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口之战:“无功而返”背后的醉翁之意与弦外之音

 巴西太守 2021-07-22

公元220年,东汉权相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权位。同年,他代汉自立,建立曹魏。

曹丕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得好好谢谢江东的孙权仗义出手,帮自己家解决了北伐襄樊的关羽。所以他按曹操对孙权的约定,放弃了被关羽打残了的襄阳给孙权作为酬劳,并热情地邀请孙权的儿子孙登来进行友好访问,以便当面致谢。

但曹丕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孙登前来。他觉得可能孙权重建襄阳太忙,就派曹仁去接管了吃力不讨好的襄阳重建工作,好让孙权收点心,认真考虑一下孙登访魏的事。

可直到222年快过完了,孙登还是不来。为表诚意,曹丕觉得只能自己亲自登门致谢了,顺便作为领导指导一下孙权的工作。为表隆重,他不仅亲临宛城,还带上了宗室名将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五子良将之张郃、张辽、徐晃,方面大将臧霸、文聘,州刺史贾逵、王凌,谋士蒋济、辛毗、董昭、刘晔,兵分三路考察孙权在洞口县(今安徽和县)、江陵、濡须口的军事布置有没有疏失。

其中,前去考察洞口县的是曹休、张辽、臧霸、贾逵、王凌所统率的各州郡二十余军。新官上任的镇南将军曹休首先指出了孙权对重镇历阳的守御存在问题,并亲自给予指点:

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

◎胡三省曰:洞口在历阳江边。

孙权一看,自己不能让领导给看扁了,就派吕范统领徐盛、全琮、孙韶等人率领五军的兵力迎接。众所周知,水战是东吴所长,主场作战更可以扬长避短。

可是,天公不作美,之前濡须口之战,吴将董袭就不幸翻船,这次轮到了吕范,他的船队被大风吹到了魏军这边,受到了曹休、张辽、臧霸、王凌的热情款待,一下子就不见了数千人。

当得知张辽也来了,孙权就暗自叫苦——张辽检查工作一向苛刻,苛刻到江东的小孩听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哭。所以吕范输了本身并不意外,意外的是输的方式。如果大风属于天灾,还能怪老天爷,那么另一件事,就怪不得旁人了——

同样为了表达诚意,孙权派弟弟孙朗随吕范一起接待曹休。可没想到,孙朗有特殊爱好,喜欢玩火,一不小心烧了吕范的军需物资,吕范只能撤军退守和魏军隔江喊话互道问候了。

不过曹丕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张辽由于带病指导工作,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过完年,曹休又派臧霸带着五百轻舟和一万敢死队去考察孙权在徐陵郡(在今当涂,和后来的京口、镇江、润州不是一处)的防御工作,并且放了一把火检验了一下孙权制造的攻城车的性能。这一考察,又是数千人不见了。

可是,孙权派来迎接的贺齐还没到,曹休、臧霸就先动手考察了,是不是太着急了一点?天地良心,人家贺齐来晚了是因为路远,不是态度问题啊!

因为来晚了,贺齐没赶上那场要命的大风。他到后,当即重整了防线。曹休看了一下贺齐的军队仪容,说:看到贺将军治军有方,我们也就放心了,考察合格,走吧。

这一来,徐盛和全琮就不乐意了:我们好不容易把残兵集合好,那么点人招待你们那么多人还有你们的轻舟,容易吗?你怎么光夸贺齐,不夸我们啊?难道我们不够优秀吗?罢了,罢了,曹休不夸我们,这不还有臧霸吗,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你可得给我们美言几句啊!

