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善乐:一位被埋没的天才作曲家

 碧华视窗 2021-07-21

杨善乐,一位被埋没的天才作曲家

作者:周碧华

这个人物藏于我脑海里几十年了,久久没有写他,是因为他与我有着某种关系,我若写他,恐有炫耀之嫌。

前不久偶搜网络,发现好些音乐爱好者试图借助强大的互联网获得“杨善乐”的有关资料,但无人能回答。

目前,网络上没有他的专题介绍,只有三处地方提到了他——

一是长篇论文《小提琴的艺术历史和人物》,此文先介绍世界级的小提琴作曲家和演奏家,再介绍中国知名小提琴作曲家和演奏家,提到大家都熟悉的马思聪时,就提到了“杨善乐”和他创作的《牧歌》。

二是介绍著名作曲家“张若迪”时,有如下文字:“1981年12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作曲班(今音乐学院),师从老一辈著名作曲家杨善乐、黄明先生。”

下面这段文字,是已知有关杨善乐最长篇幅的文字了:

“著名小提琴独奏曲《夏夜》由作曲家杨善乐作于1952年。作者当时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他从小热爱湖南家乡民歌小调和“地花鼓”音乐,因久别故里思乡情切,通过描写江南夏天幽美的水乡夜色,抒发怀念故里之情。其中不仅以“地花鼓”音乐为素材,而且还将其伴奏乐器一大筒的奏法移植到小提琴上,突出了水乡音乐的特色。195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作品试奏音乐会上首演。后被编入《小提琴独奏曲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53年)。1956年该曲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后被各音乐院校选为小提琴教材,后又编入《小提琴曲选》第七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此曲经多次演奏介绍,流传到台湾、香港地区和苏联、英、美及东欧、东南亚各国。曲谱被收入《1949~1979年小提琴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因它婉转动听的旋律,以及富于变化的感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广大中国音乐爱好者最耳熟能详小提琴独奏曲目作品之一。”

试着搜他的图片,只有《小提琴协奏曲》碟子的封面,此碟收入的名曲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牧歌》《在西北草原上》《夏夜》《良宵》《二泉映月》

其中,《牧歌》和《夏夜》就是杨善乐的作品,创作这些经典作品时,他才20多岁!据说,现在各音乐院校的教材中,他的《夏夜》是必教作品,而且是小提琴考级必须练习或考试的作品!

如此杰出的作曲家,竟然没有介绍他的辞条,没有一条新闻报道,没有一张照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音乐研究的重大缺失。那么,为了复活这位被埋没的天才作曲家,满足关注他的音乐人士的心愿,我有义务写下如下文字,丰满他的形象。

1981年春,我正在湖南师院(今湖南师大)读大一,一天,表兄金五一从老家安乡来找我,他受他母亲之命,前来湖南师院看望一个亲戚,“是你姨妈哩,就是你妈的亲堂姐”,他说。我十分惊讶,因为我从未听父母说过长沙有个姨妈。

我俩来到湖南师院南院(当时是音乐系和体育系所在地),终于打听到了我姨妈的住所,一个戴着眼镜、操一口东北腔的中年妇女开门时,我吃了一惊,太像我母亲了!

金五一报上他母亲的姓名,又报上我母亲的姓名,姨妈先是一楞,接着将我俩迎进门,端上茶后,便打听我俩家庭的现状。姨妈家住一楼,两室一厅,很暗,我从一间敞开的门里看见一个中年男人端坐着,姨妈说,那是你姨父。姨父只是侧脸微笑了一下,并未与我俩说话。吃饭时,姨妈做的水饺,还有一盘糖醋鱼,我吃不习惯。姨父看上去很虚弱,很斯文,很帅气,长相酷似演员赵丹,他简单地吃了一些便又回房间去了。

姨妈的三儿子,也就是我表兄,倒是个十分健谈的人,我也就是从他的描述中,获悉了姨父不平凡的经历。

姨父杨善乐,上世纪20年代末出生于湖南安乡县城一个富裕家庭,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武汉音专和上海音专学了10年音乐,是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先生的得意门生,毕业前就以《夏夜》轰动音乐界,贺绿汀先生希望他留校任教,但他选择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艺术部工作。表哥曾翻开姨父的相册,那里面有姨父和同事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照片,还有与郭兰英等女星在北戴河游泳的照片。

我姨妈家是大地主,解放后一家子受到管制。一天,姨妈买通看管他的农民,从安乡一路北上逃亡到了北京,找到未婚夫杨善乐是他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原来,他们的婚姻早由父母做主了。

有潘安之貌的青年作曲家杨善乐身边突然出现了一个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一时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杨善乐遵父母之命,娶了我姨妈,姨妈这才似乎获得了安全。可好景不长,1957年反右前,有人举报了我姨妈的身份,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每个从业人员的社会关系政审十分严格,两条路由我姨父选择,一是与姨妈断绝关系,一是离开北京。善良的姨父选择了后者,被下放(实际上是流放)到黑龙江省一个至今都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小县城——安达,从此与所有亲戚、同事、朋友断了音讯。

安达人民善待杨善乐一家子,并不计较我姨妈的地主成份。姨父安排在安达一中教地理课,姨妈在机关幼儿园当老师,他们在安达生育了三个儿子。离开了钢琴的姨父,为了不让自己一双灵巧的手指笨拙下去,买了一台缝纫机,自学缝纫,竟成了安达有名的裁缝!

1980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亚太青年小提琴名曲》,中国有一首入选,即杨善乐的《夏夜》,找中国方面索要作者介绍资料,中国音乐界才猛然想起杨善乐消失多年了,于是挖地三尺,终于在黑龙江安达找到了他!此时的杨善乐因为患严重的风湿病,身体极度虚弱。

而当时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之一的吕其明,正是他的同学。吕其明问他有什么要求,受够了北方寒冷气候的杨善乐提出回到南方。于是,组织上将他安排到湖南师院音乐系工作,我姨父姨妈带着小儿子和长孙女乘火车抵达长沙火车站时,大批音乐界人士前往接站,当看到当年作曲界的男神那副憔悴样时,都忍不住落泪。

姨父随即被送往马王堆疗养院疗养半年,我见到姨父时,正是他结束疗养不久。因为一直当中学地理老师,校方破例给他一个讲师职称,让他带学生作曲。前文提到的著名作曲家张若迪,正是这段时间师从于他。

如今,介绍吕其明的生平时,有“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的表述,如果杨善乐没有如此坎坷的人生,这样的表述或许就用在他身上了。但历史没有假设,只有叹息、再叹息,幸有他的《夏夜》等经典之作,让历史绕不过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