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A177:烟花三月下扬州——读《斗宴》

 望月听雪bella 2021-07-22

/望月听雪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悠长亘古的岁月里,积淀出了一个美丽如水的江南小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扬州城数度繁华,尤以两汉、隋唐、清代康乾年间为盛。多少的文人墨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隋炀帝三下江都,康熙、乾隆多次“巡幸”,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郑燮、朱自清以及马可·波罗、崔致远等大批中外文人雅士在古城扬州留下千古佳作,其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以食为天”,如此的盛况空前,商业繁荣,自然为饮食文化带来了契机。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发源于扬州、淮安。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淮扬菜荣幸地被骚客们从食苑领进了文苑。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流泽世代,大大促进了饮食文化风格的形成,文学推波助澜的汗马功劳是显而易见的。园是名园,人是文人,食是美食。缘结三重,便留下了种种生活,香飘万里、流芳百世。

       扬州厨刀,名动天下。淮扬菜注重菜品形态,运用花刀镂刻而成的瓜雕被称为扬州一绝,而淮扬厨师靠着一把菜刀,就能做到前劈、中切、后斩,最见功力的就是淮扬菜翠珠鱼花中的十字花刀,每刀间距五毫米,剞刀穿过鱼肉,至皮不破,整个制作只用一把刀就完成了剁切片剞等多种刀法,酸甜的酱汁沿着花刀形成的沟壑,如水行深谷,浸透鱼身,烹制后,鱼肉外脆内嫩,甜酸适口。清代惺庵居士的《望江南》词:“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扬州地方官员也曾呈上“九丝汤”。“九丝汤”就是用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等,再借用鸡汁,复合多种佐料的鲜香,沁入豆腐干丝中。现今的大煮干丝,比起“九丝汤”,已有了很大发展。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每到饭时,觥筹交错、宾朋满座,一派“万商日落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的繁华景象。

       故事发生在这座小城的三大名楼之间,第一酒楼“一笑天”,位于城北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中,已有百年历史,悬挂在酒楼正厅中的一块牌匾,以上好的楠木制成,历经岁月沧桑,成色仍乌黑发亮,牌匾上写着四个苍劲挺拔的金色大字:烟花三月。关于这四个字,流传着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一笑天”的兴起,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一笑天”的主厨是一个百年难遇的烹饪奇才,他深谙淮扬菜系的精髓,不论什么样的原料,经他之手,便成为一道色香味浓郁的名菜,人们给了他一个外号“一刀鲜”。乾隆下江南,特地来品尝“一刀鲜”的淮扬菜肴,并赞不绝口。此后,每次南巡,乾隆爷都会让“一刀鲜”御前候驾。于是,“一刀鲜”愈加声名鹊起,“一笑天”亦成了淮扬饮食界的翘楚。时光流逝,几十年光阴流水般飞逝而过,乾隆退位,嘉庆皇帝即位。此时的“一刀鲜”也到了花甲之年,在家养老。这天,突然从大内传来了六百里加急文书,要调昔日在乾隆爷御前候驾的“一刀鲜”进京。原来,乾隆爷身体日渐衰弱,已近大殁之时。近日里,他突然胃口大坏,茶饭不思,后宫御厨总领姜大人想尽办法,做了各种美味佳肴,乾隆爷却依然难以下箸,因此想到了当年“一刀鲜”的菜肴甚合君意,于是才有这千里加急调令。“一刀鲜”进了紫禁城,当天就做好一道菜肴,送入后宫。乾隆爷食用后,叹道:“这么多年了,只有这个一刀鲜还能体会孤家的口味和心意。”随后御笔亲赐菜名“烟花三月”。回到扬州,圣宠隆恩,名气更响了,但“一刀鲜”从未做过这道“烟花三月”,自此这道菜便成为其家族秘而不宣的绝技,代代相传。

       如今的“一笑天”老板却并不是“一刀鲜”族人了,仅是当年店里的一个伙计,文革期间,“一刀鲜”族人一去杳然,临去前,把一身烹饪绝学写成册子,留给了伙计,这个伙计就是现在的老板,徐叔。沈飞是店里的一名菜头,就是专门负责买菜的人,在后厨里,地位是最低的,可是他安于现状,从未想过学习做菜,过着这样惬意悠闲的日子而乐此不疲。因为徐叔决定退隐,宣布了由他的徒弟凌永生接任主厨,消息传出,另两家扬州城数一数二的酒楼提出“名楼会”,烟花三月,扬州斗宴徐徐拉开序幕。这是“一笑天”生死存亡的一战,从帝都而来的不速之客,为这场比拼增加了神秘莫测的悬念。姜山,祖先曾经在大内担任总领御厨。而他此行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看一场擂台那么简单。若干年前,“一刀鲜”传人突然来到京城,挑战所有京城的名厨,并且胜出,但在胜出的那一刻接了一个电话,自此便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无声息。姜山的父亲作为大内御厨总领后裔,亦是败北,于御厨家族始终纠结着一个谜题,当年的“烟花三月”究竟是一道什么菜品,使得乾隆爷对于其他的山珍海味均不屑一顾,独独青睐这一道菜肴。

       究竟最后“一刀鲜”传人有没有现身,究竟是谁曾经打遍京城无敌手,而这道“烟花三月”又是怎样的一道菜,能让处于高处的乾隆爷赞不绝口,御笔亲题匾额赠佳厨。乾隆赐封神秘名菜引发南北厨神百年大战。最后一战,究竟鹿死谁手,谁又是厨界至尊?厨界第一高手被逼再现江湖,百年第一名菜揭开神秘面纱。一段荡气回肠的美食佳话,一部勾起食欲的江湖传奇。原来这“烟花三月”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种人生,一种心态,一种情怀。“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首“孤篇盖全唐”的佳作,出自张若虚,扬州人氏,“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同样的,“烟花三月”一枝独秀,技压群芳。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