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武术三步功夫,九步练法

 tjboyue 2021-07-22

如果拍一部戏,没有剧本,很难拉到投资,因为没人会看好一部没有剧本的戏;如果造一座桥,没有蓝图,天知道会造到那里去。

练习传统武术,如果没有详细的进阶计划,要么失去信心,要么把小学课程当作博士课程来读,天天算一加一,是学不会微积分的。

说起传统武术的进阶计划,形意门说是明劲,暗劲和化劲,八极门说是沉坠劲,对拉劲和缠丝劲,太极门说是招熟,懂劲和接力神明,各门派说法不一,但内容应该差不多。

不论外家和内家,也不必分南拳,还是北腿,就是西洋拳的的初始训练,应该都是从打熬筋骨开始吧,如果身体的速度,力量,硬度不够好,应该不能实用吧。

各家入门,其实都讲松,我们要知道肌肉,筋膜都是依附在我们骨骼上存在的,如果我们的骨骼倾斜,错位,甚至变形,我们还能松的下去吗?

所以我们在讲松以前,还要骨骼顺,比如头正而起,沉肩坠肘,松腰落胯,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调整骨骼的。

我们入门的第一年时间,大多都是在调整骨骼,我有一个徒弟,特别敏感,他仅仅调整骨骼,就花费了两年时间。

骨骼调整好了,我们有了根劲,有了沉劲,身体的肌肉筋膜才能顺,才能真正的松了下来,所以入门第二年,你会遇到松的问题。

在研究松的时候,我们要研究表皮的松,肌肉的松,更要能体悟到内脏的松,意识的松,在我的实践中,体悟内脏松的方法最好是七天小辟谷。

很多人研究松,喜欢讲沉坠劲,喜欢拿面袋子作比喻,其实传统武术讲究阴阳互根,松到极致,应该是虚灵顶劲,就好比风吹杨柳,这样的柳枝才是真松,要把自己变成杨柳枝,不要变成柳树,柳树那是沉,不是松,这就是心意门百枝上风摇的拳意。

经过第一年的骨骼调整,第二年的松的练习,我们就来到第三年,第三年我们练习的叫整,把我们的骨骼和肌肉练成一块,找到并练习丹田核心,最终形成整劲,这就是形拳的练习过程,也叫三年一小成。

经过三年的训练,我们形拳成就,可以研究气拳啦,第四年我们研究的是上气练习,在第三年整劲丹田核心的基础上,我们开始配合呼吸练习,前人把这种感觉叫泥中打拳。

第四年上气练成,第五年就是下气的练习,这是驱阴入阳的练习法,前人把这种练习法叫做水中打拳。

经过第四年和第五年的练习,我们就可以练习内气拳,这是第六年的内容,也叫气拳的练习法,这也叫中成的练法。

第七年我们练习的叫做意拳,以意形拳,达到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境界,我想王宇僧先生的:“身如贯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整体如铸”的四如境界可以解释吧。

第八年我们练习的练习知拳,类似太极拳的听劲,也就是杨家太极拳说的知觉运动,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大约可以比喻吧。

第九年我们练习的是神拳,这也是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的境界,以拳入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举手投足都是拳的艺术,这应该是拳道大成的样子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拳道修行,耐不住寂寞,不成;吃不得委屈,不成;不得明师,不成。

愿天下人人如龙。

传统武术三步功夫,九步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