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坊·美文」上官建国|井边有棵甜杏树

 谭文峰sdqtneyj 2021-07-21

作家

干线

井边有棵甜杏树

我们村子最西头,有一眼不知道凿于什么年代的大口井,井很深,水很甜;紧靠井边长有一棵不知种于什么年月的歪脖老杏树,春夏时节枝叶繁茂,将大口井的上空遮盖得严严实实。每至端午节前后,不仅挂满枝头的大黄杏儿肉厚味甜,而且砸开杏核那鲜嫩乳白的杏仁也是又脆又甜。清风从树头掠过,大半个村庄都氤氲在幽幽的香甜气息中。

距离井和杏树五六十米的东北一隅,有三间芦苇苫顶黄泥涂抹的草屋,里面住着一位年近70岁的孤寡老妇人。她虽为妇人却生得五大三粗,说话瓮声瓮气,走起路来一双大脚跺得地面咚咚响。她脾气暴躁性格倔强,但从不主动惹事,倘有人招惹了她,定会拍着大腿一跳老高骂个昏天黑地。招惹她的人若能及早识趣赔个不是,她倒不计前嫌,更不记仇。她姓张,我们这代晚辈称呼她大奶奶。

每当青杏变黄,我和我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蓬头稚子觊觎又绵又甜的大黄杏由来已久。阴历4月末放晚学后,一出校门,空气里大黄杏的香甜气味直袭肺腑,馋得我还有小旺、德先、天宝无不咕咚咕咚咽口水。想吃杏,我和他们商定,晚上偷杏,秘密行动,谁也不许当孬种。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在夜幕掩护下悄悄爬进篱笆墙挨近杏树。由我领头脱掉裤子扎紧裤筒搭在脖子上,一个接一个爬上树,将那一嘟噜一嘟噜半青半黄的杏捋入裤腰灌入裤筒。头顶是眨着眼的星星,身下是黑咕隆咚的大口井,尽管我们小心翼翼,但总会弄出点声音。张大奶奶的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从里面抛出一把笤帚,却没人出来。我压低嗓门说:“快撤!”随即一个接一个爬下杏树钻出篱笆墙落荒而逃。张大奶奶高大的身影早已闪出屋门,捡起地上的笤帚追了过来,她一边追,一边像一头暴怒的狮子一般地吼道:“小小年纪不学好,偷我的杏,当贼呀!看老子怎样拾掇你们这些兔崽子。”没多大功夫她就追上我们四个正在逃跑的小光腚。我们在她狗血喷头般的痛骂声中吓得缩成一团,她手中的笤帚疙瘩高高举起上下舞动,但最终没有落在我们的身上。我带头求饶,她却得理不让人,喝令我们排着队去学校向老师认错。进入校长办公室她就喊:“校长啊,你教的这几个娃娃放了学偷杏,学坏,请老师从重发落,让他们长点记性。”说罢便气冲冲地出了办公室的门。校长低声下气地直向她赔不是,将她送出校门,返回办公室看了一眼我们的狼狈相,简直哭笑不得。校长先让我们倒出杏子,穿好裤子,接着便是一通声色俱厉的训斥,并要我们写出深刻检查,给杏树主人送还黄杏赔情道歉,保证永不再犯。

厄运远未结束。我从学校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色沉郁,不言而喻定是那老妖婆已向我的家长告了刁状。回答完父亲的问话,父亲便将我摁在他的大腿上,抡起鞋底在我的屁股上一顿暴揍,好一阵鬼哭狼嚎,最后让我在祖先牌位前跪一个时辰,作了痛改前非的表态才让我睡觉。第二天到学校见到与我共同偷杏的其他三个人,有的捂屁股,有的踮着脚,都是一脸沮丧。不用问,他们都挨了家长的暴打。

端午节的前一天我去河边割艾草,从张大奶奶的篱笆墙外经过。只见张大奶奶搬了两根木椽搭在大口井上,又扛了一卷草帘覆盖了井口,接着举起一根长竹竿呼啦呼啦地敲杏树枝。黄澄澄的大杏哗哗地往下落,有的落在草帘上,有的落在草丛里。看见她,我自然想起令人毛骨悚然的鞋底。这个是非之地不可停留,我撒腿就往河边跑。

太阳落山了,上弦月挂在西天,像一条亮晶的弯弯的船。我们一家人正在煮糯米包粽子,房后大路上突然响起咚咚的脚步声,我思忖定是张大奶奶又来找茬,急忙进屋躲起来。她人没进院,大嗓门就响起来:“明天端午节啦,我给孩子送杏来了。往后年年都要送,让你这个馋嘴的猴吃个够。”说着话她便把一柳条篮黄杏递到我母亲手里,母亲要给他钱,她吼道:“钱什么钱?我不图钱!”。后来我才知道,她不仅给我家送,而且也给我那几个挨了打的小伙伴家里送。从此,她年年端午节都个哦我们送,从未间断。

我考入完小的那年春天,张大奶奶病入膏肓。古人说受人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我和曾经偷过杏的小伙伴轮流到她家伺候,帮她挑水、洗衣、请医、买药、烧水。

一个月过后的一个周末,张大奶奶以不容辩驳的口气对我们说:“你们把井边的那棵杏树锯掉!”我们问为什么?,她说出痛心的往事:“40多年前,我9岁的独生儿子瞒着我上树摘杏,就是掉进这眼井里淹死的。为避免再发生悲剧,我年年都在杏儿熟时严防有小孩上树,以免再出现人命关天的大事。往后我恐怕不能操心了,马上锯掉它!”

在她命令般的催促下我们只得照办,在锯齿刺刺拉拉的响声中,那棵歪脖老杏树以极不情愿的姿态轰然倒地。就在我们因失去老杏树的怅然泪光中,却发现在远离大口井的地方,张大奶奶早已种下一棵年轻的甜杏树。春风里,阳光下,那棵小杏树粉白透红的杏花,开得正艳,像一团落在院中的美丽云霞。啊!那是张大奶奶留给世界上最后的笑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