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聖地之旅——04.圣墓大教堂

 Dyson丁丁 2021-07-22

日出前,一個人背著相機腳架,在昏暗燈光下的古老街道上一路向東快速急行。從獅門出了古城,稍事轉彎,便到了橄欖山。橄欖山道路兩邊基本上不是教堂,便是大片的墓地。邊爬坡,邊尋找合適的地點拍攝聖城全貌,今天來這裡的主要目的是拍攝日出的延時攝影。

夜裡的獅門,墻上有四頭石獅子而得名


在一大片墓地中,看起來視野非常開闊,不管三七二十一進去再說。在墓地中央靠墻處找了狹小的空地,設置好相機等待日出。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了,隨著太陽的慢慢升起,四面八方到處都是墓碑。一邊和這些異國的亡靈打了招呼,一邊慢慢離開。

一望無際的墓碑,而我就在中間,基本上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日出前後的聖城






日出後的耶路撒冷全貌


《耶路撒冷延時紀錄片》製作中,近期將上傳,敬請期待


回到了道路上,發現更高處有更好的拍攝地點,上去看看,同時為第二次拍攝尋找合適的角度。圖為聖殿山全貌:


原路返回,回到了半山腰拍攝延時攝影的地方,才發現墓園外面寫著:私人墓園,禁止入內!


再次回到獅門,已有遊客聚集:


早餐後,與同伴一起去往今天的第二個目的地: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去往圣墓教堂的路還挺難找,不過最終還是找到了,這是途中看到的一些情形:

聯合國的車輛:


陸續開門的小店


明顯是拱門改建的窗戶


賣菜的阿拉伯婦女


琳瑯滿目的醃製品


古代建築的遺存


拿iPad的僧侶


這座教堂所在地,被基督徒認為是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亡并復活的受難地。在耶穌受難300年后,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注意到這裡發掘出三個十字架,因此決定拆除了原先的建築并開始建造新教堂。教堂于公元326年開始動工,花了9年時間完工。

公元1009年,瘋狂的哈里發哈基姆摧毀了這座教堂。

公元1010年,修復工作開始,由於資金的匱乏,進展緩慢。

公元1099年07月15日,十字軍進駐此教堂,同時對原先的結構做了些許變動,并保留到了今天。

公元1808年的大火和公元1927年的大地震,給教堂帶來了巨大的破壞。而控制此教堂的各個教派討論了很多年,才于公元1959年開始達成一致,進行大修。

這就是圣墓大教堂的故事,而今天則有幸站在了這裡:


 一進教堂便能看到涂膏禮之石(Stone of Unction)。這塊石頭可以追溯到1810年,經常會有朝聖者在這塊石頭上跪拜以及小聲哭泣,事實上也是如此。




接著上了二樓的受難地小教堂(Chapel of Calvary)。無論是方機會還是希臘正教,都一致認為這裡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




祭台下方便是受難石(Rock of Calvary)。


儘管自己是無神論者,但出於尊重會盡可能參觀各種宗教場所,而且常常感動于信徒們的信仰和執著。


路過正在維護中的亞當小教堂(Chapel of Adam),走下樓梯便是聖海倫娜小教堂(Chapel of St Helena)。據說海倫娜從這裡發掘出三個十字架,其中的真十字架(True Cross)被一名病人觸摸后大病痊愈后才得以確認。


墻上到處刻滿了十字架


地板上的馬賽克,該是諾亞方舟的傳說


回到地面層,十字軍教堂(Crusader Chapel)就在圣墓門口


圣墓(Tomb of Holy Stpulchre)到了,可惜外面正在維護,到處都是腳手架,天花板倒是亮點:




參觀圣墓的信徒眾多,而圣墓內僅有兩個平方左右,每次僅能容納兩三人參觀幾分鐘而已,且謝絕拍攝。在佈置簡單且莊重的聖地待了幾分鐘,便離開了。回到了教堂外面的陽光之下,有時候在思索,宗教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虛幻的呢?

在門口看著來來回回的人們,陷入了沉思:










時間差不多了,離開圣墓大教堂回旅店取行李,然後搬家。途中看到的神殿山岩石清真寺,後來花了大半天時間好好感受了一番。


年初曾花了很多時間拜讀了英國作家罗伯特·拜伦 (Robert Byron)的《前往阿姆河之乡》(The Road to Oxiana)。裡面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上海以西最出名的酒店便是耶路撒冷的大衛王酒店,而這座酒店後來也成為了眾多歷史事件的見證地。決定在此度過自己的生日,以期留下美好記憶。


住宿安頓好,再次回到雅法門。




大衛塔(Citadel, Tower of David),如今已是耶路撒冷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Jerusalam),裡面按照年代講述了公元前2000年到1948年的近4000年歷史。作為一名偉大的建築師,希律王建造了三座巨大的塔樓來充實他的宮殿。其中一座據說是仿造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

希律王死後,宮殿曾被羅馬行政官使用。據說本丟·彼拉多就是在此審判了耶穌(約翰福音18:28-19:16)。此建築在公元66年遭到猶太起義者嚴重破壞。

250年之後,拜占庭帝國誤認這裡是錫安山,并推斷這裡是大衛王宮殿,因此在遺址上建造了新的堡壘。

而今天的樣子要歸功於1310年的馬木留克蘇丹馬利克·納西爾(Malik an-Nasir)。

1531-1538年,蘇萊曼大帝進一步添加了新的建築,今天進入城堡的大門就是蘇萊曼大帝下令建造的。

1917年12月09日,大英帝國艾倫比將軍從這裡走過,接受了城市的投降,結束了奧斯曼帝國長達400年的統治。

一直猶豫著要不要去,最後想想還是放棄了,因為有了這個理由,下次還能再來!


很快便入夜了,古城內的街道分外迷人,充滿了歷史的氣息




回到了酒店,在迷人的夜色中,品嘗了酒店贈送的生日禮物




以及精美的小點心:


一個有意義的生日,便這樣度過了。

感謝陪伴在身邊的兩名同伴,以及遠在萬裡之遙的上海親友的實時噓寒問暖,這些都將成為不可磨滅的美好記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