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高参88 2021-07-25

本篇要目:

***************************************

471康松桑卡林       

清                   西藏扎囊县

472精进寺塔        

唐至宋               陕西省澄城县

473长安圣寿寺塔      

唐                 陕西省西安市

474长安华严寺塔      

唐                  陕西省西安市

475百良寿圣寺塔      

唐                  陕西省合阳县

476昭慧塔         

唐                  陕西省高陵县

477开明寺塔        

唐                   陕西省洋县

478大秦寺塔        

宋                  陕西省周至县

479太平寺塔        

宋                  陕西省岐山县

480武陵寺塔        

宋                  陕西省永寿县

******************************************

471.康松桑卡林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康松桑卡林位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桑耶寺南约1.5公里处,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一位王妃按照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式样修建的。由此可知康松桑卡林创建于八世纪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康松桑卡林是一座座东向西、建筑规模仅次于桑耶乌孜大殿的建筑,总占地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层,高18米,周围是两层楼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设一门,西门为正门。西门宽2.2米,高2.3米,门内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廊,门廊共十二根方柱。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康松桑卡林寺是桑耶寺修建后,赞普的四位王妃分别在桑耶寺四周所建的外四洲之一,是桑耶寺的组成部分。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从康松桑卡林的建筑结构、布局看,确属早期风格,但其柱子、壁画又具有明显的晚期特征。早期的壁画早已被毁,再加上“文革”十年动乱,寺内文物已一无所存,所幸建筑和后期的壁画仍保存较好。康松桑卡林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在对研究西藏早期建筑,壁画等方面仍有很高的价值。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康松桑卡林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2.精进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澄城精进寺塔又名宝塔,是一座古建筑,属于陕西名塔。座落在澄城县东大街文化馆院内,因建于原精进寺院内而得名。据《澄城县志》(韩志)记载:唐肃宗李亨从公元756年至761年共在位6年,此塔从始建至今已有1240多年的历史。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通过史料考证证实我县精进寺佛塔创建于唐代,而在宋代和清代都进行过大的复修。“精进寺”当地人称“东寺”,是一座有名的大寺院,寺院朝南占地十余亩,前后佛殿建筑高大宏伟,富丽堂皇。精进寺存留建筑在解放前夕已损无存,现仅留精进寺塔仍屹立于县城之中。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精进寺塔是唐代创建的一座方形九级密檐式.塔高33.26米,塔基呈方形,每面边长7米。塔身第一层较高,壁厚2.2米。每层四角各有风铃一个,底层的塔门向南,中间安有一副木门,这个门就是寺塔的正门,可以进去登塔,塔内第一层是木旋转式楼梯,其它几层均为木爬式楼梯,到第六层为止,七至八层空间太小爬梯无法架设。各层有隐出柱子和额坊,券门隔间上下相分开,第五层斗拱出两跳,单昴偷心造,每层挑角都佩挂风铃。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塔檐由七层青砖叠涩出檐,檐上亦由七层砖以叠涩出檐。塔身二、四、六、八层南面或北面各开一券门:东西面各有一券洞或假门;三、五、七层的东面或西面各开一券门,南北两面各有一券洞或假门。塔顶用砖叠涩收分封顶,上置铁刹。塔身的隐性、券门洞、横式格棱窗均用土红色描绘。从外观造型看,它与西安大雁塔有些相似,又与铜川北宋塔有些相仿,同时也具有它的独特风格,其塔身仿木结构,柱头突出叠檐清晰,塔顶铁刹,相轮完好,刹座为仰覆莲瓣形。有史料记载,塔是因寺而取名。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05月25日,精进寺塔作为唐至宋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473.长安圣寿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圣寿寺建造于隋代仁寿年间(601~604),唐朝大历六年(771)称南五台圣寿寺,岱顶观音寺改寺为圣寿寺上院。圣寿寺因坐落于长安区半山腰密林深处的塔寺沟内,所以又叫塔尔寺。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现存的圣寿寺,占地约9000多平方米,寺院坐西向东,走势狭长,为清代修葺的建筑。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大雄宝殿一座,砖木结构,彩檐斗拱。