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冲封氏两代茶人与中国近代茶业先驱陆溁的滇西茶事

 人和月 2021-07-22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它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再向西,则是现属缅甸的野人山-或叫茶山。腾冲有多座活火山、大量温泉热海、湿地、地质层理、文化小镇、国军墓园等等令人赞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腾冲也产茶,早在元代,这一带就有茶叶贸易存在。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这里的金齿百夷就是腾冲、德宏州的少数民族。

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也说,滇滩关外,“茶山野人时以茶、蜡、黑鱼、红藤、飞松五种入关易盐、布”。清代,腾冲境内只有南部的蒲川产茶,为小叶种茶,产量有限。那时腾冲人大多饮用滇滩关、铜壁关等八关之外的缅甸大山茶和边境的南坎茶。竹筒茶(或酸茶)也很流行。这与徐霞客所记相吻合。

1912年,当地有个叫封镇国(字佩藩)的人,因为率领腾冲的民团,参与清政府镇压盈江、腾冲、缅甸茶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动乱,以军功被授予蓝翎都司的官衔,也就是正四品武官,在滇西一带很有影响力。民国肇始,由于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威望,被委任为小猛统(今永德)巡检官。他看到双江、云县、凤庆、永德等地大叶种茶叶种植给当地居民带来福利,就到勐库一带购买茶种,运回腾冲家乡窜龙村(又名攒龙村)试种。随后,他离职回乡,此时,他种下的茶子已“茶苗芊芊”,试种大获成功。

到1921年封镇国去世时,封家的茶园已年产茶50余担(约6千市斤),“开辟利源,家给食足”,封家人可以靠茶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这是腾冲大叶种茶叶之始。

对此,腾冲人,原民国总理李根源先生称其“德媲茶神”(陆羽),并写诗赞道:

攒龙村

群峰叠翠拥攒龙,茶树青青绣谷中。

采得芽尖八十石,巡司播种已收功。

封镇国去世后,曾担任过北洋议员,昆明市政公所会办(相当于市长)的腾冲县长刘楚湘在墓志中写道:

生民所资,饮食教诲。人嗜茶饮,芳香轻快。
陆羽博物,著经唐代。中土名产,舶翰海外。
厚生裕民,利泽悦兑。腾冲艺茶,青青薆薆。

人思倡始,歌君遗惠。我铭幽宫,传之万岁。

封镇国去世那年,其子封维德(字少藩)17岁。中学毕业后封维德回到腾冲,先后担任区长、腾冲乡镇长训练所教务主任、保山自制训练分所教务主任、县政府秘书等职,还被艾思奇的父亲委任为腾保等15署自制训练所教务主任,为腾冲、保山、龙陵、镇康、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泸西、泸水、碧江、福贡、贡山、德钦等县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还为修筑滇缅公路,修建腾冲的龙安桥、永安桥等铁索桥和功果桥、惠通桥等出力良多。

为发展当地经济,1939年,封维德在腾冲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组织当地村民“推广种植,以期增加产量,复兴农村。”次年,他通过李根源联系了时任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教务主任,中国近代茶叶的开拓者陆溁,并写信,希望对方惠寄“中国茶叶公司茶叶合作社章则”和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之各种课本一份,以便学习推广。

陆溁(1878—1969),号澄溪,江苏常州人,1878年 (清光绪四年) 生。1905年,作为书记,随时任江宁盐司督理茶政盐务的道台郑世璜等一行九人一道,赴印度、锡兰考察种茶、制茶和烟土税则事宜。1910年,奉命赴九江湖北等处考察茶务,并著有《调查国内茶务报告书》。1914年任北京政府农商部佥事,兼整理全国茶业事宜。 

1915年,奉命创建农商部安徽模范茶场并首任场长,此模范茶场即为祁门茶业改良场的前身。该场拥有示范茶园13公顷,采用条栽、修剪、施肥等新法种植,并自行设计制造小型揉捻机加工红茶,下设历口、秋浦和江西修水、浮梁四个分区。

1922年,调回北京的陆溁在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的云南腾冲人李根源手下工作。这为他后来到云南腾冲工作打下伏笔。此后,他出任祁门茶厂、湘、鄂、皖、赣、闽、浙等省茶山视察专员。1937年,中国茶叶公司成立,陆溁被聘为技术专员。

1939年,受云南省政府之邀,陆溁与政府要员、银行高管、思普企业局总办等一起当选云南茶业改进委员会委员,并被委任为新成立的云南茶业技术人员训练所教导主任,办理教务、训育事宜。

