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出倒逼输入

 象忆图书馆 2021-07-23

最初听到这句话,是从古典老师《超级个体》中了解到的。

深以为然。

后来,了解到费曼技巧,更是坚定了这个想法。

输出是完成一个知识的闭环,讲解当然只是输出的一种形式而已,改变习惯,调整决策,升级认知等等,都是输出的形式。但讲解与分享是输出最简单,最明显的形式。

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外化为语音,文字,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有时会对人有许多影响,所以有人认为应该慎重,毕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而且世事险恶,你不知道自己说的话什么时候就被人利用,用来攻击伤害你。但总还是有人要说话的。

而且换一个视角,其实我们又能多么认真听别人说话呢?

真正听别人说话,又有多少上心呢?

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不关心!

所以很多人才需要制造舆论热点,以赢得他人的注意吧!

记录下来,可供将来的自己复盘,而且可供关心自己,想了解自己的人有渠道了解自己,譬如自己的孩子,或者至少年老的自己。

所以,我还是很提倡输出倒逼输入。

哪怕有时有些风险,会出乖现丑,会被有矛盾的人利用,但我想总体来说,还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事情做得最好的,在古代,自然是孔子,他述而不作,毕生言论被弟子集结,成为千古传诵的《论语》,另一位是佛陀,他的教诲,成为佛家的经典。

而在现代商业社会,读书服务也成为知识分子谋生创业的一条路,做的风生水起的譬如罗振宇以及樊登,他们整出来的得到,樊登读书会,我觉得都让人受益,大家也用前投票,表达了自己的充分肯定。

孔子,佛陀,罗振宇,樊登,都是很厉害的榜样,向他们学习,做不到那个程度,但我想方向肯定没错。

我自己的行动是:

建了一个学习策略交流群,也叫读书分享群。

以前是分享读书所得,现在做得更多,也学习罗振宇,想每天做些分享,3-10分钟不等吧。然后每周再分享些精读书籍的收获。

下面是我在群公告中的公开承诺(2021年7月7日):

我建此群的目的是输出倒逼输入,与爱学习,爱思考的朋友交流。

我自己承诺两件事:

1,一周七日至少五次三分钟分享,主要是泛读的书籍,提炼为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分享,欢迎交流,辩论,各位有什么困惑,也欢迎私聊建议,我们争取读书解惑;

2,每周周日22:00-23:00读书分享,这主要针对精读的书,读书分享会建立专门的群,大概语音分享的时间在三十分钟左右,会将群的二维码发到群里。

会提前发布精读的书,欢迎在群里提出自己对这本书的问题,期待,思考等。

两个承诺任意一个没有完成,会发红包以致歉

欢迎邀请同好入群!

同样希望输出倒逼输入,做出承诺的群友也可以私聊我,我会帮忙通告

想入群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公众号,说明要入群,我的微信号是:

bestbrainduhai

下面是在微信群里分享的第一次辑录:

第一周第一次分享

0707 第一次分享:

注意力对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训练的方法

1,阿基米德火烧战船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 古罗马帝国派舰队攻打地中海西西里岛东部的锡腊库扎。当时,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好在岛上。虽然阿基米德年过七十,没有盖世的武功,但是他却有聪明的头脑。  战斗打响,古罗马舰队来势汹汹。阿基米德从容应对,发动全城的妇女拿着自己锃亮的铜镜来到海岸边。烈日当空,阿基米德举起一面镜子,让它反射的日光恰好射到敌舰的船帆上,妇女们纷纷效仿。没过多久,古罗马的舰船“无故”起火,大败而归。

  火烧战船”的原理就是聚焦,将大面积的能量集中到很小的一个点或者是一个位置上,使被照物体的温度升高。

注意力就是聚焦的能力

2,注意力是记忆与思维的闸门

记忆的最基本的模型:

外界信息通过感官接收,形成感官记忆,感官记忆一部分形成工作记忆,进入我们的意识,对于工作记忆中重要的内容通过机械或精细重复,进入长期记忆。这就是记的过程;

同时,长期记忆中记住的内容,根据意识判断的需要,也就是注意力的引导下,调用其中的内容进入工作记忆,帮助我们解决面对的问题或激发我们的联想,从而使得工作记忆更好更快地转化为长期记忆;注意力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更加重视,对某些不那么重要的事物视而不见。

总之,注意力是感官记忆进入工作记忆的闸门,也是信息进入感官记忆的筛子。注意力起着重要的引导,投入以及监控的重要,使得我们对于重要的信息投入更多的心智资源,引导我们对之做出相应的心智操作,直到达成我们的目的。

3,注意力的锻炼

注意力有不同的类型,最需要锻炼的注意力是持续地投入,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注意力;

但同时,还有两类注意力,

一类是警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于周围环境的警觉;

另一类是转换,从一件事情转入另一件事情,不受之前事件的干扰,不被沉没成本影响自己的判断与决策,未来不迎,过去不恋,心若明镜,事过不留痕,事来清晰地映照,处理。

对于我们选择锻炼的持续地投入专注的注意力,

训练方法我看到的是凝视法,分为四个步骤:

