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巨人的花园》听课

 小赵作文 2021-07-23
所听的这节课是“从板块教学反观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里的教研课。

《巨人的花园》这一课编排在四年级下场册第7单元。这单元是童话单元,阅读要素是: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这节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1.体验角色,想象花园的奇妙景象。2.抓住变化,悟巨人形象,感受童话真善美的主题。

课堂的教学流程为:

一、读题目,树形象,谈花园

    1.出示花园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园。

    2.出示课题,提问: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你觉得这个花园里会有什么?

二、读词串,谈变化,知文义

    1.读描写巨人的词语。提示,巨人的行为在发生着变化。

    2.读描写花园的词语。你来说一说这样的短语。

    3.加入“风雪交加、寒风呼啸”,提示花园也在发生变化。

    4.借助词串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大意。

三、读故事,感奇妙,识人物

    1.学习花园开始的样子。

读。
说说看到了什么?
再读。
这么美的大花园,我们会在里面怎么玩耍呢?
想象花园的美再读。

    2.巨人回来了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
角色扮演,说一说你们怎么啦?为什么不开花不唱歌啦?
想着这样的感受再读。

    3.巨人的花园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雪北风,雹子……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角色扮演说。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4.巨人望着窗外,春天不来,心情怎样?突然又发生了什么?

    5.汇报描写巨人变化的句子。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巨人?
变化前……
变化后……

    6.巨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孩子是最美丽的花,孩子还可能是什么?写一写。

    8.学生交流。

    9.小结:感受真善美,永葆童心。

听后想

一、目标和要素的对应关系

目标和要素对应是我们在进行教材研读的时候,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点。一节课的目标实际就是在落实语文要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步登上。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老师非常关注课堂教学目标和要素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课堂教学时,围绕要素的点在充分展开教学。

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童话的奇妙景象和这一篇文章如何对应?教师选择的是花园的奇妙景象展开的教学,这应该是不够的。这个花园是变化着的,是因为一些行为变化着的,那么这些行为我觉得也应该是童话奇妙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童话的奇妙在这一课的抓手到底确定哪一个更好,值得讨论。

二、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

这也是薛法根老师提出的问题。《巨人的花园》里,如果要去体会人物形象,可以有哪些形象可以体会?仅仅是巨人吗?

我觉得不是。老师也用课堂表明了她的看法,人物不仅仅是巨人。比如两次角色带入。既然角色带入,那就说明,带入的这个角色就应该是故事中一个人物形象的存在。

梳理一下,这个故事里至少有孩子、植物、风雪冰雹霜、巨人。哪些是真,哪些是善,哪些是美?真善美能够让世界产生什么变化?比如孩子代表着真善美,孩子的到来就能驱散寒冬。

所以,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我以为是用最浅显的故事,让我们感受真善美的魅力。正如那个教授所讲:纯真辟油腻,善良能辟邪。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教学时候的重点可能就会落在为什么要变化?从而自然体会真、善、美所能创造的美丽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