1939年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学生结业摄影

前排左四为时任教导主任陆溁

在陆溁帮助下,封为德参考安徽和凤庆的书籍,结合自家种茶和腾冲实际,编写了《种茶浅说》一书,陆溁为此书欣然作序。

1940年底,陆溁结束了宜良的花茶制作和中茶公司《制茶法全书》的编写,来到腾冲。陆溁利用窜龙村的茶叶,制成红茶、乌龙茶、绿茶、白毫等茶,各界人士品尝后,大为赞许。他们一致认为,腾冲有发展茶叶的潜力。

陆溁发现:一、腾冲地处边地,对外贸易进多出少,急需找到一种经济作物进行平衡;二、腾冲各地,气候土壤适宜种茶,但对当地制茶工艺,他只讲是用极简单之锅炒土法,并未说明这种土法是现代磨锅茶式的炒青还是炒而复曝的晒青茶;三、为支持政府禁烟,可以用茶叶作为农民禁烟的经济替代;四、腾冲——八莫(缅甸城市)公路的修建,为腾冲茶借道缅甸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的设想,包括:培训学生,集资建立机械化、半机械化茶厂,去茶区添办茶种,自制堆肥、绿肥,茶树之间间种其他作物,兴办农村合作组织,同时用已经栽种成功的龙川茶试制绿茶、红茶、乌龙包种茶等,以探究腾冲茶究竟适合制作何种茶叶。

有了陆溁坐镇,封维德更有信心了。他请当地最有影响的官员李根源、刘楚湘出面,组织成立“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并创立茶林学校。李根源、刘楚湘、封维德率先认股,聘请吉如膏为总务主任,陆溁负责技术。他们从凤庆、双江采购茶籽205驮,运到腾冲,划定茶区,播种育苗,成活数百万株。同时,利用本地已有的茶树资源,制作了适合缅甸、新加坡销售的白毛猴茶、白毫红茶、橙色白毫等高档茶,运销缅甸、南洋。

但是,第二年的春天,日寇攻陷腾冲,人民涂炭,学校被占领,公司也被扼杀在襁褓中。李根源(印泉)、陆溁(澄溪)、刘楚湘(梦泽)以及封维德等人的茶叶兴边、茶叶救国之梦也被中断了。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县长跑了。刘楚湘、封维德、陆溁他们随县里的抗日民众逃到腾冲县北部的界头,和日军打起了游击,他先后被预备二师、36师委任为参议,负责协调粮草等工作。不久,封维德接到命令,代理现属德宏州的梁河设治局局长(相当于县长)。在梁河,他一边为抗战部队筹措粮草,一边写每月的敌情通报,还成立了两个小型的实验性茶叶种植场,从家乡窜龙驮来18驮茶种,在梁河县的回龙寨种植,建立起回龙的第一个茶园,成活茶苗一万六千余株。也就是说,现在小有名气的回龙茶,是封维德从腾冲引种的。

1943年1月20日,日军137人带山炮两门,机枪12挺,进攻封维德的设治局办公地,他们坚守数日,寡不敌众,赶紧撤退,在牺牲两名警察,损失7枝步枪后,其余人员逃出梁河,封维德又回到界头和腾冲的抗日军民汇合,合署办公,共同抗日。

反攻时期,他带领民工抢修龙文桥,经7昼夜的努力,大桥修通,他因此受到军方的传令嘉奖。

抗战胜利后,梁河共建实验茶园两处,雇佣职员四人。同时,调整乡镇,连编保甲,建筑桥梁,便利交通。整理财政,减轻负担,筹设卫生院,防疫救人。提倡教育,不遗余力,创办中心学校6所,保国民学校43所……

此时,腾冲县恢复了“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他们以每月10万金元卷,每年100箩谷子的待遇,把正在重庆复旦大学茶学系教书的陆溁一家又吸引回了腾冲,此时,封维德仍是公司股东。

1954~1955年,封维德担任保山专区建设科负责人,主要负责农业、水利等工作。当然,可以为国家换钢材、换机器、换气油、换康拜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急需的茶叶,是他工作的重点。他在保山专区所管辖的各县,包括保山县(辖今施甸县)、腾冲县、昌宁县、泸水县、龙陵县以及下辖的德宏自治区的各县开设茶业辅导员训练班,茶农训练班,大力推广茶叶种植。

