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尚小云师父朝夕与共(一)

 芷斋随笔 2021-07-21

与尚小云师父朝夕与共

毛世来

在我国的京剧史上,梅、程、荀、尚四大名旦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形成各自的流派,继承和发展了京剧旦行的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可谓是妇孺皆知、声震中外,堪称当今京剧界的四位宗师。

尚小云《梁红玉》剧照

尚小云先生嗓音清脆宏亮,吐字清晰,娓娓柔嫩,且基调清刚爽快,唱功独具特色。他继承了陈德霖老前辈的表演艺术,又揉进别派之所长,加以综合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文武并重的尚派艺术。尚先生的表演以其铿锵有力的劲头儿,刚劲激越、千回百转的唱腔赢得无数量观众的推崇,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声蛮京剧艺坛了。

一九三四年初,富连成社“盛”字辈的大师哥们学业满徒,两年的义务效力也已结束,几位锋芒初露的演员,像刘盛莲、陈盛荪、杨盛春等,在李盛藻的带领下一同南下去上海挑班唱戏去了。这虽然名扬了富连成科班的声望,但也给科班造成一时的困难。因“盛”字科的展翅高飞,“世”字辈的羽毛尚未丰满,大有青黄不接之势。

我们“世”字辈的师兄弟们虽多次与大师哥们登台演出,但终因年岁小、入科时间又短,一时很难挑起大梁来。我与李世芳等人虽略略有点小名气,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可以说是有一些“叫座儿”能力,但功底尚浅,火候有逊,只能表演一些像《拾玉镯》、《悦来店》、《起解》等一些小戏,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

1934年尚小云、尚富霞与毛世来、李世芳

袁世海、张君秋、等合影

一时间科里的营业就显得萧条了,可以说是出现了危机。当时,社长叶春善的挚友、名冠艺坛的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毅然应邀来到富连成,决心以其一腔热血,哺育这些尚未成材的青少年,使他们也能撑起科班的大梁。

当时,我们听说大名鼎鼎的尚小云先生要来上课,一个个真的是欣喜若狂!当时我们虽然小,但尚先生的大名早已熟知,可从来连做梦也没敢想过跟人家学戏。自己吃几碗干饭还不知道吗?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资格和这么大的“角儿”学戏。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怎么能不使我们受宠若惊哪?我从心眼里感到:得此良师,实为三生有幸啊!

尚先生给我们说戏的时候,是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由浅入深,见棱见角。小孩儿脑袋瓜灵活,模仿能力又强,所以大家都进步的相当快。现在我有时候回忆起初次见到尚先生情景,自己不禁失声发笑。当时我们真的像小巫见大巫似的在大人物面前,紧张的连手脚都没地方放了,吓得出了一脑袋的白毛汗哪!不过,有一点大家是都下定了决心,绝不失此良机,一定把尚先生所传授的技艺一点不走样的学到手。

我就像着了魔似的,别人睡了我不睡,别人没起我先起,没昼没夜的几乎脑海里全是尚先生的身影。我极力的追忆着,模仿着。尚先生看到我如此用功,心里也非常高兴。尚先生的管事赵砚奎先生(当时梨园公会副会长)与尚先生为挚友,他很赞赏我,说我的唱、念、做、打真有些像尚先生,便有意介绍我拜在尚先生的门下。可又不知道尚先生愿意不愿意收?就试探着透透话,没想到尚先生一口就答应了。于是,赵砚奎先生征得叶社长的同意,由我师父萧连芳做主。富社管事的善保臣和赵先生为介绍人,在北京前门大街的鸿宾楼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那年我只有十五虚岁,十三周岁。

尚小云演出《天河配》剧照

那年月,为号召观众每年都要唱几次应节戏。所谓应节戏,就是根据时令演出的戏。虽说当时已经改用国历,可是一般人好像是有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定例,仍然是按照旧历的季节来演唱。如正月初一要唱《天官赐福》、《红鸾天喜》、《七子八婿》、《摇钱树》等,元宵节要唱《元宵谜》、《大闹花灯》等,端午节要唱《白蛇传》、《五花洞》、《混元盒》等,乞巧节演唱《天河配》,七月十五叫中元节,各班都演《盂兰会》,中秋节演《天香庆节》、《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等。观众似乎是非看应节新戏,不足以点缀节日。193406月,眼看快到七月七了,尚先生就给我与李世芳两人排了《天河配》,我们两人都很用功,互相勉励、互相督促,真有点“突飞猛进”了!过去,每年的旧历七月,“富连成”社也都排演《天河配》,但都是沿着老的套路,服装是穿褶子、梳大头。而尚先生给我们排的新《天河配》是根据我们青少年的特点,大胆创新,走了一条新路子。织女与众仙女改梳大头为古装,采用新颖的服装。尤其是“沐浴”一场,台上是十多个外披红纱、粉纱的小仙女,在灯光下飘然起舞,宛如九天仙女下凡似的。这在当时可称起新闻事,我们的《天河配》一经上演轰动全城,不但爱好京剧的人争先相观,就是那些不爱听京戏的人也闻名来欣赏,一睹为快!演出时,掌声和叫好声不绝于耳。

1934年08月11日《全民报》富连成社新排首演《新天河配》广告

连着演了近一个月仍然场场爆满,“富连成”社的名望在一度低落之后又兴旺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