于是,礼尚往来之下,臧霸的小弟尹礼等数百人永远留在了江东。

随着东吴军队陆续到达,江陵、濡须的前线又传来了考察结束、城防完全合格的消息,曹丕觉得这次考察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春水也涨了,瘟疫也来了,再这样耗着怕要得病,就喊曹休等军队回家了。

先前东吴有个将领叫晋宗,去曹魏进行友好访问,被曹魏安排在蕲春进行一些睦邻友好的工作。魏军撤退后,贺齐眼看夏日炎炎,觉得晋宗工作辛苦,就亲自率军去蕲春接他回祖国休息了。

经此一事,孙权意识到自己的水平已经得到了曹丕的充分肯定,回想当初受封吴王时,从他自己到徐盛等人都觉得屈辱,便开始思考也许自己并不需要谁的领导。后来,他又请曹休来石亭考察,派陆逊招待了一番,觉得时机成熟了,便自立门户脱离曹家领导,单干了——那时,连曹丕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看起来,曹丕这次考察并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把时间、精力、金钱都搭进去了,还反过来折进去一个蕲春。

但是……

对曹丕来说,考察孙权并不是他唯一的目的。准确说,他要考察的对象还不止孙权一个,因为有一个看起来早就开始为曹家出工出力的大佬,事实上并没那么听话——

早在曹操还没打败袁绍的时候,他作为一个被俘的外人甚至亡命徒,竟然可以得到曹操“割青、徐二州”的超额委任;两个背叛曹操、被曹操下令斩杀的将领,他竟然敢打着义字当头的旗号自己留下任用。无非曹操忙于对付袁绍,哪经得起青徐再生事端,只能把自己差不多一半的地盘委任给这样在地方能压住场子的豪强,再有什么争端,能不计较也只能都不计较了,有时候喊不动他,只能舍近求远去喊吕虔、张辽;袁绍还有希望的时候,他心存观望,等袁绍势力看起来翻盘无望了,他才姗姗来迟地作势说派儿子去给曹操当人质。

于是乎,此公如此耍大牌,封户却和曹仁齐平,多达三千五百户。等曹操去世,此公留在洛阳的部下军队竟然以为天下要乱,一哄而散,曹丕还得给此公加官进爵以为安抚;曹休来接手青徐工作了,这位竟然对曹休说:“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

曹丕闻言,你臧霸这是要做什么?便以喊臧霸一起组团考察孙权的名义,在明明有选择的情况下率大军路过沛国观察臧霸的反应,安排工作时也委屈张辽给臧霸当副手,如果臧霸还想当搞半独立,那就只能派张辽委屈老朋友去向曹操汇报工作了。

当曹休因为从开战到袭击徐陵连连得胜,有些飘了,上言要自己渡江时,曹丕有些担心。董昭说,如果臧霸等将领不配合,曹休不可能成行。他分析道:

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

也正是因为臧霸日子好过了,年纪也大了,没什么多余的想法了,才使得他没有走上马超的老路。事后,没了利爪的他回京做了个执金吾,说起来是汉光武帝年少时的梦想、九卿之一,其实曹魏自有中领军、中护军,所以他只需要混吃等死即可。当然,尹礼是惨了点。如果臧霸不幸和尹礼一起上路了,曹丕也不会太伤心,臧霸战死还是退休不重要,总之连他老子曹操都无可奈何的青徐豪强时代,在他曹丕手里结束了。

其实,从人头的角度来讲,曹休、臧霸这一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魏军,恰恰是三路中收获最丰的。曹丕下诏称魏军此战“斩首四万,获船万艘”。

当然没那么夸张,后来曹魏中书监孙资说“昔文皇帝尝密论贼形势,言洞浦杀万人,得船万个,数日间船人复会”,而《三国志·国渊传》又记载曹魏为了夸大战果,经常杀一报十。如果去掉水分,认为魏军实际斩首四千人,就和《孙权传》记载的损失数千人相吻合了。

虽然对孙权来说,洞口之战似乎有惊无险,但对曹魏来说,这却是一次足以载入军事史的尝试。大约60年后,晋将王浑追随曹休当初的脚步,再次占领历阳,使得东吴重兵把守的濡须、东关成了马奇诺防线……

当然,这事也怪不得吴末帝孙皓,沿江需要防守的地方那么多,他哪能保证每一处要塞都有足够的兵呢?

IOS系统打赏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