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空下的安第斯——28.海軍博物館

 Dyson丁丁 2021-07-22

作為太平洋航線重要的一環,出色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瓦爾帕萊索成為南美洲重要的港口。依山而建的城市古老而又迷人,水手、碼頭工人和妓女給整個城市增添了幾分不羈。隨著1906年的大地震和1914年的巴拿馬運河開通,船隻直接從南北美洲之間穿行而過,港口從此貨運量迅速減少而衰落。但智利海軍總部今天依然坐落在此。

自1990年以來,瓦爾帕萊索便成為智利的立法首都,2003年不但成為智利的文化之都,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聖地亞哥大學附近乘車兩小時,來到了太平洋邊的港口城市——瓦爾帕萊索。還沒到車站,便看到了熟悉的辮子電車,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上海。

繁忙的聖地亞哥地鐵站



瓦爾帕萊索街頭雕塑



老式的辮子電車,以及與電車式樣一致的車站





下車後,在市中心安頓好住宿和午餐。便步行去往最感興趣的地方——智利海軍博物館。

在上世紀(1879-1883年)為了爭奪阿塔卡瑪沙漠中的鳥糞!是的,為了鳥糞而爆發的太平洋戰爭中,智利戰勝了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中間還有太平天國將士參戰的傳聞,令人總說紛紜。如今智利北部的領土都是當年波密兩國割讓的領土,使得玻利維亞徹底失去了入海口,成為內陸國家。了解了這個歷史后,對智利海軍便有了想了解更多的興趣。

太平洋戰爭后,智利新增的國土
關於太平洋戰爭,參見閱讀原文



海軍博物館坐落在瓦爾帕萊索城市最北端的Cerro Artilleria山丘上,可以乘坐上百年歷史的登山纜車上山,步行下山。

路過的海關廣場和智利海軍總部



太平洋戰爭勝利雕像



智利海軍總部



登山纜車在整座城市還有十多處,最早的建造于1883年,以蒸汽為動力,如今依然發揮著餘熱。





木質車廂





巨大的絞盤



港口全貌(全景圖見文末附錄



來到海軍博物館,館內陳設物品以太平洋戰爭內容為主,后加入少量現代戰爭的內容。同時在二層展廳,有巨型的戰艦模型值得參觀。同時中庭走廊有2010年智利礦難的救援設備“鳳凰號”。而鳳凰號的原型便是潛艇魚雷,該礦難事件後來被拍攝成影片《33》,自己已在多年前欣賞過。

博物館入口



智利海軍歷史上的將領和世界地圖彩繪玻璃





帆船時代船頭木質裝飾



太平洋戰爭時期海軍肩章



漂亮的軍官用餐具



六分儀



1877年的文檔



太平洋戰爭時期海軍艦船模型



 救生艇模樣的金質飾件



2010年八月,智利北部阿塔卡瑪沙漠內的聖何塞銅礦發生礦難,33名礦工被困礦下700米處。經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技術人員的努力下,被困69天后所有礦工全部獲救,成為了人類礦難營救史上最成功的案例。

此為魚雷狀“鳳凰號”礦難救援設備,每次可以拯救一名礦工



救援行動做成的袖標



救援行動簡介



“鳳凰號”救生艙特寫



根據救援行動拍成的影片《33》海報



二戰內容的展廳



 對智利海軍而言,這是敵國秘魯海軍艦隻模型





太平洋戰爭時期艦船內景再現



智利海軍“ALMIRANTE LATORRE”巨型模型

























海軍博物館中庭,部分區域在維修不得而入



木質結構顯示建築本身就是古董



中庭的加特林機槍





有著巨型智利國旗的展廳



金質軍官酒杯



博物館外的艦炮,對準港口,依然處於戰備狀態



博物館外的崗亭



離開了博物館,徒步下山。當年由於貨運量的減少,本來用於塗抹船隻的塗料便開始用於塗抹建築,導致了今天整座城市不但是花花綠綠的,還有許多精彩的塗鴉





 令人賞心悅目的建築



看看建築門洞大開,進去看到了不少黑法師



 而登山索道與步道同行





回到街上,發現有不少賣軍需品的商店,最終選購了些許紀念品







睡在軍靴裡的貓兒



再次來到海關廣場,正好遇到海軍士兵換崗,給有腔調的士兵拍一張



來到太平洋邊的港口,看到了熟悉的一幕。只是這裡是真正的大海,與上海的港口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可能見多了來來往往的遊人,貓兒非常的淡定



找到一家專門經營南美餃子的老店,再次品嘗了非常接地氣的美食



瓦爾帕萊索城鐵



日落後的海軍總部,藍色的建築甚至感覺有點迪士尼風格







附錄:瓦爾帕萊索港全景圖



海關廣場全景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