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纵横谈 2 | 怎样的一本书

 周氏纵横 2021-07-23

怎样的一本书

《了凡四训》其实就是四篇文章,总共才1万多字,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给他儿子写的四篇人生心得体会。袁了凡,原名表,后来改名黄,字坤仪,又字庆远、仪甫等。他原号学海,后因为领悟了“立命之学”,立志不做受制天命的凡夫俗子,所以改号“了凡”。

作为一本劝善书,《了凡四训》一书作者,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他改变命运的过程。作者写作的目的,原本只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故该书原名为《训子文》。但该书在刊印后,从明朝开始就为社会大众所广泛喜欢,进而成为社会大众修身立命的指导用书。在传播过程中,才改名为《了凡四训》。该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这些都是他中晚年时期的作品。四篇文章既可以各自独立成文,又能义理贯通成为一体。在整理成书之前,四篇文章还曾经以单行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第一篇“立命之学”,袁了凡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验,说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作者在十五岁时巧遇江湖异人孔先生,孔先生给作者算命。在其后的二十年里,作者的人生被孔先生算得丝毫不差,使了凡先生坚信命由天定,人力不可为之,其结果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消极的态度,他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既然人生的“命运”已经被上天注定,那我们一切的努力又有何意义呢?所以了凡先生对一切事情都看得很淡,“终日静坐,不阅文字”。不过作者在三十五的时候,又是因为种种机缘,为云谷禅师开导,并领悟“命由我作”的真理。所谓“立命”,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人能立,人生才能有所作为,人生才会充满诸多的可能性。明白此理之后,作者改变了之前悠悠放任的人生态度,践行积德行善,建立精进有为的人生观,成就了原来被孔先生算定的人生中诸多的不可能。例如孔先生算定了凡没有儿子,但了凡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孔先生算定了凡的寿命是54岁,但69岁的时候,了凡还在训导他的儿子。

第二篇是“改过之法”,了凡先生告诫大众要发心、立愿,努力改过。改过的关键是端正观念,有些事可以从事上改,从言行上改,但唯有从根源上改,过错才能真正去除,才能回归行善修德的大道之上;第三篇“积善之方”,作者对善行的真假、种类、曲直等,结合相关案例,以行善为核心,把中国文化传统伦理思想进行整理,作者尤其推崇《易经》关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思想;第四篇“谦德之效”,作者指出行事要谦虚谨慎、恭敬卑下、虚己待人,作者还用佛教“举头三尺有神明”和儒家提倡的“慎独”思想作为指导,提出做事要努力做到自我监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提倡大家研读原文,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着手才能读懂该书。关于本书的评价,我们在这里罗列几点,权当给大家参考。

中纪委网站专门指出:《了凡四训》的思想核心是“改过”“积善”, 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对弟子们说:“有一本书要看300遍以上的,那就是《了凡四训》”。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对本书推崇备至,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视为“治国宝典”,应当熟读、细读、精读此书;凡有志执政者,应详加研究。他认为《了凡四训》是“人生所能动的伟大的学问。”

如何学习《了凡四训》呢?我们将在后面陆续和大家一起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