从1955年保山专区参与茶叶培训会人数,可看出当时各县的种茶规模。

培训人数

此时的新茶园,着力于推广等高带状茶园建设,茶园周边,打埂、挖沟、种龙舌兰(天然的带刺的篱笆)、修防火墙;技术方面,着力于推广不平锅;设备方面,着力发展木制揉茶机和水力揉茶机。

封维德既是领导,也是主要授课教员。他们研究出一系列向文化水平不高,祖辈以打猎、种植为生的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宣讲茶叶的窍门。农民不愿种茶,就带他们做算术,算一亩茶的价值比种苞谷高多少,能换回多少钢材;农民记不住种茶的方法,他们就把它编成流行歌曲,用唱歌的方法,使辅导员们在头脑中对茶叶技术和知识形成机械记忆,以使他们记得更牢,理解更深。潜移默化,将茶叶技术和理念牢记于心。

茶业管理评论
茶业管理评论
“邓博士”邀您一起,谈茶业,说管理,聊茶业管理。本公号主理人邓增永博士曾在多家茶企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创造过茶行业多个经典案例,是中国茶业小产区理论的首倡者和实践者。
19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封维德随保山的机构一起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在政协农业水利委员会工作,1958年去世。

必须承认,封家两代人和他们请来的专家陆溁,对保山市和德宏州茶叶产业的初创,居功至伟,培养了很多茶农,也给后代留下了很多参天的茶树,泽被后人。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保山的茶叶种植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带领下,发展迅速,昌宁县最为突出。在老书记退休后坚持造林的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也留下了很多生态良好的野放茶树。

回到腾冲。现在的腾冲,既有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也有适制红茶、普洱茶的大叶种古树茶、茶园茶,还有本地特产绿茶——磨锅茶,此外还有引进的高山乌龙茶,遮荫种植的抹茶……。

当年封镇国种植的茶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陆溁试制过的产品,也都全面量产,民国以来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全面开花结果,造福乡人。

(昆明晓德书号、懋勤轩等机构为本书提供大量背景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附录一:封维德为其母写的生平

母,谢国纪之女。

母仪足式,节义可风。相夫则维志,述事尽萍繁。盥待之仪,教子则移孝作忠,有封酢饷土之义。故厥夫从政,无内顾之忧,令子从戎,至杀敌之果。实巾帼之难难可贵者。

光绪末,先后率团练参加剿办盏西裘塘黑山少爷野夷之乱,盏达放蛮寨野夷之乱,以军功被授蓝翎都司。

民国委镇康小猛统巡检。由缅宁县之勐库购运茶籽,归里试种。辛勤擘画,循序举办。次年冬,先严解组归里,则茶苗芊芊,试种成功。

至今,每年产五十余担,家给食足,新辟途经,开创利源。斯乃先严之热心倡导,而生嫡母之勤劳臂助以成之也。

附录二:封维德民国时期的个人总结

民三十年(1941年)二月,开办腾越茶林专门训练所,训练学生,实习种植采制,力谋推广。并组设腾越茶林公司,招收股款。至顺宁、双江采购茶籽二百零五驮,运来腾冲,播种育苗,划定茶区,准备次年移植。

民三十一年八月,奉委斯职(梁河设治局局长),随军到局视事,考察气候土质,适宜种茶,即购买山地一形,砌壕垦荒,采办茶籽,成立实验茶园,以为示范。继因国军转进,局署被敌焚毁,转进腾北组织行署,遂致搁浅。

民三十三年五月,随军反攻,九月到局供职,即继续工作。

民三十四年六月,移种茶苗一万六千余株,设园丁二人,负责除草培壅,并设立省小校园,学生以劳作时间培植茶丛。

(本文为作者杨凯先生为「茶业管理评论」提供的原创稿件)

作者简介

杨凯,晨光出版社编审,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曾主创光盘《实战普洱茶》和同名图书(有中文版、韩文版),《普洱茶溯源与流变——号级古董茶事典》(台湾五行图书出版)、《从大清到中茶》《茶庄 茶人 茶事——普洱茶故事集》等书籍。长期在大陆《普洱》、台湾《茶艺 普洱壶艺》等专业专业杂志担任特邀撰稿人。

目前正全面研究云南茶史、茶文化,将云南茶文化放在全球大的历史背景下,以文献作主线,结合口述、田野调查、家谱做研究,重点研究民国时期云南茶庄、茶号和茶人的踪迹史,民国公营茶业史和云南茶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