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好子午觉

 牛寳寳 2021-07-24

来源:海南日报

充足的睡眠能让大脑和体内的脏器得到休息和修复。因此,我们提倡良好的睡眠习惯,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吉贞料建议——养生宜睡子午觉。

在古代的养生之道中,“三寒、两倒、七分饱”的理念最为世人称道,古人甚至把这称为百年养生的三大法宝。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是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

从中医“子午流注”理论来讲,子时胆经当令,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而养胆经的最好办法就是睡觉。“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入眠,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则气色青白。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因熬夜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导致面色发黄、皮肤粗糙、长色斑、生白发,肝胆功能失调等症状。

人体的健康全靠有规律的“养”,“子午流注”理论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子午觉”对人体的重要性。人只有遵循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自然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方能使身体达成和谐,进入健康佳境。

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为保持正常体力,成年人平均睡眠的时间为8小时左右。

午休以“小憩”为主,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概15分钟-30分钟即可,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午休不宜过长,因为午睡时间太长,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在前一晚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若午睡超过1小时,人会进入深度睡眠,可能造成睡眠惰性,似醒非醒,睡眠质量差,反而造成浑身无力,越睡越累的状态。

为了确保好的睡眠质量,古人总结了许多“睡方”。如“卧不覆首,眠不北向”“睡不张口,卧不当风”“睡前不恼怒、不进食”等。总结睡子午觉的注意事项如下:

1.肚子要保暖:天气再热也要在肚子上盖一点东西。

2.不要在有穿堂风口的地方休息。

3.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因为这样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变。

4.注意睡眠姿势:午休哪怕是打个盹,姿势应该是舒服地躺着,平卧或侧卧,最好的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避免坐着或趴在桌子上睡,这会影响头部血液供应,让人醒后头昏、眼花、乏力。

特殊人群的午休要注意的事项:

1.对于超重的人,饭后午睡易使肥胖加剧,不妨改在午饭前睡20分钟~30分钟。对于低血压的人而言,午睡时,血流速度缓慢,本身黏稠度高的血液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诱发中风危险。

2.低血压的人:午睡时间不宜长,最好以半小时为宜。

3.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因脑血管疾病而经常头晕的人群,饱餐后不宜立即午睡,因饱餐后皮肤、消化道的供血相对多,而大脑的相对少,此时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大。所以建议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喝杯白开水再午睡,这种午睡能减少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记者 马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