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心的舞蹈:从价值到价格

 鹏城豫人 2021-07-26

人心的舞蹈:从价值到价格

封面图摘自公众号:我又出去浪了

无论是价值,还是价格,都是人心,一个内在,一个外在。

莫问归期 蒋雪儿 - 莫问归期

我坐在出租车里写这篇文章,这是我最喜欢的写作方式,为此我找了好久适宜放在腿上、垫着电脑的书包。喜欢在路上写作,是因为人生便是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研究如是,从一种思考到另一种思考,从一个境界到另一个境界。只不过是未知的地点。

从整整5年前第一个字到现在,很难想象这一切的发生,而这未知感又和企业的成长相似——我们并不知道任何一家企业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车上写作有一个好处,便是随时可以看看窗外的景色,如果不堵车,车的前进亦有助于思维的流淌和打字的顺畅。哪怕是总是同一段路,车窗外却从未重复。换一个视角,路途的起点和终点总是提前确定,这便像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必是生存和死亡,变幻的风景是我们以为未知的节点。

来,我们开始。

前段时间为朋友们做了一次腾讯会议交流,竟来了有八十多位。其中不乏很专业、很有经验的投资者。有一位朋友问到,他觉得【宁德时代】这家公司很贵,“估值已经到了2025甚至2030年”。

我相信这也会是很多读者的问题。

而且这可能是很多读者对很多公司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前景很好、正在成长的企业。很多人,觉得他们【贵】,很贵。

如果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那么我想整体阐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从大的估值模型来说,我把公司分成三类,

【稳定期公司】、【成长期公司-可知】、【成长期公司-不可知】

【稳定期公司】

指的是公司的商业模式、产品、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稳定,每年公司取得多少营业收入和利润,影响收入和利润的主要因素已经非常清楚。我们可以在此刻时点相对清晰和稳定的估算出公司未来3年的营收、毛利率、净利率和利润,偏差正负均不超过20%。

这种类型的公司我还给他取了一个别名,就是“类债券”公司。持有他的股权,有着潜在的分红收益,他是链接权益资产和债权资产的桥梁,他的估值方法可以用常见的市盈率法来估计。市盈率的数值和两个因素相关,第一个是公司未来经营的稳定度,第二个是背景的无风险收益率。

假如说目前的无风险收益率是2%,然后我们非常确信这家公司每年都能取得10亿元的净利润。那么这家公司的【理论最大市盈率倍数】为50倍(因为净利润再如何确信,也不是无风险的)。所以这家公司最大市值就是500亿元。这个时候,要考虑到【有多么确信这家公司真的能每年获得10亿元净利润】——如果没那么确信,估值数字自然就要降下来,如果很确信,估值数字就会逐渐接近50倍(当期无风险利率的倒数)。通常来说,这样公司的市值稳定在300亿元附近。

此时如果无风险利率上升,比如到了4%,这家公司的【理论最大市盈率倍数】就将变成25倍。也就是250亿总市值。这家公司的市值区间也将相应下调,比如到150亿元左右。

【成长期公司-可知】

关于成长期公司的定义在我的多篇文章中都有论述,不再赘述。这里讲到【可知型的成长期公司】,指的是我们在此刻是能够对其何时成为、成为何种的稳定期公司有预判的。

比如说,现在公司的产品正在快速放量,但是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产品的天花板马上就要到了,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很难发生大的变化了。这个时点估计就在2年以后。

那么对于这家公司的估值,首先我们要对他2年以后稳定期的经营情况有一个判断(参考上一个段落我们如何对处在【稳定期】的公司进行市值计算)。比如说净利润10亿元;再对当时的一个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有一个预测,比如说2%。那么就可以估算出他2年后的市值是不超过500亿元,大概率为300亿元。

然后再用这个数字和现在的公司的市值做个对比,如果比现在的市值大很多,那么就可以买入持有,如果很接近甚至小于,那么就不能买入持有了——毕竟这是2年以后的事情,可能如预期发生,也可能不及预期。

【成长期公司-不可知】

这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一类公司,他们永远是市场上最瞩目的明星,现在的“他们”,比如特斯拉、比如宁德时代、比如阳光电源、比如隆基股份、比如山西汾酒等等;曾经的“他们”,比如苹果公司、比如Facebook、比如微软。

说他们“不可知”,是说在此时此刻无法准确判断他们产品的市场的天花板(他们的产品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增长),或者他们的市场占有率(他们的产品明显优于其他竞争对手,导致市场占有率快速增加-但该项目总有上限,极限是100%,但利润率的极限可能更高一些,也就是格局优化之后毛利率净利率上升;但是这极限仍然比较低的,所以这类情况需要更加严谨的论证和计算);也就是无法判断他们最终的稳定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会在何时出现。