静物凝视,

冥想凝视,

动态凝视以及

整体凝视。

另一种帮助找到注意力焦点的方法是了解自己的注意力专区,评估自己面对的刺激水平,对自己的应激状况进行管理控制,改变自己的认知信念,进行心理排练,持续地保持在专注力专区,具体的方法有四角呼吸法,中断电源法,反省自查法。

今日分享主要来自于两本书《学习的真相》杨大宇著;

《注意力曲线》,得到有听书解读,我听过两个版本的解读

第一周第二次分享

0708第二次分享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五原则训练注意力

第一个原则

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解决的问题上,不要纠结于那些明显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困难,

第二个原则

当下只专注于一个问题,并投入100%的努力,

第三个原则

关注自身的改变,不要妄想改变他人

第四个原则

把不能面面俱到作为一个选择,

最后一个原则

记住你不是你的想法, 

这五个原则一读我就感觉特别受益,我分享中分析了一下,其中有三个原则,其实是对应着高效人士的三个习惯:

第一个原则对应着积极主动;

第二个原则对应着要事第一;

第三个原则对应着先理解他人,再求得他人理解。

虽然这三个原则与高效人士的三个习惯表面上并不是一一对应,但是他们有内在的可以类比的地方。

积极主动的核心是强调你要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影响圈,而不是你的关注圈,而影响圈就是你能解决的问题上。

而要事第一的话呢,实际上我们真正能够影响到的要事,就是当下的一件事情啊,就要专注于这一个问题,并且投入100%的努力;

关注自身的改变,而不要妄想改变他人,就是具体体现在跟他人相处的过程之中,先理解他人,再求得他人的理解,而后两个原则的话呢,则是强调不要追求完美,要接受不完美。

第一周第三次分享

0710 第三次分享 遗忘有什么好处?

第一周第四次分享

0710 第四次分享 尖子生学习的十二原则 

来自于这本书《如何学习: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绩》

讲的比较长,核心就是如何看待学习,作者认为态度+技巧=尖子生。

学习的目的是学会思考,而不是为了分数,自己是教育自己的最好老师

学习是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要不怕犯错误,这是进步的代价

最会学习的颜回,孔子评价他的两点都让我非常佩服:

不迁怒,不贰过。

然后才是闻一知十。

第二周第一次分享

0712 第2周第1次分享 

为什么我们总是目标定的太多,而能够实现的太少?

我自己就是很坏的例子,制定许多目标,而实现目标能力明显不足,

结果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此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定目标,

行动,

实现目标

就是一个闭环,也就是所谓的成事

这里面学问太大了,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包括三点,

一是确定价值观的排序,

二是确定实现价值的机会的排序,

三是执行,抓住机会,坚持到底

在不确定的环境这三者都不容易,

第一个貌似自己最可把握,但实际我感觉也很不容易,要不也不会出现现代性的意义危机了,或者以为自己想通了,却发现还是在焦虑与无聊之间摆动,叔本华的悲观论调总显得那么深刻。

第二周第二次分享

0713 第2周第2次分享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特征

四大特征是:

结论先行,

以上统下,

分组归类,

逻辑推进

金字塔原理是个很好的表达,说服工具,也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利器

运用金字塔原理表达会使得我们的谈吐显得很有逻辑,运用其辅助思考,会锻炼我们的逻辑严密性,尤其是运用MECE法则进行结构性分析



第二周第三次分享

0714第2周第3次分享 

自我心理分析的弊端

知而不行,等于无知

面对咨询师如果来访者学到许多抽象的道理,原则,分析得头头是道,其实咨询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抽象的道理很难促使人改变,

只有有情感上的触动,才会有行动上的改变

只有有行动上的改变,才能成长与进步

自己是对自己负全责的人,记住这一点,才不会怨天尤人。

发生在他人身上的都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才是事故,然后会有切肤之痛,然后获得成长

这种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确实不高效,但现实往往如此。





第二周第四次分享

0715第2周第4次分享 

推荐一本网络小说《夜的命名术》

不要追求多巴胺,要追求内啡肽

经过痛苦的人生才更高等

不抱怨,不崩溃,始终保持冷静,这样的人很牛

自律让人自由


人有两次生命,第二次开始于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的时候,从而珍惜生命

第二周第五次分享

0718 第2周第5次分享  

如何评价一次培训的效果?

这个问题昨日阅读《行动学习3.0》最后一章,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思考的角度有两个,一是自己作为接受培训的对象,如何选择培训;

二是自己作为培训的老师,如何提供培训服务。

作者归纳的评价角度是三听三看三转变,其实有三大维度,九个方面。

所谓三听,是听口碑,听收获,听起落;

所谓三看,是看指标,看沉淀,看成长;

而所谓三转变,则是行为,思维与态度的转变。

作者在书中着重提到了前两个方面的 具体情况,对于第三方面谈的较少,不过给出的关系是三者都是双向关系,行为的变化会影响思维的变化,反之亦然;思维的变化会影响态度的变化,反之亦然。

我准备着重分享一下三听之中的听起落,我觉得这一部分作者的五阶段分析,很有道理。

归纳起来,就是从好奇兴奋,

进而质疑低落,

接着认真对待,

持续发力,

最后喜悦笃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