殿内供有弥勒佛、韦陀护法、伽蓝菩萨等。另外还有法堂、僧房、客房等建筑。寺内大雄宝殿北侧矗立着隋代建造的圣寿寺塔,又称应身大士舍利塔,为我国年代较为久远的寺塔之一。如今诸多建筑早已颓毁,仅余大殿一座。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圣寿寺隋塔——大士应身塔,建于公元604年,高26米,塔底边长7.5米,仿木结构,距今已有1400余年,塔内楼梯板文革中毁。四面七级,塔身磨砖对缝,每层砌有突出的砖柱,形似一个个开间。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内有楼梯可攀登,塔顶有圆形铁制相轮,塔四角有风铃,山风吹过,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傍山耸立,庄严、秀美。这种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史上的杰作。据传塔顶曾呈现过佛光。此塔结构极为罕见,是我国早期砖塔的典型代表。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塔身的一、三、五、七层南=1匕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有券门,层与层之间砖叠突出为檐,并用砖雕砌成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的壁面为枋木制结构,每面又分为三间,用砖砌出倚柱、阑额及斗拱。塔的一、三、五、七层的南北两面及二、四、六层的东西两面各开拱券形门洞。塔壁面有柱、枋、斗拱等仿木结构。每层叠涩砌砖出檐,檐下饰有两层菱角牙子。塔顶有7个圆环形铁质相轮。最上面为八角形。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塔北侧有民国净土宗法师印光的影堂石塔,“印光大师影堂”六字由于右任题写。印光大师,出生于陕西合阳,称为“莲宗十三祖”,系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大师21岁辞亲离家入沙门,一段时期都在终南山隐修,与圣寿寺结下了特殊因缘。大师圆寂后,十方信士于民国三十四年,将印公舍利移到圣寿寺内,建塔供养。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印光法师影堂石塔,方形石砌三层结构,通高8.41米,底边周长3.55米,中间有两层腰檐,塔身收分较急,顶端为石雕宝瓶式。塔的底层东面辟有方形的石门,修筑有方形的塔室,里面嵌有两方石碣。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圣寿寺门前有两棵唐代古槐,全国屈指可数,巍然挺拔,与圣寿寺塔合称隋塔唐槐。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所赠的象征中日友好的落叶松,如今已根深叶茂,高耸入云。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圣寿寺碑记》—圣寿寺又名塔尔寺,在距竹谷口三华里之塔寺沟,为南五台著名佛寺。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圣寿寺内还存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观音大士伏龙赋并序碑及民国三十四年(1945)的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遗像碑各一通。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5月25日长安圣寿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4.长安华严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华严寺位于陕西长安区韦曲少陵原半坡,建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为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之一,创始人是终南山僧人杜顺。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可以说它是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法藏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1930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字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杜顺(法顺,公元557—640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区)人,十八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大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著《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其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且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第3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公元737—838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也是法藏圆寂后数十年内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十一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世寿101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名列“华严五祖”。清凉国师塔呈六角形,为7层6面砖塔,高约17米。