【知道我们不知道】

这是很考验研究者的地方,考验其对于一个新事物的理解,以及自身知识和思维体系的开放程度。往往一个真实意义上看不到边界的市场,通常都是新的,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等等;但很多投资者都会把他们简单归类到某个已有的市场上。比如当年苹果发布手机之时,人们会把苹果手机归于“手机”市场,从而计算他的市场规模。而今智能手机及其产业链是曾经的手机及其产业链的营收、利润的数十倍之多。当然,走到反面也是不可取的,那就是觉得这个事物很新,很看好,然后认为他的市场空间无限大(实际上到了某一时间,这个产品的市场扩张速度已经开始明显降速了)。

一旦我们判断出当前这家公司处在【成长期】,并且确认无法判断出何时会进入【稳定期】时,我们的做法是买入持有并跟踪,跟踪其是否维持着这一增速,理解市场整体对于其的估值定价逻辑。

如果说我们一定要对这样的公司未来某一时点,比如说3年以后,做出价格的计算的话。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想象,想象公司3年之后的发展状态和现在相比是更好还是不如现在。如果有可能更好,我们便没有理由用比现在更低的估值数字对其价格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

对于处在【稳定期】的企业,我们可以用市盈率法对其价格进行估计,但其价格往往已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体现为横向波动(如果其一直处在稳定期的话);

对于处在【成长期-可知】,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大概什么时候将进入稳定期的企业,我们可以用未来他进入稳定期的时候的情况,用对【稳定期】企业的计算方法对其未来市值进行计算,然后和其现在的市值做对比,来确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

对于处在【成长期-不可知】的公司,也就是我们在此时此刻并不知道他的成长期何时结束的公司,我们应当尊重市场对其的定价,买入持有,并且紧密跟踪其基本面发展的情况。

题记中所讲的,“无论是价值,还是价格,都是人心,一个内在,一个外在。”这里的人心,指的是市场所有人人心的综合,也叫市场之心。对于处在【成长期-不可知】的公司,一定要特别的尊重市场,理解市场对其定价的逻辑。无论我们这时候觉得这样的公司“贵”或者“便宜”,都是和市场不一条心。

我们和市场如果不是一条心,那么市场也不会给我们好果子吃。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稳定期】,【成长期-可知】,【成长期-不可知】这三个是公司的状态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家公司,可能今天是【稳定期】,明天就可能因为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状态变成了【成长期-可知】或者【成长期-不可知】。

现在处在【成长期-可知】的公司,也可能有因为公司有研究出了新的产品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而变为【成长期-不可知】的状态。

现在处在【成长期-不可知】的公司,也可能发展发展,人们逐渐能看清楚他的产品的天花板了,变成【成长期-可知】的公司,那个时候估值定价逻辑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写作和研究都是一个积累而形成质变的事物,成长是非线性的。我是幸运的,成长期研究和实践是幸运的,质变已经发生。

成长期研究及其实践正在以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速度飞快成长着,开枝散叶。成长期研究及其实践自己毫无疑问处在【成长期-不可知】的状态,此时此刻,不仅看不到他的天花板,同时也看不到他速率下降的迹象。这也是为何我几乎在最近的每一篇文章都在写如此感恩这个时代,对此,我也无法再做更多更详细的描述。

在这篇2016-2020年5年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我还要感恩很多人,每一位参与到成长期研究的实践当中的亲朋好友、前辈师长,你们是我的恩人,也是成长期研究及实践的恩人。你们的出现让我看到这个世界愿意呵护萌芽,让他成长;让我感到功成名就的人物依然愿意支持创新;让我感到爱。

爱已经产生回报,并将产生更为巨大、难以估量的回报。

-----------------------------------------------------------------------------------------------------

事物的规律是潮起潮落,有成长,就会有衰退,有新生,就会有死亡。成长期研究和实践也不可能逃开这个魔咒。Leroy便很认真地这样说。但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身处其中如何能做到身心俱澄澈,意识到事物的已经发生新的变化,意识到此前遵循的办事方法已经不再奏效呢?

最近在看《大秦赋》,里面最吸引我的,是每个人都是真实而纯粹的。嬴政是,他一心希望的就是天下一统。吕不韦其实也是,他的《吕氏春秋》是治世之学,希望秦国能够以咸阳为根基,开万世之太平,并非雄霸天下。客观地说,他的这套理论体系和实践帮助他位极人臣,但也成为他和嬴政之间最深的隔阂。历史我们都知道,最终,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前进。而他,也因为政见不合而没有获得善终。

秦王政那边呢,他确实做到了东出并称霸,但却很短暂。秦国也因此消失在历史长河;秦王政如果预先知道这样的结局,他会不会选择听仲父的话,好好经营国家而非强大军事呢?这样看,吕不韦似乎又是对的......

这大概是历史对于所有杰出者的嘲弄吧!

回到我自己来说,虽然和他们的“政见之争”差得很远,但仍有一个要不要坚持,敢不敢于坚持的问题。我想,用我的理论指导我自己的实践吧!既然现在理论体系及实践做得很快,在快速发展、飞速成长!那么就坚持吧。

所以在2021年,我的新年贺词是两个字:

纯粹

送给我,也送给你们。

希望你们能和我一起。

感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