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著名作家为《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作序

 新用户7083mkCW 2021-07-26

先贤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这大概是所有上了年纪的人对年轻人的美好祈愿。春秋流转,我年届古稀,早就息影林泉了。堪可欣慰的是,子侄辈皆长大成人,各司其业,且能承袭家风,喜好读书,读之有悟,而后下笔成文。

四弟鑫汉之子聂焱的第二本书又将付梓,我甚是欢喜。人总是要去关注自己最先行走的轨迹和最开始的出发点,写书的人不能不珍视自己的前几本书。他的第一本书《回到童画》,我认真看过,正好与我当时研究的《世说新语》魏晋风流里的童心不谋而合。一个年轻人那么关注童心,体谅童心,十分难得。就整体的文化发展而言,我们都力图找回生命的纯粹与质朴,意欲回到人类最初的童年,乃一个不争的事实。

聂焱是我看着长大的,他的点滴进步,我都关注并欣赏。我作为伯伯为他的新书写序,自然有感情的因素。也正因为这种感情和缘分,我对他比较熟悉,说话不至于无的放矢。聂焱在他的书中提及武则天与武三思的对话,武三思即女皇的侄子。女皇问侄子:“我这身边谁是忠臣呀?”侄子答道:“我的好友都是忠臣。”女皇斥责:“你这是什么浑话?”侄子说:“跟我要好的,我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忠臣呀!”武三思的话很有意思,亲戚朋友之间才会交心,才会知底,更何况举贤不避亲。我读侄儿的书,能真实感受到当下的教育情况,当下的年轻人在想些什么。我很高兴他能钟情于文字,能积极地思考。中国的画家没有以前风光,就在于文化品位上不去,读书读不到点子上,我希望侄儿能成为文画皆通的文化人。

我已古稀,他方而立,我与他是名副其实的忘年交。他自小就安稳老实,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又教书育人。每每与他交流,我总会发现他的想法有别于其他的年轻人。他小时候不爱说话,学了艺术,人好像开朗了很多,思维也比较活跃。等到为人师表后,他越发稳健,越发知道语言的分寸。我有时与他谈文化典故,交流艺术体悟,他应答自如,这真让我高兴。这些年,聂焱在基础教育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是海淀区的优秀教职工、艺术教育之星,获得过知名媒体给予的“最具潜力新人教师”“中国新锐教师”“年度教师”等荣誉称号。我还读到《光明日报》整版刊发他的文章“艺术与童年:不能不说的秘密”,他在教学绘画之余,还能写出这么多好文章,后生可畏,令我击节。这本书,他原本想名为“教育断想”,我以为教育不可断续,

教育必须持之以恒,要给人以希望。不管是教育故事还是教育思想,都要给人带来一种直接的福报,我建议他叫“直指生命的教育”。现在的书名更好,融入了他美术教师的身份,我相信美育在将来还会对人起到更大的作用。美育直指人的感性思维、感性认知,也就是人心里最柔软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柔软起来,这样社会也会和谐起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我这辈子痴好文学创作和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各种专著六十余本,朝耕夕耘,自矜没有白白浪费光阴。我希望为晚辈做出示范,让书香永远浸润身心。出书对个人而言意义非凡,对社会也是一件益事,但前提是要出好书,出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书。书承担的教育价值巨大,文化育人永远不会过时。我想把我的理念告诉聂焱,让他懂得这种情怀,凡事用自省的心态、文化的眼光去看待,谦虚勤勉,做出更大的成绩。聂焱在烦琐的小学工作之余,读书、写书、出书不辍,这是要下大功夫的。他的书乐于承载文化教育的功能,又与他的工作互为照应,加上行文流畅、生动,我想读者定会咀嚼而有余味。

是为序。

聂鑫森

丁酉年冬于无暇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