塔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塔前竖有《重修华严四神清凉国师塔记碑》一通,为清末宋伯鲁和宋联奎书写,记述了清凉国师的生平事迹。另外还有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刻的《杜顺禅师碑记》一通,此碑是华严寺最重要的碑石,现已移至西安碑林保存。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5月,长安华严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5.百良寿圣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百良寿圣寺塔位于合阳县城东北16.8公里处的百良中学校园内,俗称百良塔。塔建于晚唐,为十三层密檐式方型多层砖构实心塔。高31.73米,每级四边出檐,檐仿宫殿结构,古朴典雅。除底层外,每级四角悬有风铃,清风许来,铃声入耳。塔顶方形,呈朝天升天状,取承受上天雨露之意。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清康熙二年,在塔基底层加筑护墙,正南有门洞可通护墙顶端,洞额题“慈云洞天”,洞下有清顺治戊戌进士王又旦所撰《重修寿圣寺浮图记》石碑。百良寿圣寺塔型造型玲珑秀气,是古代建筑中的杰作。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5月,百良寿圣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6.昭慧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高陵塔位于陕西西安高陵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高陵县第一中学内。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于此建昭慧院,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隆庆六年(1572年)大地震,该院遭严重破坏,后重建。据塔下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碑石载,塔原建于昭慧院内,因昭慧院地处泾阳、咸阳、渭阳之间,故称三阳寺,塔则名三阳塔。据《高陵县志》载三阳寺塔始建塔时间待考,但有专家据其构造特点,推断是宋代所建。现寺已不存,惟塔耸立。三阳寺塔为八角13级密檐式砖塔,圆形宝瓶式塔顶,通高53米。每层东、西、南、北四面有券门,其他四面无门。每层叠涩出檐,用两砖和牙子各两砖交错砌筑至第八砖后作出假飞椽挑檐,即反叠涩内收,各檐角微上挑。结构精巧坚固,经千年时间,几度地震,塔身毫无倾斜下沉或裂缝等现象。登塔远眺,渭北原野风光尽收眼底。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该塔确切建筑年代不详。明修《高陵县志》记载:“三阳寺(昭慧院)唐大中年间创制,然有塔则非近代物矣。”现据其构造及其它方面的资料佐证,当属唐中期建筑。现存一九八二年在重修古塔时,从地宫中发现北魏造像碑座一个。碑座周围有线刻佛像及菩萨像。另存一通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修昭慧院碑。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三阳寺塔:位于高陵县城东南,今高陵中学内,为八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通高53米,砖砌叠涩,菱角牙子出檐,檐角微翘,每层檐下砌单昂斗拱,一层南北各辟一卷门,除第八层外,三层以上每层东、西、南、北各辟卷窗,塔刹为砖砌宝瓶状,塔身中空设梯,可旋绕登上顶层。又据塔下明正德十六年(1521)碑记载,塔原建于三阳寺昭慧院内。因寺址地处泾阳、咸阳、渭阳交界处,故称三阳寺,塔因寺名,故亦称“三阳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高陵塔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7.开明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洋县城区开明广场有一古塔,拔尘超俗,高耸云天,形成了洋县最著名的一景——古塔夕照。这座古塔就是唐代遗留下来的开明寺塔。开明宝塔是陕南最早的古砖塔,是洋县古老历史的象征。开明寺塔建于唐开元一年(公元713年),宋代维修过一次,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塔的所在地原来有一座很大的寺院叫开明寺,因此人们居此把古塔称作开明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开明寺塔结构精巧别致,独领风骚,宝塔中空,须弥座,13层,高27米。每层立面上均有佛龛和小塔,龛内有石佛,共有佛龛52个,小塔104个,各层四面皆垂有风铃。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宝塔披银,风姿绰约,晚风拂来,风铃叮铛,宛临月宫仙境。古时的开明寺是一个极美的去处。寺北有荷花池,微风吹来,碧波荡漾、芳香袭人,与玲珑宝塔相辉映。明史上唯一留名的洋县才子吉孔嘉,官至顺德知府,赠阶太仆少卿。真是景美联更妙。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兵荒马乱,开明寺塔周围的古建筑已荡然不存,唯有宝塔依然检阅沧桑。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05月25日,开明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478.大秦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大秦寺塔位于西安周至县城东南,是一座八角形楼阁式塔,它曾是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七世纪中叶,罗马基督教传入中国内陆,当时称为“景教”,因唐代时称罗马为大秦国,所以称该教为“大秦景教”,称景教寺院为“大秦寺”。