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电人的苦乐人生(19)-云南风电项目的巅峰之作

 球哥看风 2021-07-23
上一篇是9月26日,一个多月了,今天继续回顾云南岁月!
2010年3月7日,星期天
我记得很清楚,早晨我乘坐东方航空的班机,中午抵达昆明,辗转东部客运站,一路颠簸,下午四点左右抵达目的地-云南红河州泸西县。
泸西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直到 2019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泸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泸西县东北面与师宗县接界;东南面与丘北县相望;西南面与弥勒市毗邻;西北面与石林彝族自治县陆良县相连。距省会昆明市166公里,海拔平均2000m,最高海拔达到2600m,坝子(云南小高原)多,风资源较好,是建设风电场的理想地区。
泸西李子箐风电场是泸西县的第一个风电场,项目业主中水顾问集团,中电建昆明院是股东单位,昆明院理所当然就做了项目总承包,这也是昆明院做的第一个风电总承包项目,昆明院总承包公司派出了最强大的队伍:李启明,昆明院水电最具实力的项目经理,一位憨厚的广西壮族老大哥;张云杰,项目设总,后来成为云南风电规划设计圈的扛把子之一;苏华,总承包公司高级项目经理,现在已经成为昆明院总承包公司的总经理。
应该说,我在云南的风电,要非常感谢昆明院,刚开始项目经理李启明老大哥直接就把我从泸西汽车站接到他们临时租赁的项目部,吃住全部免费,和他们同吃同住,晚上迎接我还特地请我在楼下的石锅鱼第一次吃到了云南特色的石锅鱼。
干水电出身的昆明院兄弟们非常朴实,大部分都云南人,皮肤古铜色,非常健壮,虽然在外,每天按时吃早餐,开上工程车辆出发。
李子箐风电场的升压站-周衣村(照片来自奥维地图)
3月8日,星期一,晴空万里,开始了我云南风电的巅峰之作的第一天工作。
和昆明院的大哥们吃完早餐,带上测量工具,坐上皮卡,朝项目地进发。从项目部到项目大约十几公里,在上山前出了县城,要穿过一个村庄,有3个90°的转弯路口,而且路口边上都是老百姓的房屋,就是拆掉房屋,其协调工作,补偿都无法实施,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条件下采用山上现场生产叶片的原因,我们把当时40.75m的叶片模具强制分为两段,转弯半径就大大缩小,基本在转弯的路口做些妥协就能上山了,在第一次走项目地的进场道路,我就对部分数据进行了测量,穿过了村庄开始上山第一个拐弯就是180度的坡度上山(看我上一段回忆,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后来我统计了一下,共计9个S型上坡拐弯,海拔从2000m最后上升到2400m左右,都是高山。泸西的老百姓水田很少,基本靠种烟叶,三七(云南出名的中药材)为主,一路之上路的两旁都是烟草或者三七,感觉非常不错。
在山顶之后发现,山顶是一水的小坝子,与湖南湖北的那种一条山岭的风电场完全不同。下图的两个风机周围就是三七种植基地。


移动叶片工厂的位置(小红旗位置,工厂用地已恢复农地)
移动叶片工厂附近的道路状况(照片来自奥维)
当时昆明院的兄弟们为我选择了三个地方作为移动叶片工厂的备选位置,上山后先到三个备选地址进行了现场勘查,最后选择了上图小红旗位置的位置,距离主干道县道比较近,叶片模具运输进来后好装卸
当时吴总安排工作非常紧急,为了兑现对客户中水顾问的承诺,我就孤身一人来到了泸西,至于其他的人员,领导就给了我一杆大旗-云南项目部,其余的事情全部有我自己考虑去实施,对于如何建设,人员如何到位,设备如何到厂,甚至最重要的一个生产工艺都没有进行实际的验证,到后来现场进行试生产的时候,工艺技术工程师告诉我不行,我现场拍板才解决。
规划工厂厂址!接下来的一周,我就和昆明院的兄弟们进行设计规划设计,设计好后交由北京总部进行核算,其实也就我懂点,其他都是履行程序而已。期间我开始了项目方案设计,人员配置,而此时连项目建设单位都还挂在天上,现在想起来,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个奇迹。
3月12日,终于和设计院进行了确认,在周衣村的一处平地租赁了大约10多亩地,具体的因为今天回忆的数据在这个电脑上没有找到,回头详细介绍。昆明院作为总包单位,第一次合作,项目部的大哥们非常给力,先不谈钱,找当地的老百姓谈土地租赁,租赁期限也就两三年,他们基本都是靠天收,种的小麦,租金最后我也没有搞清楚多少。
第二个问题就是设解决临时变电站,根据工厂的用电需求,临时拉一条短的35KV线路到工厂边上,好在设计院做水电项目,临时变压器多的是,免费用,用电问题解决。
车辆到位!一周后,总部给我的第一个资源到了-工程车,当时不错的郑州日产皮卡,手动挡,后来我的手动驾驶技术就是这几个月上山开车练出来的,司机也配送到位,一位湖南帅哥,姓赵,部队转业军人,驾驶技术高超,为我们项目建设出了不少力。
赵师傅到了后,我就把项目部搬到了当时县里的酒店,因为有几个人了,就不能继续驻扎昆明院项目部了。吃饭还继续蹭饭了几天。车来的同时,电脑也同时拉过来了。
施工队伍到岗!没过几天,一位湖南老哥给我电话,说是项目建设队伍到了。北京的一家建设施工单位,对我来说,无论谁来,给我按进度干就行了,这里要感谢当时的商务部部长彭部长,很多的采购都是我自己打申请,走绿色通道,请商务部紧急采购。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大企业的采购有很多的复杂程序,当时为了麻烦,申请了很多尚方宝剑,限定金额下的采购授权,作为一个从零起步的项目部,没有这些特殊政策支持,是不可能在特殊的环境下完成项目任务的。
队伍拉齐!接下来的十来天,设备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工艺工程师,IT部门,行政保安,人力资源专干,商务工程师,基建工程师加上司机等12个人,基本上队伍算是拉起来了,随后在泸西县县城租赁了一套三层小楼,两层宿舍,一层办公室。

在当时的办公室办公(2010.03.20)

开工大吉!具体哪一天,应该是3月10几号,我忘记了,就记得老板刘总,那天举行了简单的开工仪式,杀鸡鸡血祭天,当时一个小小的工地两台挖机进行施工,3月24日,留下了项目部的第一张全家福,12个帅哥,在两台挖机前面,平整的工厂地坪为背景,大家开心的笑了,这也就逐步拉开了工厂的建设大幕。
3月24日项目部当时全体兄弟合影(12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