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雪峰 从诗人到文艺理论家

 明日大雪飘 2021-07-23

图片

冯雪峰

著名作家的性格各不相同,但都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受人敬重和称赞,除朱自清、叶圣陶、闻一多、巴金等人之外,冯雪峰也是其中一位。他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也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但他最初的文学起步,是从诗开始的。

图片

名重一时的“湖畔诗人”

图片

18岁的冯雪峰


冯雪峰1903年出生在浙江义乌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自幼放牛,干各种农活。19岁时,他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朱自清、叶圣陶、陈望道等教师的影响下,他与同学潘漠华、汪静之都喜欢上了新文学,爱写诗,而在上海的银行工作的青年应修人也喜欢写诗,彼此通信,交流诗作,一拍即合。1922年4月初,应修人特意从上海来到杭州,于是四个青年人便一起在西湖游览,一边写诗,一边交流,并商量成立了“湖畔诗社”。应修人还选出61首诗,准备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带回上海出版。其中选了冯雪峰17首,数量仅次于应修人。

出于好奇和对应修人的思念,4月30日下午,冯、潘、汪三人游览苏州后,便来到了上海,应修人已在北站接应,并为大家买好了下午2点40分开往吴淞炮台湾的火车票,带他们到这一旅游胜地游玩,还带他们去中国公学的友人处吃晚饭。但冯雪峰等人意犹未尽,又逛了有名的大型游乐场新世界。直到半夜,应修人才送三人到上海第二师范附小二部住宿。

过了四天,诗集《湖畔》在沪出版,一时引起轰动,首印一千册很快售完。湖畔四诗人也引起了文坛的注意,胡适认为其中的诗作应修人最好,冯雪峰次之。在此推动下,他们又在沪合出了第二本诗集《春的歌集》,其中收冯雪峰新诗11首。自此,湖畔四诗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 诗集 . 导言》中曾评说过四个人的诗:“潘漠华氏最是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也可以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冯雪峰的诗名也借此再次远播。但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两年以后,湖畔四诗人中的应修人、潘漠华和他都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图片

与鲁迅的关系

图片

鲁迅亲笔题款赠给冯雪峰的照片

1928年12月9日夜,柔石把友人冯雪峰介绍给了鲁迅。两人气味相投,志向类似,便成为难得的忘年交。也基于这个原因,冯雪峰成为沟通中共与鲁迅之间关系的主要联系人。

有一段时间,冯雪峰与鲁迅同住上海景云里,开门即见,每天晚饭后,冯雪峰在二楼阳台上一见鲁迅家中没客人,便过去聊天。有一阵他白天工作忙,总要深夜十点才到家,然后就悄悄来到鲁迅家,轻轻敲门,与鲁迅商量起《萌芽》《十字街头》《前哨》等刊物的封面设计和文章内容。冯雪峰每提建议,鲁迅能做的即答应,不能做的也说明,冯再调整,每次总能达成共识。等他们商量完毕分手时,往往已是凌晨二三点。许广平回忆说:“听听他们谈话,觉得真有趣,F说:'你可以这样这样地做。’先生说:'不行,这样我办不到。’F又说:'先生,你可以做那样。’先生说:'似乎也不太好。’F说:'先生,你就试试看吧。’先生说:'姑且试试也可以。’于是韧的比赛,F的目的达到了。”此外,他还与鲁迅商谈成立“左联”的事,促成鲁迅参加了“左联”,并陪同鲁迅与当时中共领导人李立三秘密会面。“左联五烈士”牺牲,鲁迅写的纪念文章和《无题 .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都是先给冯雪峰阅读的。所以陈望道当时就曾感慨地说:“弟子而以某种思想学说影响他的老师的,古今中外,颇不乏人。雪峰对于鲁迅,便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图片

冯雪峰一家与鲁迅一家合影

鲁迅去世后,上海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悼念活动,堪称声势浩大、近世罕见,而这场悼念活动的幕后总指挥,就是冯雪峰。

图片

与毛泽东的交往

图片

冯雪峰手迹


由于冯雪峰在上海工作期间曾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要职,出于安全考虑,中央决定调他到中央苏区瑞金工作,并就任苏区党校副校长。他在此认识了毛泽东。

原来在北伐战争时,在广州工作期间的毛泽东就读过冯雪峰的诗,现见他从上海来,知道他与鲁迅接触比较多,就约他前来聊天,有时干脆到他那里去,向他了解上海文艺界和鲁迅的情况。一次中央党校杀了头猪,冯雪峰就请毛泽东来会餐。有时发了津贴,两人就一道下小馆。有好几次,毛泽东都请冯雪峰给他说鲁迅。还有一次,两人一见面,毛便风趣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谈地主恶霸,不谈别的,只谈鲁迅。”

据冯雪峰之子冯夏熊回忆:“两个人一起散步交谈不下数十次。他们畅谈文学,畅谈诗歌,畅谈上海文艺界的情况……谈话中对鲁迅先生的斗争、写作、身体状况、结交的友人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毛泽东同志都非常关心,反复询问。”

图片

湖畔诗社三诗友合影,左起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

数月后,中央决定长征。冯雪峰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毛知道冯也很喜欢抽纸烟,有好几次搞到纸烟,就派人送给冯,与他分享。红军翻过大雪山,损失惨重,毛见冯无恙,非常高兴。

红军长征初到陕北,冯雪峰参加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一次他带领一个工作组在征战中迷路走失,十几天后才返回。毛泽东知道后,在一次会上开玩笑说:“谁说书生不会打仗?雪峰就会打游击!”

不久,冯雪峰又重回上海工作,离开陕北的前一天晚上,毛泽东与他单独作了一次长谈,要他放手大胆地去工作。后来党组织找到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斯诺和丁玲等人来延安,冯雪峰都在其中起了作用。皖南事变发生后,冯雪峰被捕,关在上饶集中营。当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和陈云电告周恩来,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冯雪峰。由此可见,两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图片

文艺理论家和不可忽视的翻译家

图片

冯雪峰一家

冯雪峰先以诗驰名,后以文艺理论著称。在当时巴金、丁玲、茅盾等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文艺理论家,即使在杜鹏程、柳青等后辈作家眼里,也是如此。实际上,他还是一位很重要的翻译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翻译出版了《新俄文学的曙光期》《新俄无产阶级文学》《新俄的戏剧与跳舞》《新俄的文艺政策》等,稍后又翻译出版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德国梅令格(即梅林)的《文学评论》、匈牙利玛察的《现代欧洲的艺术》等文艺理论著作。此外,他还翻译出版过高尔基的《夏天》、日本森鸥外的小说集《妄想》等著作。仅1933年之前,冯雪峰就翻译出版了15种单行本的译著,散篇则更多。他之所以后来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恐怕与他从事大量的翻译工作有关。难怪翻译家楼适夷称:“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绍者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