,建立起大规模的窑房,由陶工们共同烧制。出现了木村家、森家、顿宫家、寺见家、大响家和金重家等窑元六姓,制作体制基本成熟。这样的生产模式一直持续到江户末期。

明治时期到昭和时期,备前烧的发展甚是困难。当时力挽狂澜的是金重陶阳,他在1956年被指定为人间国宝,陷入低迷期的备前烧产业因此得到振奋。之后,藤原启和藤原雄父子、山本陶秀等人相继被指定为人间国宝,极大地促进了备前烧的发展。


现在备前烧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既有坚守窑元六姓的传统匠人,也有将备前的温暖质朴与时尚生活相结合的新锐作家,特别是吉冈亚子等女性陶艺家也活跃在业界。

藤原雄长子藤原和自小跟从祖父和父亲两位人间国宝学艺,堪堪而立之年就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开个展“备前一千年,以及当代发展—藤原雄的世界”,这在日本是前所未有的创举。现在除了在陶艺上精益求精之外,他还活跃在各个领域,以陶艺来探讨日本文化传承,如作为里千家淡交会顾问研究茶陶的发展。



窑元山麓窑周围种有约一千株的樱花树和一千株的梅树,每到花期,如云似霞,美不胜收。山麓窑不仅有著名美术馆,还重视培养年轻陶艺家,也开设有陶艺教室。其独自设计的金彩绯绯襷黑备前咖啡杯,既具有传统备前烧的质朴美感,又有着娇美的曲线和柔和的辉彩,很受欢迎。

恒枝直豆则是执着于将传统的素材烧制出明亮温暖的颜色,专注于在日常使用的餐桌用品中体现匠人匠心,如小碟子、酒杯和茶杯等造型简单,胎体轻薄,使用方便。烧制的小动物饰品古拙质朴,表情鲜活,每次摆出来便在瞬间售罄。



到“刀剑王国”备前走一走,看看有着如大般若长光等众多传世太刀的备前锻冶,再去看看当年为茶陶荣光的备前烧,回来重读《菊与刀》,应该对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也能多一分感受。
 
 
文字:昭静
编辑:菊子

  ...THE END...


为世间展示创意和可能性也是一种生意。说不定会在下一代那里获得生命力,有必要进行积极的尝试。

——中川利春(铭竹手艺人



出发的路都是耀眼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