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醒

 新用户3040MMv7 2021-07-22

    印象里,此次缅甸之行,是从乌本桥的日出开始的。

    我们起个大早,披着未退的夜色出发。曼德勒还未醒来,但街上早已有了外出化缘的和尚,和准备营业的早点摊。乌本桥横跨在永生之城的一处大湖上。永生之城,阿马拉普尔,现在已是城郊的农村,却也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而乌本桥则是世界上最长的,也是最古老的木桥。

    我们到达桥边,夜色仍深,城市却首先于日出苏醒了过来。除了架设好长枪短炮的游客,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已经不少,年轻人顽皮嬉戏,中年人行色匆匆,老年人则抢占了桥头的凉亭,练上几趟“缅甸八段锦”。

    老爹早已健步走向桥的另一端,前去一探这夜色的究竟。老周则为寺庙门口的水罐摄了心魄,我只好独自一人彷徨在灯火阑珊的巷子里。桥头旁的河滩上,排着一家又一家的小餐馆,有的已经开张,有的仍似睡眼惺忪的,刚开始打扫卫生。不经意处,浮现出一抹亮色,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辆漆成草绿色的突突车,乖巧的停在一处门面前。突突车旁,立着大红色的可口可乐冰柜。小餐馆里的柱子上挂着很小的一台旧电视机。电视机下,穿着紫色风衣的金发少女,与肤色嘿呦的突突司机相对而坐。司机似正眉飞色舞的为雇主讲述着曼德勒和乌本桥的传奇故事。

    老周从寺庙门口脱得身来,老爹也打来电话,催促我们一同前去探索桥的秘密。我和老周睁大眼睛,沿着古朴的桥面,走向夜色深处。夜,却不似我们想象般那样的黑,桥面不宽,桥板长短不一,没有护栏,但宽度却足够行人来往、并行不悖了。走不远,我和老周到达桥上的第二座凉亭,老爹于黑暗中亦缓步返来。凉亭中早已聚集了三五中国老乡,男的支好“长枪短炮”,摩拳擦掌的等待日出;女的穿着时尚性感,求得风度,没了温度,只好靠发抖来抵抗这热带严冬早晨的寒冷了。

    时间距离日出时分已不远,我们决定走下桥去,从不一样的视角来欣赏这座古朴的柚木长桥。此时已经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分”,东方在不知不觉间已泛微白,一望无际的黑暗无声息的褪去,隐约看见桥下枯水期一望无际的稻田与大湖。稻田里,黑夜中那照亮佛像的明灯已灭,而未明的湖面上,朦胧的透露出游船的秘影。我们站在桥下反而更看清桥上行人的“真面目”。在桥上看风景的你,也成为我们在桥下仰望的风景。日出时分悄然而至,伴着晨曦,光影共舞,光明降至,黑暗无所遁形,大地揭开面纱,似万物也开始生长。

    不远处的湖面上,一艘不大的游船里挤满了乘客。一艘渔船,迎着朝阳,漂在他们对面。渔夫立在船头,对着乘客的镜头撒下渔网,捞起足够几日开销的丰厚酬劳。日头似突然就从鲜红的火云中跃出。河床上的道路也开始繁忙,行人、车辆宣起尘土,怀有身孕的农妇,提着尺寸夸张的木桶,打水归来,她天真的女儿跟在她后面小跑嬉戏,好奇的观望着这多彩的世界。她们就住在路旁的窝棚里,窝棚旁则矗立着一棵枯死多时的粗树。树的枝桠早已被伐光,枯黄的、沾满尘土的躯干孤零零的竖在那里,虽朝阳已唤醒苍翠的稻田,它仍透露出生活的苍凉与忧伤。窝棚顶部那抹艳绿也无法掩盖的这贫瘠的真相。

    悠悠古桥,伴着生命的嘈杂,其柔曼的身影,顺着朝阳,延伸到那光明之地。热带的村落,于严冬亦是绿意盎然,生机蓬勃。在这永生之地,庄严的经文唤醒僧侣,僧侣唤醒小贩;对美的企慕唤醒游客,游客唤醒渔夫;令人愉悦的旭日阳光唤醒农家的小女孩,而她所不知道的是,唤醒母亲的也许只是那艰难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