据碑石记载,唐贞观九年(635),唐太宗对该教的入传采取了宽容的宗教政策,并给予了礼遇和恩宠,颁诏准许阿罗本建寺传教。朝廷遂在长安、洛阳等地建立了景教寺,周至大秦寺为此时所建,由于初唐几代皇帝对景教崇信和保护,该教发展迅猛,一度流行全国各地,曾创造了一个“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辉煌时期。唐会昌五年(845),武宗灭佛时祸及景教,传教士全部被驱逐出境,各地之景教寺均被关闭,周至大秦寺也不例外,风雨沧桑,千年古寺曾三易其主,景教之后,道教占据过,佛教也曾占据过,但寺名一直沿用至今。清嘉庆年间(1796—1820),白莲教义军转战周至,该寺焚于兵火,唯有大秦古塔幸存。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大秦寺塔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旁的大秦寺遗址内大殿的东侧。构成大殿和塔并列的布局方式。塔与殿并列布局的寺院,从我国唐代开始,还流传到日本。日本法隆寺塔和金堂,就是殿与塔并列布局的。塔的建筑年代已不可知,依其风格判断,这是一座宋末明初(公元1279~1368年)的塔。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约32米。塔的第一层正面辟门,门宽1.38米,每面边长4.3米。第一层塔壁甚厚,达四米左右。塔身二、三、四、五层对开两门,交错而上,到六、七层则前后垂直开门,塔身也急剧收进。塔的外檐出檐甚短,檐下用砖制斗拱,朴实无华。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5月25日,大秦寺塔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9.太平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太平寺塔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县城太平路岐山县实验小学院内(原太平寺旧址),因建于太平寺内而得名,宋代元祐三年(1088)修建,为八角九层仿木楼阁砖结构。历代虽然屡有修葺,但原貌并未改变。太平寺早已废弃,只留孤塔,塔身砖砌,塔高三十多米。自第二层起,每层都隐出假窗及栏杆。檐下均饰以五铺作出双抄的斗拱。第二层塔身下设有平座,以上各层只有假平座。平座下所施斗拱较檐下斗拱每面增加两朵。由于整个塔身斗拱繁密,显得特别秀丽、端庄。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太平寺塔向南,塔身一至七各层塔檐均为五铺作出两跳斗拱,八层塔檐均为单跳斗拱,九层塔檐则用砖叠涩出檐。塔身的二、三、四、五、六、七层各层每面均用砖砌出隐柱,柱头有平枋,把每面分为三开间。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在二、四层的正东、西面正中间辟有券门洞,门洞两侧间各用砖作出横格方形假窗;北面则作假门与假窗。在三、五、六层正东、西面的正中间则为竖形假门,两侧各间为横格假窗;在第三、第五层的正南、北面的正中间辟有券门洞各一。太平寺塔二层塔檐上的平座栏杆用三层莲瓣作装饰,三、四、五层的平栏杆则无任何装饰。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太平寺塔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80.武陵寺塔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武陵寺位于咸阳城西北永寿县。初建于北魏天兴年间(398~404)。现塔为宋代建筑。武陵寺,俗名南寺。《民国永寿县志》载:建于北魏平阳元熙(约公元398——404年),明泰昌元年(1620)、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有碑石记载。白茂才考实:“碧峰禅师至金陵,明太祖赐(金丝)袈裟,存寺中,遭兵劫已废。”塔为八棱七层砖塔,高21.7米,由于塔身倾斜,底部砖块严重脱落。1985年进行了修葺,发现宋代钱币和宋大观年间的砖刻。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武陵寺塔与关中众多的隋唐古塔建筑风格有所不同。隋唐古塔大多朴素庄重,而武陵寺塔建筑风格雄浑深厚之中又不失俊秀挺拔之美,别有品位。这座塔为砖质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塔高27.5米,基部直径6.3米,塔身七级八棱,身为八面,有八个棱角,砖砌楼阁五层,二、四、六层各有四个拱门,层层有斗拱飞檐,有风铃,楼门有圆有方,每层配饰斗拱平座栏杆,所雕图案各异;塔身内为两米见方天井,木质楼梯旋绕,直达塔顶。出拱门,凭栏可以俯瞰四面山色。据村民介绍,每到春夏时节傍晚,夕阳映照,雾霭缭绕,武陵寺塔上空,成千上万只雨燕自由自在地飞舞,如云似雾,唧唧啾啾,蔚为壮观。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永平金盆古城“十四景”中的“浮图燕集”,便描述的是这一盛景。武陵寺塔最具艺术价值的,便是其精巧的石刻构件和精美的砖雕,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审美水准。站在塔旁,抬头仰望,塔身各面的石刻构件层恋叠嶂、棱角高翅、舒颈伸首、错落有致;凭栏外面均雕刻有飞鸟展翅、龙凤流云、双龙戏珠等图案,雕工细腻,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犹如神来之笔,显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崇高和清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审美冲击力,看后让人不由地赞叹古塔的秀美。难怪清代时期,有文人赋诗赞颂武陵寺塔:“遥望南山图似画,欣看北院翠盈眸,古树参天塔影浮,不到层峦不肯休。”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8)
2006年05月25日,武陵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