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70年的革命情缘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07-26

  “没想到,在元氏县,还有我的老同学金学铁的抗日文学碑?”日前,96岁的“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得知这一情况后,很想去看看,因为那里也是被称作“朝鲜族的鲁迅”的金学铁战斗过的地方。然而由于身体原因,他不能前往,只能委托专门研究徐光耀的资深学者殷杰和石家庄日报红色文化学者王律赶赴现场,圆自己的梦。而正是这次元氏之行,徐光耀老人与金学铁儿子金海洋时隔近70年之后取得了联系,两位老同学跨越70年的情缘得以延续。

  □本报记者 冯月静

  徐光耀与金学铁都是丁玲的学生

  “我们刚刚出版了《光辉岁月——图说徐光耀》,里面收录了两张照片,其中有'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与金学铁家人一起拍摄的照片。”研究徐光耀20多年的资深学者殷杰告诉记者,徐老特别激动地说这是著名作家金学铁,被称作“朝鲜族的鲁迅”,是他的老同学,他们都是丁玲的学生,上世纪50年代他们都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金学铁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是抗战英雄,作为朝鲜义勇军参加过太行山一带的战斗。

  记者看到这两张照片为黑白的,拍摄时间为1952年,当时的徐光耀还是年轻的小伙子,金学铁看起来30多岁,其中还有金学铁的儿子金海洋,大约四五岁。

  殷杰拿出一本《徐光耀日记》,找到第五卷,里面有一篇《与金学铁一家春游》,时间为1952年3月11日。文中记载了这两张照片的由来,文中写到他们在颐和园(当时金学铁一家就住在颐和园内)春游:“中午,走出屋子来照相,8——11光圈,黄色滤光镜,一直照到完。……中午饭由他(金学铁)一家子招待,三菜一汤,味道鲜美。4点,起身回城内。晚饭后,便把胶卷拿去冲了。我怀着这么热烈的心情期待它张张成功。”

  徐老称金学铁是朝鲜的保尔·柯察金

  “现在,在中国,很多人都知道徐光耀是'小兵张嘎之父’,但知道金学铁的人很少。我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他的成就那么大。”殷杰说。

  据介绍,金学铁生于1916年,1938年毕业于中国黄埔军校,同年在中国武汉参与组建朝鲜抗日义勇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帝国主义时期朝鲜独立运动家,小说家,著有《激情时代》《最后的分队长》等,被称为“朝鲜族的鲁迅”。曾在太行山参与抗战时不幸被日军打中大腿被俘,由于在监狱里拒绝写悔改书,受伤的腿3年多未予治疗,导致左下肢被切断。后以政治犯关押在日本长崎刑务所四年半,日本投降后获释。回北京后在丁玲手下当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9月在中国延边逝世,骨灰抛洒进图们江。

  在《徐光耀日记》中,记载了“初识金学铁”的过程,那是1951年4月28日。“陈淼拉我去与朝鲜作家金学铁认识。这个一条腿的作家,架着双拐到了会议室,就与我们大谈起文学来。最令人可钦的是:他把《静静的顿河》看了40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他都读过……我们比起他来,读的书是太少太少了。”在徐老看来,“金学铁是个朝鲜的保尔·柯察金”。

  经过多方查询,当得知在元氏县建有“金学铁抗日文学碑”后,徐老特别兴奋,希望能去现场看一看,怎奈身体不允许,只得委托殷杰和王律两位学者前往。

  胡家庄立有“金学铁抗日文学碑”

  在太行山环抱中的元氏县胡家庄村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约4.1米的胡家庄保卫战抗日烈士纪念碑,两块青灰色花岗岩石竖立在广场两边,上面分别刻着“金学铁抗日文学碑”和“金史良抗日文学碑”的碑文。

  中间的石碑上用中国和朝鲜两种文字铭刻着当年的战斗情景:“1941年12月12日拂晓,日军突袭了胡家庄。幽暗的山谷,狼藉的枪声。那天,朝鲜义勇军四名战士和营救他们的八路军十二青年在此献出年轻的生命。”

  据元氏县委宣传部党史宣讲员胡爱朝介绍,1941年10月,朝鲜义勇军进入元氏县境内。“金学铁就是河北太行山区战斗过的30名朝鲜抗日义勇军勇士之一。当年,金学铁他们这些朝鲜义勇军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1941年12月11日当晚,朝鲜义勇军开赴胡家庄,为中共元氏县委决定第二天在胡家庄召开的“双十二”(西安事变)纪念大会担任保卫工作。后因敌探获悉,日军集中了500余人的兵力,附迫击炮一门,轻重机枪四挺,于12日凌晨,把胡家庄包围。此次战斗,朝鲜义勇军四位战士慷慨就义。其中,金学铁在胡家庄腿部负重伤后被押到日本。

  这场战斗当时震惊海内外,著名诗人艾青还曾为此写下诗篇。为纪念胡家庄战斗,纪念金学铁和一同参加战斗的朝鲜作家金史良,2005年8月5日在胡家庄村,中韩两国作家共同为“抗日文学碑”揭幕。

  70年后徐光耀与金学铁儿子取得联系

  “自从建碑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金学铁的儿子金海洋也几乎每年都来,只是去年因为疫情没有来,而就在前一天,他又来了!”胡爱朝的一句话,让殷杰和王律两位学者激动不已。通过胡爱朝,他们联系上了金海洋,并告诉了徐老。

  徐老特别激动,特意将当年拍摄的照片、刚出版的《光辉岁月——图说徐光耀》以及《徐光耀日记》等书籍邮递给金海洋,赠送给他。还亲笔写下:“金海洋先生留念:大味必淡。”金海洋也将金学铁著作的《抗战别曲》等书籍赠送给了徐老。

  记者也拨通了金海洋的电话,他说:“当联系上徐老时,我也特别激动!父亲在世的时候,跟我们讲过徐光耀叔叔的故事,也提到过一起拍照的事儿。真没想到70年后,我们还能联系上。收到徐光耀叔叔赠送的照片和书籍,我就更激动了!这次遗憾错过,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访他!”

  金海洋告诉记者,在2018年7月的《民族文学》中刊载了他写的《太行山作证》,文中详细记录了“胡家庄战斗”。历史不会忘记,时代也会铭记!

  徐光耀与金学铁跨越70年的情谊永流传

  “东邻文斗第一人,敌后手足黄埔军。御寇封龙不屈志,朝韩共奉民族魂。”王律在参观了金学铁抗日文学碑后特意写下诗句,他表示,去年他编写《石家庄文艺通史》,搜集与石家庄有关的作家资料和作品时,共搜集到金学铁的各种著作、传记等共计十余部,其中最重要的是1952年出版的《泛滥》和《军功章》。

  “徐老同金学铁一样,也是一位从战火里淬炼出来的作家,其作品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和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等,都取材于他亲历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地生活。”王律表示,著名文学评论家汪兆骞先生评价徐老,他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较早地把自己作为一个战士,将战争硝烟中获得的真切感受带到文字中来的作家之一。

  通过金海洋,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与殷杰取得了联系,他们认为《徐光耀日记》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特别对于研究金学铁至关重要。徐老得知后,立即决定将一套《徐光耀日记》赠送给延边大学,并亲笔签名,7月24日,书将邮寄过去。徐光耀与金学铁跨越70年的情谊将永远传递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